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战士行知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来自两岸三地的五位学者潜心研究行知思想的作品。我作为一个教育学者,一个学、研的理论工作者,为五位作者高质量的研究感到十分欣喜,为出版社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作感到由衷地欣慰;同时,也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行知研究会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 标签: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安徽教育出版社 理论工作者 书序 共产主义战士 教育学者
  • 简介:2011年是行知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也是经过自1951年对行知批判三十年后,1981年恢复行知名誉的三十周年。中国古语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时也正是行知研究一个新的起点。值此之际,行知家乡的安徽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行知研究丛书》,具体负责编选工作的又恰是在三十年前为行知正名那股解放思想潮流中迷上行知研究的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博士,应验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古谚。

  • 标签: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书序 1951年 三十年
  • 简介:陶渊明精心于诗歌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从而跻身于中国古代大诗人之列.通过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酒的意象在陶诗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诗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 标签: 意象 澄明 超然 洒落
  • 简介:行知的行知德育思想就是要把德育奠基于行知的基石之上,以“行”为核心,“知”为基础,让德育紧密围绕“行知”,并把“行知”统一于“学生”的德育实践,通过生活使德育得以实现,最终又回到生活,从而促进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行知的行知德育目标旨在培养“行知合一”的真人;内容包括爱的教育、民主教育、人格教育、劳动生活教育等四个方面;通过“知情意行合一”、“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集体生活与学生自治统一”“美育陶冶”的途径得以实现。

  • 标签: 陶行知 行知德育思想
  • 简介:面对中国自欧风美雨东来之后的日渐衰弱,梁漱溟、行知二人分别从文化救国、教育救国的角度出发,进入乡村教育领域,走从乡村教育入手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由于从事的领域相同而角度不同,其乡村教育思想就有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并且对当代农村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梁漱溟 陶行知 乡村教育理念 比较研究 文化救国 教育学史
  • 简介: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行知深入论述了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六大解放、实施途径与方法等重要内容,并付诸长期教育实践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法。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创造力培养为主旨,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仍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陶行知 教育思想 创造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 简介:今年恰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研读、探讨他的教育思想,以表达对先生的纪念。德育思想是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他的德育思想进行过一些较为宏观的研究。本文则试图通过文献,基于他的生活教育论,探讨他思想体系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生活”“知识”与“德育”的关系: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德育的源泉与目的;知识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期待对今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讨有所启迪。

  • 标签: 生活 知识 德育 德育回归生活
  • 简介: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包括行知的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资源观、生活实施观和课程评价观等。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是:一要重视课程目标,二要关注课程内容,三要注重课程实施,四要开发课程资源,五要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 标签: 陶行知 生活课程观 新课程改革 启示
  • 简介:行知在乡村办学实践中发展出有中国特色并切合当时实际的乡村学校管理思想。行知批判传统的“死教育”,以学生的生活力为乡村学校管理的内在目标,并通过“教学做”合一和学生自治来实现;他立足乡村实际,在尊重乡村文化的前提下以学校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他秉持“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教育”的信条,想方设法筹集办学经费,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提升当前农村学校的办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陶行知 乡村学校 管理思想
  • 简介:从1922年起,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设立兴学节、兴学周、兴学月,以推动全国普及教育发展。他反对把武训当作异人、苦行者、圣人和“派的人”,也反对复活历史上的武训,而主张要学习“三无四有”的“武训的真精神”。行知对武训及武训精神的倡扬,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对于今天正确评价武训,推进教育普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陶行知 武训 武训精神 社会影响 现实意义
  • 简介:创造教育是塑造新世纪适应知识经济性人才的必由之路,实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启动应试教育向素教育转变的有效杠杆,创造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手脑双挥”;创造教育内容的核心是开设创造性活动,创造教育方法与途径的关键是创造性教学;创造教育环境是和谐、宽松、民主。

  • 标签: 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实验报告 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