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即使是熟悉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读者,在阅读古代兵书、史籍和古典小说时,仍会产生许多难以索解的疑惑:雄浑磅礴、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在战略文化上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缠绵悱恻、春闰思夫的征妇诗,表达了古老的华夏民族对战争的何种态度?醉卧沙场、马革衷尸的尚武豪情与汉、唐盛世有什么关系?八卦阵真的像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描写的那样变幻莫测、威力神奇吗?明清时期武夫百姓对关公顶礼膜拜,为什么反而是尚武精神的衰落?战将侠客对宝剑名刀的苦苦追寻,难道只是为了上阵杀敌吗?要想完整准确地解答这些有趣的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很简单:对于上述军事现象和观念,以往学术界研究的很不够,不仅专门阐述其来龙去脉的专著论文极少面世,就连包含上述军事现象和观念的研究领域--文化和军事文化本身的概念都众说不一.
简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决定其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和哲学思辨传统的区别,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特点,并从根本上对各国海军运用理论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以“和”为最高价值取向,它决定了甲午战争前后北洋海军建设和运用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历史局限性是导致北洋海军败殁的重要原因,但中华民族善良平和的民族特性不应因此而埋没其光辉,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优秀一面也同样不应当被埋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以一种中国式的战略文化逻辑,引导自己的“和平崛起”,引导世界的共同安全。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传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辉煌,即使是在反思北洋海军覆殁的命运时,也不应当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