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供给叙述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所谓客观的事物包含得很广,凡物件的外形与内容,地方的形势与风景,个人的状貌与性情,事件的原委与因果,总之离开作者而依然存在的,都可以纳入。在这些里面,可以分为外显的与内涵的两部:如外形、形势、状貌等,都是显然可见的;而内容的品德、风景的佳胜、性情的情状、原委因果的关系等都是潜藏于内面的,并不能一望而知。

  • 标签: 叙述 事物 内容 外形 风景 性情
  • 简介:摘要叙述角度主要是说故事由谁来讲,解决的是“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传统小说比较喜欢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它要求叙述者对小说所有的信息,比如线索、发展、结果,人物的心理、过去、未来等都一清二楚。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喜欢用有限视角写小说。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能让叙述者介入故事,甚至能将其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这样,有助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其不足是受到了限制,超出了“我”的感知范围的内容便不清楚,给读者留下了猜度的空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文章,叙事者游离于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知道的比较多,但与读者有一定的隔阂,感情上不再亲切。

  • 标签: 小说 叙述角度 区分人称
  • 简介:《花腔》以繁杂多变的叙述方式书写了小说形式的新范式。作品中各个历史叙述者由于叙述时代、立场、视角限定的差异构成一场历史叙述的狂欢,每个声音在对话中完成自己的叙述。超叙述者在援引多方史料探求历史真相,却在此意义上增加了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并将这一不确定性构建成文本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本文从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方面入手,对文本进行条理性、逻辑性的叙述学分析。

  • 标签: 叙述复调 历史真实 多层叙述 对话意识
  • 简介:叙述人称最常用的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是叙述人沉浸于故事之中,有较强的真实感,便于深刻展现、剖析叙事人心理活动,容易取得读者的信任和共鸣。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共收入25篇短篇小说,

  • 标签: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 心理活动 短篇小说 《彷徨》
  • 简介:《盲春秋》在完成之后,便独立自足,不再受作家掌控。作家何大草通过融入小说的特殊人格——隐含作者表达自己的意图。隐含作者无法直接在《盲春秋》中出面,而是通过叙述者、人物等具有虚拟主体性的人格体现出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历史无法还原已经过去的事实,其只能是对历史材料的言说,历史材料总是纷杂且具有无限言说可能性的,每一次对历史材料的叙述都会构建与众不同的历史,因此历史存在于叙述之中。

  • 标签: 《盲春秋》 符号叙述学 历史
  • 简介:骈文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体,不管如何发展和演变,其特征均为“骈”,即对偶、典故、敷藻与调声。对偶体现建筑美,敷藻则具绘画美,而典故两属之,都呈现一种视觉效果;唯调声乃指向听觉效果,具有铿锵的音乐美。对偶、敷藻、调声都属形式层面,只有典故独担叙述、抒情、议论甚而写景的重任,典故叙述就是用过去的事和过去的话包括这些事、这些话所发生的特定环境语境、所指涉的特定的人、事、物等与文本创作者所处之现时性的人、事、物及特殊的环境语境形成一种同构,通过典故思维,以故为新,以古况今,来叙说现今的人、事、物、情。骈文之“极则”乃六朝,骈文之“正轨”、“正声”当为庾信,而庾信的《哀江南赋》恰是典故叙述的最佳注脚。

  • 标签: 骈文 典故 典故叙述 庾信
  • 简介:由于我在做高中生作文杂志,偶尔会有相熟的人推荐一些学生作文过来。从编辑角度说,对这些作品的选取标准和自然来稿并没什么不同,好则刊用,质量不佳的,仍然只能退稿处理。前不久收到的一篇推荐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标签: 选取标准 扁豆花 淡淡的忧伤 行文结构 润肤 花季少女
  • 简介:化学叙述题多出现在化学选择题中,一般在考查的四项中占有两项左右,也有专门四项均考查化学叙述的题目。由于化学叙述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杂、考查项乱,导致很多学生解答这些选项时犹豫不决,使这些题目成了选拔的关键,也成了命题者的青睐对象。解答不准的关键原因就是不能明辨该知识正误的准确性。现结合高中考查范围,小结如下。

  • 标签: 化学选择题 叙述 考查范围 知识面 知识点 命题者
  • 简介: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八册基础训练3的作文是:“介绍一种家用电器。”(具体要求,详见课本)要写好此类文章,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选择一种你最喜爱且最熟悉的家用电器,因只有喜爱它,介绍时才富有情感;只有对它了解,才能讲述得清楚。

  • 标签: 家用电器 具体要求 基础训练 语文课本 观察记录 重点
  • 简介:翻开哲学书本,会遇到三个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嘿嘿,这些问题问了几千年了,还没有一个解答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赞同。所以小朋友们先不着急弄明白,因为这些问题实在太深奥太玄妙。

