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式研究范式的基本观念,文章首先系统考察了变零式(包括增零式和减零式)的生成机制及其语义增殖现象,并刻画了变零式及其子式的层级关系。接着以此为例来讨论修辞式的增殖效应及与此相关的若干问题:增殖效应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基础,增殖效应对式生成机制的路径依赖,修辞式的网络系统和创新层级,修辞式增殖效应分析的方法论原则。以及从式的增值效应角度重新审视修辞效果的式属性。文章还论及了修辞式的语言共性问题。

  • 标签: 修辞构式变零(增零和减零)增殖效应 网络层级 修辞效果 修辞类型学
  • 简介:<正>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实用解字组词词典》(以下简称为《词典》和前几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常用构词字典》(以下简称为《字典》,是两本有着鲜明特色的新颖实用的汉语语文词典。我们不仅应该和可以从上述两本(组)词辞典中的成功之处学到很多编纂经验,而且应该和可以从它们尚未做到或做好

  • 标签: 语文词典 词语 语文辞典 义项 字义 中国人民
  • 简介: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法式有其自身的语用及结构意义,是语言得以创新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创新性语言表达的源泉。本文的研究表明,语法式还可以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改变构式中某一词项的意义、词性或语法功能,产生绝无仅有的语言表达,而且还能确保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说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创新成为可能,这充分表明语法式在语言运用上的起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具有基因性质的作用。

  • 标签: 语法构式 创新表达 特殊语境 动补结构 基因
  • 简介:“A就A在P”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式,但并不是所有以“A就A在P”形式出现的格式都能叫做“式”。文章分析该式的式义,能够出现在式中的A和P的句法形式,以及式的传信功能,认为它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双强调式。

  • 标签: 构式 构式义 主观性 传信
  • 简介:要摆脱印欧语的束缚,这是汉语语法学界一直以来的想法。可是,怎么摆脱?摆脱的切入点应选在哪里?各有各的看法。本文认为要摆脱的主要不是以什么为语法单位的问题,而是句法分析研究思路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看法,本文提出并结合实例全面地阐释了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法——式语块分析法,以作为对传统句法分析法的补充。

  • 标签: 句法分析 构式 语块 构式语块分析法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百科知识语义观和自主/依存联结理论,提出“称说”义的双及物式可以通过自主/依存成分的联结实现给予意。自主成分之间也存在语义关系的结合,其结合能够进一步说明“称说”义双及物式中的类名词和专有名词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进入式的。

  • 标签: 百科观 自主/依存联结 &ldquo 称说&rdquo 双及物构式
  • 简介:现代汉语中使用越来越频繁的"一+量+形"结构虽采用"数+量+形"结构的形式而与一般的"数+量+形"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一+量"并不是对"形"进行计量,而重在对"形"进行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勾勒,使其实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它的性质已跨出数量式的范畴,"一+量+形"式是在数量式"数(任意)+量+形(可分析性)"的基础上,随着"量"被主体认知衡量时其主观性的增强,最终为了满足说话人特定的修辞意图——增强语言描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定型化、式化的。其得以式化的关键前提——"一+量"从表客观分析计量到表主观整体限定最终虚化为"感知强化标记",从自由形式转变为黏着形式,从客观意义转变为主观意义,也是出于语言描绘形象和提高想象表象生动度的需要。可见,语言描绘形象的功能正是促成语言中某些语法结构、语法范畴得以形成的关键修辞动因。当然,这一修辞动因的实现也有着坚实的语义基础。

  • 标签: “一+量+形”构式 分析量 整体量 感知强化标记 生动度
  • 简介:"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式、叙谈式、引介式、组合式、提示式、配合式等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方面。从形成动因与式化理据看,式化过程经历了定型与能产,中间经历了式变体逐渐弱化、减少的过渡阶段;式化的动因主要就是高频类推,其式义"与X相关的那些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最终形成。

  • 标签: 当代汉语 那些/点事 构式 标题 表义功用 动因
  • 简介:本文主要从语言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讨论式压制现象的分析给予我们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启发。面对无所不在的式压制现象,本文对式形义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语言用变和演变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特殊界面现象的理论化地位。基于学界对式压制现象的分析策略,进一步分析了贯彻其中的整体论和现代还原论的适用情况及其互动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目前式压制研究所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倡导建立互动式语法。

  • 标签: 构式压制 语言学价值 用变和演变 界面 融贯论 互动构式语法
  • 简介:"X还在,Y没了"与"X没了,Y还在"两种式经一定的修辞动因重塑,从可推导出的初始义生发出不可推导的修辞义,即从语法式演变成为修辞式。二者作为语法式属同义句式,但作为修辞式却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句式。尽管二者都是通过与X存现状态的对比来强调Y的失去或存在,但各自的语义和修辞效果却因强调内容及X、Y之间关系的不同产生明显的差异。在"X还在,Y没了"演变过程中还存在两种非典型的修辞式,可视作处于典型的语法式和典型的修辞式之间的过渡类型。

