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视觉文本和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学术路径关注国家、政府和精英的角色。体现为国家民族主义的控制;互联网赋予了民众以自我表达和诉求的空间,由此产生了大众民族主义的抗争。网络视觉话语建构过程本身成为网络民族主义的重要话语资源,区别于传统的国家神话叙事架构,在包括权力结构、民间、不同地域人群的多元主体架构下,结合了视觉混搭、网络亚文化、网络迷因等全新的传播特征。本文以视觉传播的独特视角,试图理清如今网络民族主义中的多元主体围绕着视觉资源进行竞争性叙事的动态机制。受启发于邱林川提出的“图像驱动的民族主义”(image—drivennationalism),本研究认为,进入Web2.0时代后,图像文本不仅仅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唤起机制”,多视像文本的生产和叙事在民族主义身份认同动态过程中,形成了“图像竞争的民族主义”(image—contestingnationalism)的新模式,凸显了多元主体对象征性符号资源的竞争性表达。
简介:<正>(三)英国英国传播学界不乏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或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的学者,例如格雷享姆·默道克、彼得、戈尔汀、约翰、威斯特嘉德、奥立弗·鲍伊德一巴里特、安东尼、史密斯和詹姆士·柯伦等。可以说,其中有的学者是批判学派中马克思主义流派在英国和欧洲的代表人物。英国拥有七、八个正式的传播研究中心或单位,它们大都是高等院校的附属机构,并不是官方或党派的团体。英国至今尚没有一所由共产党主管的研究机构,或完全由马克思主义传播学家组成的研究团体。英国传播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并未组织起来,大都分散在各自的单位里,或从事研究工作,或从事教学,或边教学边研究。例如:戈尔汀担任研究官员,在莱赛斯特大学的“大众传播研究中心”工作。史密斯是电视摄制者,也是传播媒介问题的专家,牛津圣·安东尼大学的特别研究员。近30—40年来英国的传播学界,也象法国那样划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