  • 标签: 初等教育 性格 小学生 个人
  • 简介:一天中午,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回来闷闷不乐。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道出了实情。原来.当天上午有班主任的“公开课”,事前,老师交待好了,成绩差的同学全部坐在教室后面,并且不准提问或回答问题。儿子“不求上进”,自然要坐“冷板凳”。眼看坐在教室前面的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一向不“安分”的儿子呆不住了,也凑起“热闹”来,接连把小手举得老高,

  • 标签: 公开课 回答问题 小学二年级 儿子 班主任 教室
  • 简介:好预言,预言者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卜筮、梦占、星占等来推测兴衰成败.预言在中最明显的功用是安排情节结构、构筑悬念以及政治伦理的训诫诱导.以此形成的预言叙述模式对后之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预言 叙述模式 情节结构 悬念 道德伦理
  • 简介:在教育改革中,教师发展是重中之重,包括教师教育和政策制定官员在内的各层教育改革者几乎总是以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发展的起点,他们把改革的焦点放在为教师设定的新知识和技能上。本文将教师知识和为教师设定的知识加以区别,阐述教育改革环境中的教师发展,解释以叙述探究进行对教师知识和教师发展的研究,并对以叙述方法来探究教师教育和发展提出一组建议。

  • 标签: 叙述探究 教师发展 教师知识 为教师设定的知识
  • 简介:【话题引入】俗话说:祸不单行。有时倒霉的事情总是接二连三地发生,让我们措手不及。这种情况你听说过吗?遇到过吗?本期我们写作的话题就是“narratethepastevents”——讲述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倒霉事情。

  • 标签: 叙述 PAST the 话题
  • 简介:刘基中叙述者、人物与作者的关系交错相杂,角度多变,位置转换频仍,呈现出传统散文或者传统作品中少见的复杂和丰富.作者主要采用隐含的叙述方式和戏剧化的叙述者等方式,我们从中可以窥得在传统文学作品叙述类型及叙述方式发展过程中所担当的过渡角色.

  • 标签: 刘基 | 叙述者 类型
  • 简介:大家都在使劲喝,到肚子都发胀了,罐子也空了。只是在罐子底儿还剩下一小汪汪汤,这一小点艾米尔还想喝。现在唯一能喝到这一小点汤的办法是把头伸进罐子里用舌头去舔,他真这么做了。从外面可以清楚地听到他咂汤的声响。当他喝完后要把头抽回来时,你说怪不怪,罐子竞拔不下来了,卡住了。这下艾米尔害怕了,他从桌子旁边跳开,站在那里。汤罐子像一个小桶似的扣在他的头上,把眼睛耳朵都盖在里面。艾米尔抓着罐檐儿挣扎、叫喊。李娜也害怕起来,“我们漂亮的汤罐子,”她说,“我们漂亮的花瓷罐子!现在我们用什么去盛汤啊?”

  • 标签: 情趣 叙述 漂亮 楚地
  • 简介: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的经典作品,许多教材及作品选均作为保留篇目,评析者也甚众。钟嗣成《录鬼簿》曾言:"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后世多承"新奇"之说,且以为新奇在于内容:人皆歌功颂德,我独剥其伪装。但"制作新奇"的关键还在"制作"上。这首散曲不

  • 标签: 高祖还乡 元代散曲 哨遍 《录鬼簿》 钟嗣成 般涉调
  • 简介:按学校规定,中考前三天放假,今天是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了。吴老师对着镜子把两腮的胡须仔细刮了一遍,梳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头发,再换上那件新买的蓝白横纹相间真丝T恤和那条不知道什么质地然而穿起来特别有型、感觉特别凉快舒爽的白色裤子,把自己打扮得利利索索、清清爽爽才出门。老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过程,周而复始,直至退休。每次带毕业班,吴老师都试图把最后一节课上得活泼欢快一些。

  • 标签: 受贿 公开 语文课 老师 周而复 毕业班
  • 简介:在《航程祭典》中,小说叙述者通过塔尔伯特这个叙述视角的"看"和"说"表达叙事层面的"说",叙述视角的"看"与"说"和叙述者的"说"或者融于一体,或者互相抵牾,成为揭示聚焦人物的结构性反讽。从时间的维度看,小说中的结构反讽主要有两种:一是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即时冲突所导致的反讽,二是两者之间形成延时冲突引发的反讽。

  • 标签: 《航程祭典》 叙述声音 叙述视角 反讽 自我
  • 简介:《英国病人》是严肃文学和畅销文学的混合体,语体风格是本书最显著的成功之处,短句特别。作者力图构筑史诗性时空。作者迷恋原始性元素的描述。

  • 标签: 当代西方文学 现代派 迈克尔·昂达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