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EF集束化策略对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108例,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患者53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ABCDEF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镇静剂和镇痛剂使用剂量、不同时间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第3天和第7天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EF集束化策略可减少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集束化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UT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尿路感染的预防;2019年12月—2020年1月连续2个月为新的预防策略培训阶段,从2020年2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病例设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预防策略(手卫生、臀部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床旁护理用物管理、人员培训、监控和细节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细菌种类和细菌谱。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72例,在院例数793例,发生率为9.1%;干预组发生尿路感染28例,在院例数633例,发生率为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采取集束化策略的尿培养阳性发生率是干预组的2.719倍(OR=2.719,95%置信区间:1.640~4.506)。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30%,30/100)。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集束化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策略。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4 w的病情追踪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静脉血氨、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的变化;在干预第4周末,护士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氨、AST和ALT水平、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掌握良好26例,掌握一般17例,掌握差3例,掌握度为93.50%;对照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掌握良好15例,掌握一般22例,掌握差9例,掌握度为8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肝衰竭患者,能改善其肝功能,且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转归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ICU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118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59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转归及干预前后的呼吸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7±1.12)d、(7.18±1.43)d及(15.16±3.15)d,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初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临床转归时间,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将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70例纳入A组,将给予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72例纳入B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68例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者恢复情况、生理功能监测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安全态度。结果A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B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A组干预后体温、血糖水平低于B组与C组,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率衰竭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安全态度评分中压力认知、工作条件、满意度、管理认知、团队协作、安全氛围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安全态度各项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态度,改善AMI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治疗的13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65例。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行基于ERAS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概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08%,术后15 d,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6.35±4.4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8.19±5.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集束化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集束化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集束化干预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肠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膀胱痉挛患者102例,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膀胱痉挛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尿管堵塞等膀胱痉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患者术后心动过缓、头痛等不良反应,缩短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控制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开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150例哮喘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8.19±2.34)岁;观察组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7.67±2.23)岁。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比较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MARS-A)评分、哮喘控制情况。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MARS-A评分高于对照组[(38.27±5.04)分比(30.26±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9,P<0.001);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可控率高于对照组[96.00%(72/75)比80.00%(6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1,P=0.003)。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提高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有效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谵妄危险因素并探讨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收治的288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CU观察期间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别为112例与176例。收集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病历资料,组间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结果288例ICU患者发生谵妄112例,谵妄发生率38.89%;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年龄、机械通气、苯二氮类药使用史、疾病类型、低氧血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OR=2.076)、机械通气(OR=2.863)、苯二氮类药使用史(OR=2.987)、大型手术(OR=3.321)、严重创伤(OR=3.091)是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谵妄发生率较高,受严重创伤、机械通气、苯二氮类药物、低氧血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根据上述循证基础制定相应的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科进修期间收治的隐匿性脓毒性休克患者(隐匿性休克组)和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显性休克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感染部位、休克诊断时间、早期(3 h)集束化干预指标完成情况、6 h集束化治疗目标达标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和28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总计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隐匿性休克组102例,28 d病死率为15.69%(16例);显性休克组79例,28 d病死率为31.65%(25例)。