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我国体校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了我国体校教练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付与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都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高的幸福感紧密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则对幸福感有消极影响作用;(2)教练员职业压力源和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3)积极应对方式与工作任务本身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维度成正相关;而教练员消极应对方式与工作任务本身、组织结构和氛围、职业发展、家庭因素、工作待遇和社会关系呈显著正相关;(4)压力是预测教练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和职业压力源对幸福感的体验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简介:"速度障碍"是指当运动员速度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运动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不同训练层次的短跑运动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在训练条件较差、训练时间稍长的基层青少年运动员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正确认识其实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对广大教练员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一、速度障碍的实质速度障碍最早由前苏联训练理论专家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一开始是针对短跑中的"成绩平台"而言的,但后来其意义有所扩大。1971年,前苏联的训练专家发现一种现象:即运动员依循当时的训练实践经验和训练理论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循环加大训练负荷,但运动员的成绩却像"黏"住了似的,不见有好的突破,他们在仔细分析研究后依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运动训练领域中的"速度障碍"理论。它的中心理论,即速度障碍的实质是"步幅和步频定型"。
简介:目的:研究午睡时长对运动员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8名无睡眠障碍且习惯午睡的优秀女运动员((23±4)岁,(24±3)kg/m2)随机分为AB(n=10)、BA(n=8)2组。阶段I,午睡时长AB组60min,BA组120min,持续2周;2天洗脱后进入阶段II,AB、BA2组午睡时间交叉,持续2周。多普勒雷达连续监测各阶段后5天夜间睡眠质量。结果:两阶段测试期夜间入睡、觉醒时刻,在床、睡眠时长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阶段IIAB组和BA组入睡时间分别较阶段I显著延长和缩短,阶段I和阶段IIBA组较AB组显著延长和缩短;与阶段I相比,AB组和BA组阶段II深睡时长显著缩短和延长;AB、BA组阶段II夜间脉搏高于深睡平均脉搏10%(DHR10%)占比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阶段I;BA组阶段I和II夜间脉搏高于DHR10%占比显著高于和低于AB组。结论:不同时长午睡对运动员夜间睡眠时相和睡眠效率无影响。但与120min午睡相比,60min午睡有利于缩短夜间睡眠潜伏期,延长深睡时长,降低睡眠心率变异性。无睡眠障碍且习惯午睡的优秀运动员应该选择短于完整睡眠周期时长的午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