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城市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服务型政府、责任型企业、协调型非营利组织和参与型市民四大定位,并对各主体职责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明确城市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为治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机制建立基础。

  • 标签: 城市治理 主体 定位 职责
  • 简介:<正>当前投资领域问题突出:——投资规模居高不下。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8.6%,投资率达39.7%,是80年代以来的最高年份。1994年投资增长幅度虽回落了约30个百分点,但固定资产投资率仍将达到38%。在建规模依然偏大,据测算,1994年仅国有单位在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就达到了40000亿元。过大的投资规模和旺盛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扬,推动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 标签: 投资主体 风险约束机制 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率 项目资本金制度 投资领域
  • 简介:公共政策是政府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政策评估则是对政策实施效果和相关利益群体权益诉求的一种反映,评估主体是整个评估过程的主导者。在我国众多的政策评估项目中,尽管公众的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在不断改变着整个评估主体结构,但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不同的评估主体在政治忠诚、身份认同、体制信任、资源享有方面有所不同,这种趋势不断塑造着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体制内隔离”现象。文章从制度认同的角度,通过对不同评估主体间的比较揭示这一“隔离”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指出“隔离”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非政府政策评估主体的能力或积极性,它是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的产物,也是现行政策评估制度中“放管结合”悼论所导致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近年来政府制度改革的非预期结果。

  • 标签: 体制内隔离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 制度认同 比较视角
  • 简介:文章主要就如何保障和提高唐山党员主体地位进行阐述,包括以民主平等意识为核心,培养和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建立和完善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制度保障体系、努力打造"全程化"、"全方位"、规范化的机关"一把手"监督机制、主客观双向着力"抓党建",促进"党务业务"有机结合、严肃党纪,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等7个方面。

  • 标签: 唐山 主体地位 主体意识 党员
  • 简介:在我国,农业投资主体主要有四个:政府、银行、集体和农户。本文就当前农业四种投资主体的行为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矫正措施。一、政府农业投资行为的分析。首先,从中央政府的行为看,尽管中央政府为发展农业,在1979年作出了三个方面大幅度调整,一是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据统计,1986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提高77.5%,二是继续对农业减免税收,三是对农用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1979——1986年,因这三项政策农民约收益3545亿元。但是,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量由'五五’时期的246.8亿元减少到'六五'时期的172.84元,份额从10.5%下降到5%,85年以后,农业投资份额一

  • 标签: 农业投资 农业基本建设 农用生产资料 投资份额 农副产品收购 农产品收购
  • 简介:在毛泽东离开我们3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实践观,我们仍然可以深切体悟到毛泽东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这一趋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表现为士兵意识、农民意识和工人意识,生动体现了哲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鲜活特质。

  • 标签: 毛泽东实践观 实践主体 平民化
  • 简介: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自住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复杂博弈且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房价持续上行以至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经营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市场化行为。

  • 标签: 利益主体 房价 博弈 地方政府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胎儿、法人以及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论述该类主题与意志的关系。

  • 标签: 民事主体 意志 关系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协调合作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网络化治理理论强调以多元主体治理网络为载体、以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实现公共价值为目标,它弥补了传统官僚制政府治理的局限,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参与,由治理主体等级一权威关系转向自主一共治关系,在各治理主体之间建立合作信任机制则成为网络化治理视域下优化国家治理主体结构的路径选择。

  • 标签: 网络化治理 国家治理 治理主体
  • 简介: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的文明形态。在过去的工业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生态文明建设将构建人与自然同一、和谐的新的关系,保证人类的永续发展。建立这种人与自然新的同一关系的哲学根基,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对象性活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是人与自然感性对象性关系形成的内在根据;而生态文明建设者拥有多元完善的能力结构是建设好生态文明的必要前提;具备先进的社会结构是建设好生态文明的重要社会条件。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者 主体 哲学思考
  • 简介:先行调解自2013年实行以来,到目前已经有五年的时间,由于对其主体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的混乱。文章对先行调解的主体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先行调解制度的相关基本内容、先行调解主体的现状,对先行调解的主体进行梳理,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考察国外相关制度的现状,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相关意见,分析了法院在先行调解主体中的角色分析,并提出由法院外的力量即特邀调解人员作为先行调解的主体

  • 标签: 民事诉讼 调解 先行调解 先行调解主体
  • 简介:迄今为止,我国依然维持城乡分治、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制度。一方面,造成农村与城市土地分属不同法律约束,由不同机构管理,形成不同的市场和权利体系;另一方面,形成只要涉及农地变为建设用地,就要通过政府征地,任何单位建设用地都要使用国有土地。这种制度使政府成为农地变为建设用地的唯一决定者,成为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唯一供应商。本报告强调了以建设主体功能区为契机进行国土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制定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并按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设计了相应的土地政策。

  • 标签: 土地制度 主体功能区 区域性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