与隐匿性休克组比较,显性休克组患者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完成率(93.67%比58.82%)、入院时血乳酸〔Lac(mmol/L):7.09±2.08比5.69±1.27〕、使用抗菌药物前血培养完成率(93.67%比63.73%)、第1小时和第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5.57%比31.37%,54.43%比33.33%)、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晶体液:59.49%比11.76%,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40.51%比0%)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100%比9.80%)显著增高,病情稳定时间明显延长(d:4.40±1.35比1.49±0.55),而疾病发作时间(d:1.47±0.97比2.95±1.61)、休克诊断时间(min:31.30±12.54比79.15±13.81)、6 h乳酸清除率〔(50.27±21.53)%比(61.82±13.1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0%比35.29%)、第2小时和第3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第2小时晶体液:0%比60.78%,第2小时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0%比14.71%,第3小时晶体液:0%比12.75%)、6 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达标率(60.76%比78.43%)和救治成功率(28 d病死率:31.65%比15.69%)显著下降(均P<0.05)。10例隐匿性休克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展为显性休克,所有显性休克患者均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入院时Lac(mmol/L:7.59±2.27比5.92±1.24)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65.85%比44.29%)显著增高,而6 h乳酸清除率〔(46.58±15.83)%比(59.60±17.9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4.88%比24.29%)、6 h尿量和ScvO2达标率(56.10%比82.86%,43.90%比78.57%)显著下降(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ac、6 h乳酸清除率、第3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和6 h ScvO2达标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618、0.021、0.100、0.307和3.01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Lac对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其次为6 h ScvO2达标率(AUC为0.673)。结论对于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应尽早识别并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提高6 h乳酸清除率和6 h ScvO2达标率,进而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构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与MARSI护理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10名函询专家采用MCDA对MARSI患者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各项护理措施赋分。计算每项措施的推荐意见得分,形成推荐意见,并通过预试验验证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可行性。结果10名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0,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函询后拟定14项护理推荐意见进入集束化干预策略条目池,得分排名前5项的护理措施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标准化应用与移除医用粘胶剂的操作技术;在粘贴医用粘胶剂之前,应用无酒精皮肤保护剂;使用医用粘胶产品前,皮肤应完全待干(≥30 s);正确描述损伤类型、颜色、范围等。结论运用MCDA可以科学构建MARSI集束化干预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延续护理对慢性伤口患者伤口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慢性伤口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延续护理),各100例。连续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中可改善伤口结局,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神经内科老年失禁性皮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16例老年失禁性皮炎患者,根据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皮损程度、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皮损程度、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评分为(6.12±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8±2.04)分,且其护理质量评分为(91.82±3.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5±5.4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8.75±4.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6±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老年失禁性皮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皮炎损伤程度,同时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脓毒性休克快速反应小组(septic shock rapid response team, SSRR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就诊的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选标准:符合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Sepsis 3.0诊断标准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排除标准:年龄<18岁、妊娠患者、外院转入已接受液体复苏和(或)血管活性药物患者、需急诊手术者、急诊滞留时间<1 h者、拒绝放置中心静脉置管或有置管禁忌证患者和拒绝知情同意。2021年1月建立SSRRT,根据SSRRT建立前后分为SSRRT实施前组和SSRRT实施后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诊断脓毒性休克时生命体征、乳酸、液体复苏量、血管活性药物最大泵入速度,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情况以及ICU和28 d病死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89例急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排除标准排除115例,最终纳入174例,其中SSRRT实施前组83例,SSRRT实施后组91例。与SSRRT实施前组相比,SSRRT实施后组患者监测乳酸(54.2% vs. 100.0%,P<0.001)、留取血培养(27.7% vs. 93.4%,P<0.001)、使用抗生素(57.8% vs. 97.8%,P<0.001)、快速液体复苏量≥30 mL/kg(4.8% vs. 34.1%,P<0.001)以及平均动脉压≥65 mmHg(49.4% vs. 68.1%,P<0.001)例数均明显增加。两组间患者ICU病死率(50.6% vs. 37.4%,P=0.079)以及28 d病死率(53.0% vs. 38.5%,P=0.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性休克快速反应小组可显著提高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并有降低病死率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西医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的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照ICU护理常规给予肢体气压治疗和四肢康复锻炼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序渐进的早期中西医结合集束化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的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肌力、巴氏指数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分别为(53.23 ± 5.94)、(43.94 ± 12.58)分,巴氏指数评分分别为(79.57 ± 7.80)、(66.14 ± 19.25)分,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17%(6/35)、46%(16/3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2.26 ± 72.27)、(254.06 ± 126.22) h,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2.20 ± 4.98)、(15.57 ± 6.04) 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8.83 ± 6.76)、(23.09 ± 7.88)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2~3.69,χ2值为6.63,P<0.05或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ICUAW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腹胀症状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腹胀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胀症状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肝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腹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0例,经过解释并取得家属同意签署穿刺同意书。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PICC导管维护记录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导管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早产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早产儿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