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清代京杭运河是南北水运交通要道,每年漕运之期,旗丁挽运粮米途中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亦会形成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社交网络,一方面建构旗丁群体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又影响了运河流经的区域社会,催生了旗丁多重的社会角色,不断重申承运者身份地位的同时彰显社会中'人'角色多变的特点。旗丁社交网络丰富了其运漕生活,也提供了信息传递的载体,其传播过程仍未脱离传统'人际'的传播模式,内容上既有诸如米价、土宜等民间信息,又有邸报上的官方新闻,间接上反映了旗丁群体的生活诉求。不可否认,信息传递会存在真与假、利与弊的双重性,真实信息利于百姓与旗丁生产生活;相反,虚假信息则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区域内民众恐慌,扰乱地方政府统治秩序。无论何种影响,旗丁作为常年行走于运河之上的群体,不仅传播了原有居住地的风俗习惯,又不断采撷着运河沿线的信息,在清代社会发展与信息流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介:连做梦也不曾想到,我这个女编辑,竟然在不惑之年当了一次“小倒爷”,而且是“国际倒爷”。今年7月下旬,我有幸随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部分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赴俄考察团,到俄罗斯远东城市赤塔考察采访。到那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去易货贸易市场,搞物物交换。我长期从事党报理论宣传工作,在别人眼里理论编辑古板、正统。其实不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地宣传商品经济、市场观念,本人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强。但是,拿着商品“下海”到市场上叫买,特别是在异国他乡交易市场当“国际倒爷”是我生平第一次,成了我编辑生活中思想解放的特殊难忘经历。出国前,团长让每个成员在国内采购一些商品,去和“洋人”交换。对这件事我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有趣。当时我还自恃清高,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千万别让“洋人”把我当成了生意人,因此,在同行者的催促下,我才买了五件“阿迪达
简介:接到进县城工作调令的时候,我已在基层供销店整整忙碌了3个年头。临行那天,我起得比往日早。照例,扫院子,擦地板,抹桌子,倒拉圾,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当我静静地坐在帐桌前,环视十多平方米的营业室,那熟悉的贷架,那用过的尺子,那提过的秤杆,那打过的算盘,都好像恋恋不舍地在向我惜别。尤其是那盏默不作声的小罩灯.它是我的好伙伴。一千多个不知疲倦的夜晚,它陪我点货、结帐,陪我看书、写稿。有时我累了,它困了,我伸伸腰,帮它擦去脸上的“乌云”,马上又亮晶晶的;有时我饿了,它的肚也空了,我顾不上吃喝,先得喂饱它(添油)。数不清,一条又一条换了多少灯芯,记不清,一支又一支磨秃了多少笔尖,我坚持业余写作,终于有了点“小名气”。县小报、县广播站不断刊登和广播我的稿件。人们称我为:“小笔杆”,可哪里知道还有“小罩灯”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