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于保险企业社会效益的内容及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不少人认为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是赔付额或赔付率,保险企业社会效益的好坏取决于保险企业赔付额大小或赔付率高低,赔付额越大,或赔付率越高.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就越好;反之,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就越差。另一些人却提出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应是承保率的观点,并描述非寿险承保率为投保财产的货币价值与全社会财产的货币价值之比率;寿险承保率乃承保人数与符合可保条件的社会公众之比率。进一步还说明了承保率越高,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越好。反之,承保率越低,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就越差。对待上述两种有关保险企业社会效益之认识,笔者认为均有待商榷。
简介:国外货币危机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9年的第一代模型认为,货币危机的基本原因是经济基础状况恶化,20世纪90年代后的“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理论注意到政府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珠非线性,并详细地探讨了政府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搏弈过程,该理论为为:即使宏观经济基础没有恶,市场预期的突然改变也可能经上发货币危机,1997年以来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则强调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对微观层次的研究,金融传染学说的主要代表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流动性危机导致清偿力危机的理论,货币危机微观成因研究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1999)则认为,经典的MF模型忽略了实际汇率对投资的影响,因为企业投资水平受制于它的财务杠杆和所有者权益的净值,而国内关于货币危机的论述更是众说绘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