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美两国“千禧一代”大学生因个人隐私泄露而遭遇诈骗的问题凸显。敏感数据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核心领域。为探索中美大学生对敏感数据的感知及其异同,文章归纳出92个国家和地区定义的全部30种敏感数据类型,并以中国H省和美国I州为例,分别调查两国大学生对这些数据类型的敏感度感知情况,运用T值检验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大学生认为身份证号、财务信息最为敏感;其次是家庭住址、通话内容、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手机短信、GPS定位细节、性生活等;认为个人所属民族(种族)等数据最不敏感。(2)美国大学生认为财务信息、通话内容、手机短信、身份证号、电邮内容、GPS定位细节等较敏感,而认为工作经历与表现、姓名、教育背景等不敏感。(3)中美大学生感知的高敏感度数据类型较为一致;中国大学生感知到的平均敏感度高于美国大学生;美国大学生感知的电子邮件内容敏感度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文章运用卡斯特的“网络社会价值观趋同论”对相同点做了分析,不同点则折射出双方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法律规制之差异。隐私法规中分类的“敏感数据”与“千禧一代”大学生感知的“敏感数据”存在一定悖论,法规需不断修订完善,隐私研究也应与时俱进。
简介:弹幕由最开始的小众功能发展为视频网站的基本功能,其使用率逐渐上升。然而,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有43.5%的用户不愿意开启弹幕。针对这一现象,对用户关闭弹幕的行为意愿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用户关闭弹幕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期望不一致理论为基础,综合技术接受模型,从用户关闭意愿的角度构建消极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以关闭弹幕为例考察经典理论模型在消极行为中的适用性。参考经典文献并结合弹幕的特征设计调查问卷后在线发放,共得到493篇有效答卷,利用SPSS20和AMOS22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不一致、感知易用性不一致、感知趣味性不一致直接影响关闭意愿。通过探讨用户关闭弹幕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视频服务商合理优化弹幕功能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