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分析采用HypersilODS2(250mm×4.60mm,5u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二元系统梯度洗脱,柱温25℃,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280nm。没食子酸在0.157~1.570mg/g(r=0.9987)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为98.7%;咖啡酸在0.283~2.830mg/g(r=0.998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为99.4%。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没食子酸的含量在0.533~1.039mg/g,咖啡酸的含量在0.880~3.297mg/g;不同采收期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含量在10月5日最高,建议叶下珠药材采收期为每年的10月上旬;不同部位叶下珠药材没食子酸、咖啡酸含量差异较大,叶含量最高,根最低,建议叶下珠药材只采收地上部分。本试验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叶下珠药材中没食子酸、咖啡酸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叶下珠药材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简介:针对市面上同名不同厂生产的银翘解毒颗粒,以处方中主药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为检测标准,利用金银花在330nm处具有最大的吸光度的特点,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厂家产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以此评价各厂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
简介:基于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对北江大堤石角段存在争议的堤基管涌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在对实际管涌的堤基环境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堤基的颗粒流模型,通过流固耦合分析,实现了堤基管涌发展以及颗粒流失全过程的模拟。对基岩不透水和透水2种情况分别建模,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基岩透水边界条件下管涌演化的机理,通过FISH语言编程得到了不同基岩条件下颗粒流失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岩透水条件的存在,会加速管涌的演化,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破坏险情。砂土层细颗粒的迅速移出,会引起较大颗粒的流失,在覆盖层下发生接触冲刷,对堤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且基岩的透水作用对砂土层的影响比卵砾石层更为突出。颗粒流模拟的结果反映了管涌演化的宏观现象和颗粒流失的细观规律,取得现场试验难以测量的颗粒流失规律,证明了颗粒流方法应用于管涌模拟的适用性,为进一步采用颗粒流方法研究管涌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管涌的抢险加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简介:采用双层包埋方法,以牛奶蛋白为内层包埋剂,κ-卡拉胶和刺槐豆胶为外层包埋剂,对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双层包埋.考察双层包埋乳酸菌与未包埋乳酸菌在pH=2.1的胃酸环境、60℃/60min高温长时环境及室温存放1年等条件中的生物活性;同时将包埋乳酸菌应用于酸奶产品中,测定在酸奶储架期间包埋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双层包埋乳酸菌在上述实验条件中比未包埋乳酸菌保持更高的存活率,显示出用这种双层材料包埋的乳酸菌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耐久存,耐胃酸,耐60℃高温,适宜在酸奶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