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一生中交友无数.比他年长二十岁的著名学者、诗人世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袁枚和世骏在交游历程中,惺惺相惜,互存作品,相互称赏,关系十分亲密.两人也经常就一些文学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既有相同的看法,又有不少的分歧.他们的友谊从认识开始一直持续到世骏去世,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 标签: 袁枚 杭世骏 交游
  • 简介:丛滋,女,山东牟平人,1955年12月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2001年至2003年在浙江大学对外经贸学院在职就读研究生课程,获结业证书。1982年至2000年在浙江省轻工业学校任教;2000年四校合并任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教师;2003/2004学年访学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师从殷企平教授;2008年评聘为教授。

  • 标签: 浙江大学 研究生课程 英语专业 对外经贸 工业学校 学院
  • 简介:通过实地考证,认为张真君祖殿的选址、建筑构造及装饰艺术和宗教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明清时期福州地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福州地域普通老百姓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善良朴素的心理,不论从建筑、文化还是艺术的角度,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张真君祖殿 选址 建筑构造 装饰艺术 三教合一
  • 简介:2015年8月21日,《科学》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团队的两篇长文,作为共同一作(第一作者)的婧不禁流下了眼泪。论文发表前的一个多月,婧和组里的其他组员,与施一公老师一同,每天埋头工作14-16小时,常常在实验室熬夜至;麦晨一两点。婧的膝盖不太好,不能长时间站立,只能在实验的间隙抽空坐下来休息一下。

  • 标签: 中心法则 解析 《科学》杂志 清华大学 论文发表 实验室
  • 简介:近代中国律师行业自治发轫于民国初期的浙江县。依据县律师公会的相关史料,分时段对民国时期浙江律师业的发展演进历程进行实证分析,既具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又系正确认识中国律师行业自治的发展历史所必需。总体而论,民国时期的浙江律师业经历了由北洋政府时期的兴盛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衰弱之演变过程。

  • 标签: 民国 浙江律师业 杭县律师公会
  • 简介:摘要长方和正方的教学,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在我的实际教学经验中,总计了该方面的想法,就如何教好长方和正方有以下看法。

  • 标签: 小学数学 长方体 正方体
  • 简介:代言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说人公言而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容、表现有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 标签: 诗歌创作 代言体诗歌 标题 人称 表达方式 文学理论
  • 简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一)》练习课。【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一)》这一单元知识,认识了长方、正方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观察、分析、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标签: 教学设计 长方体 练习课 正方体 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 简介:造成一首诗歌的艺术品质的最主要原因是诗人的创作个性和审美趣味吗?艺术创作只是简单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吗?研究诗歌的基本出发点除了从诗人出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切入?对唐诗与音乐关系的研究如何为诗歌艺术本身的研究提供营养?唐诗体裁的新旧两,与现代的新诗和现代旧体诗的新旧关系有何异同?任何一个关注、爱好和研究旧体诗歌的人,想必或多或少都为上述问题所困惑过。钱志

  • 标签: 唐诗研究 近体 诗歌艺术 创作个性 审美趣味 艺术创作
  • 简介: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一定是一名严肃的学者形象。但是,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的天文学家。很小的时候,朱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他自述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如果刘慈欣在12世纪出版了《三》,那朱熹一定是一个'三迷'。南宋时还没有《三》,朱熹

  • 标签: 三体 成病 朱子 雨气 自然科学家 胡道静
  • 简介:在文学史上,江淹、鲍照因作品风格近似而被并称"江鲍"或"江鲍"。"江鲍"是逐渐形成的一个历时性概念,有着特定的题材及风格指向,必须回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方能得出合乎文学史事实的审美判断。以山水、赠别为主体,以五言为体制,因景而见性情,具有繁丽自然的风格,是"江鲍"的内涵所在。

  • 标签: 江鲍体 因景见情 繁丽自然
  • 简介:在现代英语中,动词进行的使用非常广泛,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他们主要从语义实质、语用功能、be动词进行、语篇连贯和英汉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英语进行体 语义实质 语用功能
  • 简介:摘要构建和谐的班集体,首先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其次是构建和谐的目标;还有构建和谐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 标签: 发扬民主 培养兴趣 创设情境
  • 简介:随着机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自动设备的综合维护修理人才的迫切要示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单一的矛盾日趋明显。本文章对机电综合维修专业的设置及优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技工学校 机电类专业 教学模式
  • 简介:周济首先提出“尊”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周济 尊体
  • 简介:诗大兴于萧梁时期,其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文章分别从当时诗人极力张扬情性的思想理念、追新求变的艺术心理和为意象而意象的审美追求三方面对其创作心态予以剖析,对其成因作一番新的探讨。

  • 标签: 宫体诗 情性 新变 为意象而意象
  • 简介:一、管理机制要健全所谓健全的管理机制,以主管校长为核心,下设分管部门,如学工部、教务处、所在系、总务处、体育部等,各设一名主要领导负责。根据优生的特点,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体优生的管理办法,并报请主管校长批阅,按章办事。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既不...

