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太平》是东汉时早期道教的重要文献,因口语性强,其语言研究价值渐受学界重视,特别是对其中的词语,学界时贤纷纷撰文进行考释。文章选释几个诸家未及和辞书失收的词语:究洽、苟空、拘校、比连、分理。

  • 标签: 《太平经》 词语 考释
  • 简介:“格物致知”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自朱子挟出阐发后便为历代儒学家们所关注。“格物致知”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其在认识论上开启了一条向外求知的路径,还表现为其在工夫论上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格物致知”这一命题提出过程的回顾,阐明朱子以“格物致知”为基,占’,通过对“格物致知”的重新解释来架构其新的《大学》理论模式,以此开启了注疏训诂与义理阐发相结合的解释路向。

  • 标签: 格物致知 注经 解经
  • 简介:作为早期道教经典的《太平》在善恶观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内涵,它以“合天心”、“顺天道”作为划分善恶的标准而区别于以往观点;在内涵上由“广而不伤为善”升级到“人最善莫如乐生”,并以“孝为善”、“顺为善”达到“寿最善”的目标,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此外,经书中设立了以神灵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并提出了《太平》所独有的概念——“承负”说,来解释行善得祸、行恶反得福的特例,使其“善恶”观理论充满了独特魅力。

  • 标签: 乐生 寿 承负
  • 简介:《道德》作为中华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既是哲学圣典,又是文章学元典。它内蕴丰厚的文章写作理论:情志观、道心观、生成观、章法观、思维观、技法观、道德观、美学观。

  •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文章写作
  • 简介:我来到英格兰的时候,正是乍暖还寒,冬去春归之交,有人说那是英格兰最好的季节。确实,我下飞机时已是傍晚,天是淡淡的灰,远处有一带深紫,使我想起离家时漫天飞舞的紫荆花瓣。空气饱含着暖意,夜色正徐徐降落,晨来接我,我心里很踏实。

  • 标签: 英国 出国留学 学生公寓 租房信息 位置选择
  • 简介:梁武帝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佛学家。他与《涅槃》关系密切,不仅敕僧人撰集解、义疏,还亲自讲说、著疏;在参与"涅槃"的翻译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解,成为十家翻译的第七家;对中主张禁止食肉的观点特别提倡,颁布《断酒肉文》,施行素食制。梁武帝对《涅槃》的种种举动,扩大了《涅槃》的受众,推动涅槃学说的深入人心。

  • 标签: 梁武帝 《涅槃经》 注疏 戒律
  • 简介:分析了织物受沿向简单剪切时的屈曲,得到确定织物屈曲方向(屈曲波的方向)的方程,该方程表明织物屈曲方向与临界剪切值有关.还证明了织物受沿向简单剪切时会发生离面屈曲,并且只存在一种屈曲模态——弯曲屈曲模态,得到了该屈曲模态的屈曲条件及屈曲条件曲线.

  • 标签: 织物力学 织物屈曲 织物本构理论
  • 简介:傅云龙的《游历日本图》为清末日本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但中外学界未见有人对其征引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对该书最具特色的日本外交、日本文学、日本金石以及日本文征的考察,发现其主要参考了《邻交征书》等史书、《古京遗文》等金石著作,这些日本书籍,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大都系首次引进中国,傅云龙筚路蓝褛之功,不可磨灭。

  • 标签: 傅云龙 《游历日本图经》 清末 中日交流
  • 简介:选取2007至十年期间关于《道德》翻译研究的学术成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中国知网以“《道2017德》翻译”为主题检索到的篇期刊论文、39篇硕士论文和篇博士论文进行整合和梳理,发现近十年的道译334研究呈现三个主要的趋势和特征:一、语言效应和文化影响并重;二、历史特征为导向的文本翻译;三、《道德》翻译的生态环境。针对目前的研究,认为,有待构建和开拓一套《道德》翻译的独特理论体系。

  • 标签: 《道德经》 文化影响 翻译目的 生态环境
  • 简介: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 标签: 南宋 陈亮 事功思想
  • 简介:《左传》叙事与解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语不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左传》叙事既有解释经义的功能,又有表达叙事者自身历史认识与评价的功能,超出了“春秋大义”的限定,从而导致《左传》叙事与解语之间存在张力与不合,并使得《左传》叙事在后世义理的标准下遭到严厉批评和质疑。