  • 标签: X还在Y没了 X没了Y还在 构式 连续统 修辞动因
  • 简介:<正>《广韵》一书中的出小韵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所谓"纽",学者们对其进行了长时期的探讨,使"纽"成为音韵学研究中的一个专题。另一类出小韵,它们的出现是由于《广韵》作者或刊印者归错韵或刻错字而造成的。这样的出小韵共16对:

  • 标签: 广韵 切韵 经典释文 玉篇 重纽 说文
  • 简介: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始事态,"着"可以标示活动持续或遗留状态持续事态。存现式中存现动词跟"了"或"着"的共现与动词内在过程特征有对应关系。具有"起始"过递"持续"或"持续"过递"终结"特征的呈现或附着动词在存现式中跟"了"和"着"都能共现。"了"、"着"可替换的存现句在反映事件过程的事态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语义、句法、语用和语篇中都有所反映。

  • 标签: 事件过程 存现构式 "了" "着" "着"替换 认知解释
  • 简介:安徽岳西话中存在着一种体范畴和情态范畴相结合共同表时范畴的特定结构“等着要(V)”。与普通话相比,岳西话的“等着要(V)”已发展成为一种形义兼备的固定结构,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表最近将来时。因此,宜将其处理为一种式。该式的式义不是表体而在于表时,同时兼具情态功能,表示客观义务或说话人对最近将来事态的预测或推断。岳西话“等着要(V)”式的语法化路径及动因与英语中的表将来时结构begoingto相类似,都是语法结构的语法化。这种借助动词及其体标记等手段表将来时的现象不仅在汉语中少有,就是放在世界语言范围内也不多见,无疑具有类型学价值。

  • 标签: 岳西话 等着 最近将来时 构式
  • 简介:现代汉语中“看在x的面上”是一种既常用又能产的式,可以表达“请求”“宽恕”两种看似矛盾而又实质相通的式义。式义的生成机制源于熟人社会背景下的语用推理,而式的使用则是一种基于面子维护的话语策略。从历史上看,这种式在五代时期开始出现,并最终在明清时期完成固化历程。

  • 标签: 构式 语义功能 固化历程 语用特征
  • 简介:唇塞音P,b变成齿塞音或龈塞音t,d不是个罕见的音变。方特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指出了它在语音学上的条件,即在一个辅音性的滑音-j-之前。Winitz等人三十年前做过听感实验,证明唇音在i前误听为齿龈音的几率很高。奥哈拉二十年前注意到了这个音变的普遍性。本文以此为背景重新考察汉语历史上的纽问题,在类型学、声学、听感实验的基础上重新肯定我们原先的纽四等拟音^*-j-。同时还检讨了音变过程。

  • 标签: 唇音齿龈化 重纽四等 类型学 实验音韵学 听感
  • 简介:“把无限放在你的掌心”,贺昌盛在书中引用了布莱克的这一诗句,并努力企图为我们呈现出最广泛的象征。从对“象征(symbol)”的词源追溯到修辞论层面、认识论层面和本体论层面的分析,黑格尔、克罗齐、普列汉诺夫、卢卡契、高尔基、卡西尔、弗洛伊德、荣格、厨川白村等关于象征的论述,被作者网罗殆尽。

  • 标签: 象征诗学 型构 汉语 隐喻 符号 普列汉诺夫
  • 简介:文章通过对英汉学习词典中的方位动词及方位式实际表征的深入调查,发现词典没有在释义中完整地给出转换类动词的意义,概念结构也没有在释义中体现。此外,研究发现,词典缺少对比方位式的例证,大多数词典没能系统地呈现英语方位式。基于广狭域规则、意义驱动多维释义理论及注意假设,本研究提出了英语方位式的表征模式,用以优化方位动词在词典中的表征。

  • 标签: 英语方位动词 英语方位构式 意义驱动多维释义 注意假设英汉学习词典
  • 简介:本文在分析“小心X!”的基础上,比较其与“一不小心X!”式的差异,探讨后一式从专化到异化,再到泛化的演化进程,探索预期与反预期主观情态的作用,并指出反预期不仅仅存在于语用层面,而且也存在于句法语义层面。

  • 标签: 一不小心X 反预期 专化 异化 泛化 比较
  • 简介:答辩日期:2014年5月本文以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对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含形容词主观程度量式进行考察。先对六个典型式进行细致考察,分析单个式的式义及适切语境、作为半开放的框架结构对变项成分的准入限制、式整体的句法表现、式的语义语用特征、式与式成分的互动关系、式义的来源及相关式之间的推衍关系、式的变体及与近义式的比较等。

  • 标签: 现代汉语口语 互动关系 句法表现 语用特征 构式语法 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