  • 标签: 运动员 教练员 高水平运动队 高校 毕业分配 体育部
  • 简介:从小学起,做一名德、智、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是许多学生的目标。但随着课业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体育这一科目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低,特别是高三阶段,许多学校的体育课被自习课占用。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王充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从他把当时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等几类就可看出,他的培养目标是人才的多样性——在注重实际才能的同时造就优秀的学术人才、政治人才。在强化一统的封建专制社会,王充的教育理想可谓独树一帜。关键词王充;教育目标;教育理想教育目标通俗的说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怎样的人。当今社会的教育目标都由国家规定,教育者只需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在遥远的古代,教育目的确定就取决于教育者对受教者的理解了。所以,要考察王充的教育思想,还得从王充对当时知识分子的看法中来分析。王充把知识分子按层次由低到高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文吏受过基础教育,但文化水平不高。王充说他们“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语”,这样的人更谈不上学术水平。但这些人却是充斥着政府各部门的,而且占据着高位,这是仰仗了他们的出身、门第之故。王充是主张选贤任能的,所以,他对这类人又鄙夷又不满。在他笔下对他们也颇有微词,认为他们“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儒生的水平高些,能精通儒家经书中的一种,对其他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教书还行,但要从政就有一定困难了。他们虽不像文吏那样徇私舞弊,但也不是令王充满意的人。从这里可看出,他认为做官不仅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要会进行理论思考。文人是在前一种人的基础上,能对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属于较优秀的政治人才。鸿儒是知识分子中层次最高的一类人。他们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够著书立说,也熟悉现实社会,并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干预政治。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王充是赞赏后两种人的。他认为教育所要培养的也应是这样两种人,即文人和鸿儒,也就是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在这里,可以把王充的教育目标与儒家代表人物的教育目标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儒家学派注重培养人才的德性,培养具有君子风度的人。他们把道德素质摆在了第一位,然后才是知识素养。他们似乎模糊了政治才能与学术才能的界限,殊不知,擅长学术的人并不一定适于从政。王充就把这两者进一步明晰化。有学识,又能处理实际问题的人才是优秀的政治人才。在那个时代,王充没有把目标锁定在当官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受教育者的眼界。这些都是从理论上来说的,其实,理论和实际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我们不难看出,王充本人就应是文人或鸿儒他有奇才,有大志,却报国无门。其实,王充又何尝不清楚现实?他自己也认为能得到重用的并不一定是有才能得的人。联系王充的身世,在王充的教育目标中寄托着他的美好理想,也饱含着无奈和辛酸。作为一位教育家,王充有这样的教育目标,自然就有一套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1.主张培养“精思”、“难问”的学习态度王充认为必须打破“唯师是从”的心理,学生应该就学习中疑惑不解的地方和老师展开辩论。他还主张要打破崇拜古人,迷信权威的心理。他不满儒生迷信古人,迷信圣贤的风气。“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这样就会以讹传讹,甚至走上神化先贤的道路上去。王充认为要敢于怀疑,明辨真伪,哪怕对于孔孟这样的人也如此。由此可见王充的胆识。2.主张博览和博达疏通王充认为知识要广博,要博览古今百家之言,这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是格格不入的。这也反映了王充对待文化有种开放的姿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他还要求把知识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所以,他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的观点。王充是古文经学派的思想代表,他反对今文经学派的宗派局限。王充认为不仅儒家学术有益于政治,诸子百家的学说同样如此,同样需要学习。不仅要求人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应从现实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获得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的知识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3.重视后天学习锻炼,反对“不学自知,不问自晓”针对一些人神化孔子,说他“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王充作了针锋相对的反驳。他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为之有也”。其实,孔子自己就主张“学而知之”,还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王充强调要刻苦锻炼。他说“干将之剑,久在炉炭;尖锋利刃,百熟炼历。”只有“久在炉炭”中锻炼,才能造就优秀人才。他还强调后天学习对人性的改造作用。强调感觉的作用,并主张验证知识。王充认为知识是通过耳闻目见得来的,通过理性思维使之深化,这是符合获取知识的辩证过程的。为了不迷信权威,他还主张对已有知识进行验证,以辨真伪,这也是有科学道理的。王充强调对于知识要学以致用。在人们普遍沉浸在儒家的经书之中,奉孔丘为教主的思想背景下,王充敢于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批判权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综上所述,一生为生活而身心俱疲的王充,却始终不遗余力地为教育事业阐释它的价值真谛。他用凄苦清贫的一生,培育出了一朵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他的生命从此有了永恒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剑萍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3范晔后汉书·王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收稿日期2009-12-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