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马克思主义在华早期传播过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最初译介、20世纪初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初步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真正有意义'的传播等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创办党报党刊,积极开展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宣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萌芽成果。它反映出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体现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认清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和基本任务;大胆尝试了全党宣传和全党发行报刊模式,创建了工农通信员制度;并在新闻宣传活动中,创造了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宣传报道方法,展示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优良素质和道德情操。它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宣传思想的首创成果,具有开拓创新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活水。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怎样的特征?如何历史地、审慎地讨论这些特征产生的语境和发展脉络,以及主导研究范式所共享的研究假设和其中潜藏的偏差?从上述问题意识出发,基于对代表性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学界围绕'中国新闻史该如何研究'的主导话语进行症候式的阅读,梳理了近40年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者寻找学术主体性的基本方向与主要思路,即恢复被遮蔽的'报刊自身的历史'。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既有研究成果中业已达成共识的历史叙述视为一套需要加以反思的话语体系,同时将未被学术共同体给予充分重视的一些批判性思考并置于聚光灯下,尝试揭示研究者们在重建学术主体性的探索过程中潜藏的认知盲区和理论误区,即中国新闻史研究中的'政治无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几个典型阐释框架——'跨文化交流论''西方文明论''告别革命论''告别民族国家论'——给予理论反思,旨在剖析知识结构中未经充分检视的'西方主义'心态对历史认知的遮蔽效果。从文化去殖民化的角度,着重探讨了研究者如何在重新认识'东方'同时也是重新认识'西方'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和研究视野进行重校,即沿着'人的解放'和'全球正义'这一主题,在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与被压迫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的交相辉映中,找回新闻史研究的学术主体性。
简介: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事情我们都可以用哲学的观点去理解认识和看待,人们生活、存在于这大千世界中就一定包含着某种规律和法则,组成这些规律和法则的基本单位就是哲学的各个思想观点。而文艺作品就是对于我们现实社会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的依据就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种问题而进行的探讨,通过艺术提炼加工的手法进行描述,这种反应既是对社会真实客观的写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哲学思想意义。艺术的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电影《盲山》就是导演李杨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其中包含众多文艺理论观点,本篇论文就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阐述,从中可以看到当代环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的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哲学意义。
简介:日前,笔者所在城市坊间纷纷传言:本市某区邮政局邮政运钞车在把现金从金库运往营业网点途中,运钞车司机趁押钞人员下车送钞之机,将拉着一百多万元现金的运钞车开跑了。此传言如果属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却未见当地媒体披露,便只有似信非信了。孰料。省城一家报纸很快报道了此消息,全国众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传言得到证实。笔者大惑不解:当地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此消息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有关方面”发话不让报道。笔者不由得又想到前几年发生的一件类似事件:当地一个金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有关方面同样要求当地媒体“保持沉默”,不允许报道,当地群众也便只能从外地、从上面的媒体获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了。这种现象。是否也算一种另类“出口转内销”新闻现象呢?
简介:在这个矛盾交错的社会转型期,更多的老百姓遇到的是一种共同的无奈,一种相似的命运。导演就像是异类,“打开一只关于电影的潘多拉魔盒,让你闻到电影本来有无穷无尽的活法”,感受着角色们的感受。电影《月满轩尼诗》,导演:岸西;主演:张学友、汤唯;联合主演:鲍起静,李修贤;风格:爱情轻喜剧。茶楼、茶餐厅、巴士、公寓、街道、菜市场…,很现实、很随意、很自然。我一直非常欣赏香港的观众,即使演员们只是家长里短,他们也能融入其中。这不是件简单的事,太过熟悉的日常生活会有多少人愿意“凑热闹”呢?所以我选择分析《月满轩尼诗》,从现实主义着手解构其魅力。本文先简述了香港喜剧的几大类型,然后立足于现实主义创作的理论,从影片表现、影片情感、影片升华三方面切入分析影片,最后总结。这部电影靠一幕幕小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笑对人生的小潇洒、追求爱情的小执着、插科打诨的小幽默、市井当中形形色色命运的交织纠结征服了观众,至少我很感动!
简介:作为政治信息流通、政治主体交互的主渠道,政治传播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建构与政治实践,同样赋予了政治传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新定位、新角色。政治传播只有跳出单一、单向的国家逻辑,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深刻反思并系统优化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术的政治宣传,着力解决政治信息单向流通、回馈乏力、传受不均等现实问题,努力构建多元、系统、现代的政治传播体系,深入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协商对话,积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效促进公共领域建设,才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利益之间寻求最具优化效应的'中间点',在根本上推动以'平等对话、多元协商、社会共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