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河北日报》3月24(文化周刊)发表了花聚会一篇约820字的短文——《恍若云中屈子来——小记文怀沙先生》,编辑部里不少人阅读后咋舌惊叹,评价不菲,说是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我吟味再三,感想颇多,一吐为快,与同仁共析。人物专访写长容易写短难,写短写好更不易。这里除了需要透彻把握人物性格特质外,还有一个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问题。文老是大学者,倘若一般的人去写,很可能会先从电话预约、叩门拜访写起,进而到书斋环境,传奇履历,因为在一个以研究楚辞为己任的大家那里,他的书卷氛围和传奇人生实在太容易感染我们的新闻记者了。这样写不是不可,而是一着墨就掉进了俗套。本文恰恰避开
简介:<正>新闻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和空气一样,虽然大家都每时每刻在呼吸它,但很难说清楚.美国一所新闻学院向十家报纸的主编征求"新闻"的定义,十个人就有十种说法.美国的一位新闻学家说给"新闻"下个定义难极了.在我国,解放前和外国相似,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以后都一律沿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近几年来,由于思想解放,又重新讨论新闻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辞海》里的新闻条目,这样给"新闻"下定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些体裁通常称为新闻."但是,有的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同志却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的新闻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新闻.一些读者抱怨报上没
简介:<正>缘于业务本身的接触面广,又具较强的综合性,新闻工作者理应当“杂家”,这恐怕是不言可喻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大千世界,皆杂然也。社会众生相,更加复杂纷呈。“杂”者,看来是造物的适应。然而的确有过较长期的一段历史误会,“杂家”被认为大逆不道。当年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要砸烂新闻系,为的是它一直奉行“杂家路线”云。无征不信,还有案可查。曾几何时?一位社会地位不可谓不高、知名度也不低于上海滩其他杂文作者的杂文家,仅以发表一篇题为《杂家》的杂文招来了“棍子手”当头棒喝,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砵;“文革”时再次遭殃,连他的三个女儿都受株连。这位方家当时还是出版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