  • 标签: 《春秋》 《左传》 叙事 解经语
  • 简介:“如果我家琳琳有你家小志成绩那么好,我才不操』山他的志愿呢!”“就是因为小志成绩还不错,我们不希望随意填报志愿,而使孩子不能读到满意的大学。”

  • 标签: 考生 分数 成绩
  • 简介:富客话《新约全书》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粤东潮州地区客家方言的韵母系统及其特点。主要通过韵类符号及其切分、韵母系统构拟、韵母特点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疏理。

  • 标签: 客家方言 《新约全书》 五经富 韵母
  • 简介:“本无异”与“本无”宗在论述般若思想时,都把“无”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但对“无”的理解,二者又有不同。道安的思想中有受印度般若空观正统思想影响的成分,也有受中国先前传统观念影响的成分。而竺法深的思想虽也受佛教思想影响,但其对“空”的解释则主要是受中国先前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空观与印度般若类经空观主导思想的距离较大。印度佛教中般若思想的“空”观念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或精髓。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很快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道安等人虽对于般若空观在印度的发展线索不一定十分清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些般若空观的主要涵义,并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弘传他所理解的这一佛教核心理念。“本无”及“本无异”之说作为这一时期的极有特色的中国对般若思想的诠释,最能反映当时中国佛教界对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的态度或理解。

  • 标签: 道安 佛教 般若学说
  • 简介:"与"权"的价值取舍问题内在地包含了孟学思想最基本、最核心的伦理问题。朱熹的权观念相较于孟子更加多维和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他以"道贯权"的方式消解""与"权"的对立面,使二者在"道"的范畴之内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就"""权"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关系而言,朱熹注意到二者在"时"的作用下会交互变通,甚至""可以是已定之"权","权"可以视为未定之"",二者能够因"时"辩证。但这样的辩证并没有使朱熹陷入毫无原则的相对主义,他在肯定"权"具合理性的同时依然把""放在第一位,他使"常"与"变"皆合于"理",而每令""为"常",以"权"为"变",将两者辩证统一于道体之中。

  • 标签: 孟子 朱熹
  • 简介:在运用证据规则审理具体行政案件的模拟法庭中,二组学生对同一案例进行审理。该案的事实情况是这样的:某年六月,某县供销服务总公司从外地购进2.5公斤、10公斤、15公斤三种规格的木杆秤各20支。同年7月20日,10公斤、15公斤木杆秤售完后,2.5公斤木杆秤尚剩15支时,有顾客向

  • 标签: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法 被告 证据效力 法院 收集证据
  • 简介:神话是先民们智慧和灵感的结晶。记载神话传说最多的《山海》一书思想内容博杂百科、旁及万物,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虽然对于《山海》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但是其表现出来的荆楚地方特色显而易见。文章从《山海》的作者、思想内容、性质、写作手法及记录形式等四个方面对书中的荆楚地方特色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神话 山海经 荆楚 特色
  • 简介: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的传介与目的语文化的建构均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

  • 标签: 《道德经》 虚静观 生态翻译学 典籍译者 生态伦理意识
  • 简介:戴震清醒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五四书作为平息争论的权威依据,故而采取了专力于客观性解的策略。因此方东树提醒经书与"里巷话言、官牍文书"不同时,并未把握到戴学自身的脉络。但戴震并非没有体认求道的进路,因为前理解包含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理解两大部分,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归宿。这是戴震有时将典章制度列为解的前提条件,而在《题惠定宇先生授图》和《古经解钩沉序》二文中却作为经书唯一所指的根本原因。当典章制度作为经书唯一所指时,戴震可谓比宋明理学家更为激进的体认主义者。

  • 标签: 戴震 权威主义 文本路径与体认路径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孟子字义疏证》
  • 简介:以拉斯韦尔5W模型分析《道德》翻译传播发现:传播主体需彰显主体意识,具有自己的见解和选择,对传播的内容和目的具有自觉性;传播内容需精心选择,老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依据,为消除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且融合共存提供交流机会;传播媒介是《道德》走出国门并“俘获”国外受众的渠道,是连接传播者与受众的纽带;受众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没有受众的传播是不成功的传播,而传播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受到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两者关系的制约;翻译传播的效果是传播模型的最后环节,具有意识形态性和文化不等值性等特点。

  • 标签: 拉斯韦尔5W模型 《道德经》 优秀传统文化 翻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