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基于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被广泛应用的制度背景,把公司业绩按照风险程度以及与管理层的努力程度的关系分为营业业绩和风险业绩,并比较分析高管薪酬与不同风险业绩的粘性程度,以期从高管薪酬机制中关于对高管投资行为规定的特点找到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直接解释。我们以2007—2010年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1380个样本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高管薪酬与营业业绩和风险业绩的敏感度以及粘性特征,并结合上市公司的产权特征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我们发现,高管薪酬与业绩存在粘性,而且该粘性特征在地方控股企业明显高于中央控股企业,而民营企业的高管薪酬粘性特征较弱。我们还进一步发现,高管薪酬与营业业绩的粘性较弱,而与风险业绩存在较为明显的粘性特征。高管薪酬与风险业绩的粘性特征在地方控股企业中显著高于中央控股企业。
简介:本文研究了地区要素市场发育对中国上市公司成本和费用粘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公司所在地要素市场发育水平越高,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成本粘性都会越小,但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影响更大;国有控股公司费用粘性越小,非国有控股公司费用粘性则不显著。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而言,由于受政府干预和地区市场分割的限制较多,国有控股公司的要素配置和调整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要素市场发育,因而使得公司所在地要素市场化程度对其成本和费用粘性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化企业成本和费用粘性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中国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改革的经济后果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简介:现有对中国企业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普遍使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使用此类数据衡量的成本变动在反映真实成本性态的同时,还会受到管理层盈余操纵行为的影响。本文提出,现有研究由于忽略后者对披露成本变动的影响,所得到的成本粘性的估计很可能存在系统性偏差,特别是当企业面l临亏损时管理层往往采用“洗大澡”式的盈余管理,造成与业务量下降相对应的成本下降幅度减小,从而造成使用基于传统模型估计出的成本粘性参数高于真实的成本粘性。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估计成本粘性的经验模型进行了改进,使用1994-2008年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在考虑了“洗大澡”因素的影响后,估计得出的“管理费用”的粘性参数下降了超过三分之二,而“销售费用”的粘性则基本消失。其他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支持以上结论。综合而言,本文的分析表明,忽略盈余管理的因素的确造成了对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普遍严重高估。
简介:本文以2006-2014年沪深A股主板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研发投入和管理层预期对营业成本粘性行为的影响。我们推断,由于研发投入,公司增加了资源调整成本并使管理层形成对未来更乐观的预期,管理层会维持原有的研发投资承诺,进而增加公司的松弛资源,增强成本粘性。研究结果表明:(1)以以前期间销售变化作为代理变量的管理层预期对成本习性产生显著影响,即营业成本会随着以前期间销售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粘性行为和反粘性趋势;(2)高研发投入的公司比低研发投入的公司具有更强的营业成本粘性;(3)在已知销售降低的情况下,高研发投入的公司比低研发投入的公司会更低程度地削减成本。本文检验了企业研发活动以及管理层预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为揭示企业成本管理这一“黑箱”以及成本粘性成因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成本粘性文献。
简介:费用粘性是一种常见而且合理的费用习性,然而由于代理问题导致的费用粘性却会对企业长期价值创造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终极控制人的代理问题引入费用粘性研究,证明了产权性质的不同,会导致终极控制人股权结构时费用粘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大,激励协同作用越大,从而导致费用粘性减小;其两权分离度越大,控制权成本就越小,这会使得以终极控制人为主导的经理人的“帝国构建”动机增强,从而增大费用粘性。而在国有上市公司中,由于所有者虚位,现金流权的增大并不能够有效抑制费用粘性;其两权分离度增加会同时减少政治干涉以及增强国企经理人控制,这两股力量的此消彼长导致两权分离度对费用粘性并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