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接受压力。好像接受风雨一样,压力的增强更来自于内心的躲避。2.管理压力。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控制的变数上,而不是不确定的因素。3.重视压力。压力是对个人的提醒,重视压力更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如个性的完善、理念的合理化、技能的提高。4.分析压力的来源。不要因为别人发展速度快而生气。5.压力是不是来自一种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地以消极念头看待自己和生活中的人,习惯性地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习惯性地躲避压力。多年养成的习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改善。6.审视你的目标和期望。不要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应做合理的期望。7.注意自我保护。首先要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善待自己,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不要把注意力过于分散,把价值10元的精力放在价值1分的事情上。真实地面对压力。8.付诸于行动。别把时间浪费在担心失败上。9.友情抗压力。有较多亲密关系的人,能和人讨论深刻感受的人,通常较能应付压力,不会被危机击倒,能振作起来,面对挑战。10运动减轻压力。做做放松训练。当您在发展中遇到压力时
简介:竞走作为一项流行运动与人类其他行走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竞走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与正常走各指标的差异,探讨受限于竞走规则的动作是否会造成对竞走运动员的潜在伤害。研究选取14名优秀竞走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使用Rs-SCaB测力板和3台SONY摄像机采集竞走和正常走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比较两种行走方式的指标差异。在竞走中,足跟外侧(H1)和足跟内侧(Hm)压力峰值、地面反作用力第一、第二压力峰值和谷值大小、压力中心曲线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位移等指标都显著大于正常走。支撑腿着地时伸直的膝关节引起了足跟外侧(H1)和足跟内侧(Hm)压强峰值的增大;竞走中较大的水平速度、较大的水平冲力和较快的踝关节背伸速度分别造成了地面反作用力第一、第二峰值和谷值的增大;更多的大脚趾肌肉用力和较大的髋关节内收动作造成了竞走时足底压力中心曲线在前后方向和内外方向的位移增大。竞走时较大的足跟部位压力峰值和较大的踝关节外翻角度以及大脚趾肌群的过度利用可能是由竞走规则导致的潜在伤病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为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footscanUSB足底压力平板测试系统对8名普通女大学生和8名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进行正常行走、伦巴走步的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裸足正常行走过程中,体育舞蹈专业和普通女大学生在足底各分区压力分布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普通女大学生在第2-5趾、第1跖骨、第2跖骨、第5跖骨、足中部区域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除了在第1趾存在差异外,左右足无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在伦巴走步过程中,压力中心轨迹与正常行走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足底各分区压力-时间积分中表现为,左右脚的脚前掌、足中部压力-时间积分变大,足跟部位压力-时间积分明显变小,且与正常行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弓部位。结论: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在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中部,且外侧跖骨受力显著。参加体育舞蹈训练时必须穿着适当高度、适当硬度的舞蹈鞋来缓解脚前掌和足中部的压力。
简介:研究一,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大学生压力源的7个因素,并编制了相应的问卷,对60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LISRE18.53软件,分别对大学生压力源的7因素结构模型、6因素结构模型、5因素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5因素结构模型较为理想,其中,RMSEA=0.057,X^2/df=2.99,CFI=0.97。研究二,重新选取1260名大学生,采用LISRE18.53软件对研究一所拟合的5因素结构模型做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证明,5因素结构模型拟合理想,其中,RMSEA=0.052,X^2/dr=2.72,CFI=0.96,说明,考察大学生压力源的理想结构模型为5因素结构模型,5因素分剐为:前速、学业、个人日常、经济、人际关系,最终修订的测评问卷可作为大学生压力源的测评工具。
简介:本研究试图将循环练习法与轮滑课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干预,探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的效果,笔者通过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比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笔者的假设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的力量素质能力、速度素质能力、柔韧素质能力的提高(P〈0.05);(2)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明显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在准备姿势掌握程度、直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弯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3)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明显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负荷强度、练习密度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建议:循环练习法对于提高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运用循环练习法时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学生的性别、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等种种因素考虑循环练习法运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