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探究买方势力对供应商利润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依托空间杜宾模型,通过分析近些年统计出来的医药制造行业和医疗行业数据,解决纵向关系中存在的特殊多对多交互作用,并比较下游行业对本地和其余地区上游行业平均直接效应、平均间接效应的大小.实证结果表明当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别加入以地区医院总数衡量的买方势力时,回归结果仅存在较小差异;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为负,表明本地买方势力不仅降低本地医药行业利润,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其佘地区医药行业利润,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直接效应绝对值显著大于间接效应,表明同一地区纵向产业链上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和经济联系更密切,下游行业对供应商纵向约束力更强.买方势力越大,上游医药行业拥有抗衡势力时自身利润增加,不拥有抗衡势力时自身利润减少.政府规制与利润负相关,进入壁垒、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增长率、人均GDP、产品差异化均与利润正相关.
简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创新,开发区建设承担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窗口示范角色。通过匹配2000-2007年间微观企业数据和城市层面开发区数据,从地理相邻与政治辖区两个维度构建省内相邻、外省相邻、省内非相邻三类开发区外溢指标。研究表明,开发区建设非但没有如预期般带动周边地区企业成长,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生产率、存活期限、出口表现、销售收入等多种绩效产生挤出效应。这一挤出效果在考虑了开发区层别(国家级与省级)、地理位置、行业差异与时间趋势等不同情形时都较为稳健。研究还表明由于开发区间的过度竞争行为反而导致对周边地区企业发展的抑制作用。
简介:本文研究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环境规制工具的空间异质效应,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环境规制工具差异所引致的环境技术创新及污染排放异质效应,并使用1999~2010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从形式、强度及空间三个维度对环境规制工具的异质效应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比命令—控制式环境规制工具更能促进环境技术进步,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加强有利于环境技术创新,即“波特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基于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直接效应及技术创新间接效应,能够实现比命令—控制式环境规制更低水平的污染排放;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对环境技术创新及最终污染排放具有空间异质效应.因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目标,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管理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环境规制创新.
简介: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战略性产业,其创新效率显著影响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引入废气废水排放量指标,对识别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和考察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有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并利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时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效率,但两种情况下的效率水平都偏低;省域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与直接效应相同的影响方向;不同解释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作用的显著性不同.含有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考虑了环境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测度结果更为科学与合理.
简介:本文构建了反映各区域不同产业产值变动与国家、区域自身以及其他区域碳强度动态关系的数理模型.研究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全局和局部动态累积碳减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区域第一产业产值增加降低碳强度的作用稍大于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发展对GDP的贡献要小于其对CO2排放量的影响:从即期效应看.西南区域第一产业产值增加和第二产业产值减少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较大,南部沿海第三产业产值变动碳减排效应也较大,此区域对全国碳减排目标实现区域有较大动态累积作用:京津区域为短期内产业结构变动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区域,从累积效果看,西南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碳减排潜力较大。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碳排放易受其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
简介:摘要:在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语境下,针对旅游经济的环境发展外部特征和空间溢出特点的科学意义与缺乏,探讨我国旅游经济如何推动国家环境发展和揭示其空间溢出特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选择国家绿色发展全要素产出(GTFP)为中国国家环境发展能力的衡量性指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描述了城市尺度的GTFP空间格局和聚类问题;利用空间杜宾模式,揭示了旅游发展对绿色经济的作用和空间上溢影响。研究结果:①东、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GTFP年度平均呈现总体增长态势良好,但"中部塌陷"特点突出;在地市尺度的GTFP布局和城市发展版图之间存在着空间错位。②旅游经济具备良好的绿色发展效应,可以同时带动绿色科技效能和环保工艺提升,从而带动目的地本地GTFP提升。③旅游经济对GTFP水平具有不明显的正面空间溢出,而对绿色科技效能则存在着明显正面的溢出。④战略上应强化地域间旅游经济互动机制,建立旅游项目创新溢出机制,促进地方旅游项目和邻市行业分工与协调发展,建立中国旅游业深度参与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和城市综合体机制,以增加中国旅游发展过程对环境科技进步的空间溢出。
简介: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简介:使用1995—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0-1空间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表征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Moran指数逐渐减小但仍十分显著;一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增大会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即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铁路密度的增大对临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公路密度的增大会扩大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不显著。指出:继续加大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公路投资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简介:以2005-2013年"一带一路"18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第一阶段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各省、市、自治区每年的创新效率,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创新效率加入生产函数模型考察创新效率及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省市的创新效率较高;空间滞后模型的固定效应模型较优且空间回归系数皆大于零,表明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其中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说明某一区域创新效率的变化会随时间潜在地影响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展示"路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创新为驱动力,着力提高沿路地区创新实力,对带动全国,甚至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简介:本文主要对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与低温电热地膜辐射供热方式进行分析。分析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与低温电热地膜辐射两种供热系统的节能特性及其适应性;两种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及其在集中供热中的应用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