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研究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模拟实验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C和N对不同添加比例河道疏浚底泥的响应。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底泥添加使土壤饱和含水率增加4.2%~14.7%,持水时间延长1d~8d;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与底泥添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和N(MBN)分别增加15.5%~35.8%和39.8%~66.1%。底泥与土壤混合比例达到1:1时,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有效态Cd含量也较高,土壤MBC和MBN开始下降。因此,河道底泥添加能够改善土壤持水性能,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但高比例的底泥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底泥用于改善土壤质量时,需控制好添加比例。
简介:诸多城市因水而生,河流水网构成了其独具特征的景观格局。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进程给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风景园林学研究视角,选取福州市晋安东区水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初步归纳,主要有:耦合互融的基础设施、多重功能的综合表达、人与自然的绿色纽带和社会平等的公共触媒4个方面。基于此,从水系水体、驳岸形式、两岸空间、绿地建设和周边历史文化5个方面对福州市晋安东区水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规划宗旨与主题理念,并将河道分为水乡型、都市型与郊野型3大类展开综合治理与景观设计研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可能性。
简介:2010年中国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要培养一大批富有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有关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收借鉴国外工程师培养的成熟模式,而少有对我国工程师培养经验的历史借鉴。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长期的诉求,至少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对诸如“有为人才”“健全工程师”的探索。这段时期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许多思想和实践,诸如在培养目标设定、制度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即便在今日看来也有很多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挖掘这段历史积淀,将对现代“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