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司法守法却是必备条件。(一)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凝聚着自由、平等、公正效益的恒定价值和神圣信仰。法律只有实现,其价值才能在调节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要使法律转化为现实,根本途径有二:一是守法。即社会主体自觉,积极进行适法性行为,使法律在遵守中得以实现,此为守法;二是执法。即在社会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时,通过行政、司法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来实现法律。在当今中国,两者之中,以后者更为重要。我国从过去倡导的加强法制,演变到现在的法治,并非是字面的形式差异,它揭示一个深层的含义,光有法律不行,必须使法律变为现实。在法律变为现实过程中,司法守法则是灵魂和核心所在,并且也是衡量法治社会的基本尺度。
简介:近段时间来,关于学术权力的讨论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单一地把学术权力放在道德或学校管理等领域进行考察是不全面的。中国的学术权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性。学术权力的形成及层次所谓学术权力(AcademicPower)通常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学术权力是指大学管理权力,即约翰.H.范德格拉夫等在其《学术权力》中的定义:从高等教育管理的最上层(即国家)到最基层(即教师)等各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所享有的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狭义的学术权力仅指在大学或科研院所中决定其组成人员学术资格、学术经费和学术参与的权力。本文使用的是其狭义的概念。中国的学术权力的历史首先是和中国大学历史相联系的,从高等教育的历史看,中国的大学还不过百年的历史。1949年11月1日,伴随
简介:文章通过自建的中文立法英译本和美国立法文本组成的可比语料库,比较研究中文立法英译与原创立法英文之间的语言差异情况。通过对54个语言特征进行多维度分析,文章从五个维度对中文立法英译本的翻译特征和美国立法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比较,发现立法文本与通用文本之间以及两种英文文本内部均存在差异,并可从三个视角(弱叙事性与个性化、弱叙事性与弱显性说服性以及高信息密度与明确度)对维度间的联系进行解释,归纳出两种英文文本的语言特征异同,力图从法律界定与保障角度对其深层原因进行探讨。所得出的结论可为国家权力以及公民权利的语言层面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今后的法律翻译实践提出建议,并为以后的法律语体变异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