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指环病毒7(TTV7)、8(TTV8)、10(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发布的TTV7、TTV8、TTV1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TV7、pMD19-T-TTV8、pMD19-T-TTV10,以其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基于FAM-Eclipse探针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TTV7、TTV8、TTV10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0.340 2x+114.780 0、y=-0.351 1x+114.940 0、y=-0.348 9x+115.020 0,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8拷贝/μl、84拷贝/μl、98拷贝/μl。在临床小儿血清样本中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9%、2.1%和4.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TV7、TTV8、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等特点,可为临床血清样本TTV检测提供一个快速手段。

  • 标签: 指环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 敏感性 血清样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毛囊汗孔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西京皮肤病医院确诊的8例毛囊汗孔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发病年龄6 ~ 67岁,男6例,女2例,均无明显发病诱因,发病至确诊时间6个月至20年不等。患者皮损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直径较小(< 1 cm)且长期存在的红褐色圆形斑丘疹或斑块,附少许或无鳞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4例行皮肤镜检查,均显示角栓全部发生于毛囊开口处。8例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表皮厚度大致正常或棘层轻度不规则增生,仅毛囊漏斗部存在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可见角化不良细胞。6例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切除、外用药物和激光灼烧等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手术切除可治愈原发皮损,但无法预防新发皮损,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结论毛囊汗孔角化病是汗孔角化病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临床好发于男性,以面部多见,病情缓慢进展,组织病理表现为独特的、仅发生于毛囊口的角化不全柱,诊断需同时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

  • 标签: 汗孔角化病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皮肤镜检查 毛囊型汗孔角化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重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进行反应体系筛选和方法探索,使其用于G1—G4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快速分和定量分析。方法设计G1—G4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特异性体外转录RNA为模板,筛选多重q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qPCR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筛选,得到6组三重qPCR反应体系和1组四重qPCR反应体系。所建立的三重和四重qPCR中,除四重qPCR的G1参数〔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82、扩增效率为89.221%〕略低于要求外,其余标准曲线R2均>0.99,扩增效率均在90%至110%之间;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μl。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同一样本的相关性较好(R2>0.95)。三重与单重qPCR(t值为1.420~25.786)、四重与单重qPCR(t值为2.505~4.851)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建立的多重qPCR可同时对3种以上目的基因进行分和定量检测,为未来多价轮状病毒疫苗及混合病毒样本中毒株的快速分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 标签: 轮状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体外转录
  • 简介:摘要目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spinocerebellar ataxia 8,SCA8)是一种由致病基因ATXN8OS非编码区CTA/CTG异常重复扩展引起的缓慢进行性共济失调。近年来SCA8在中国SCA患者中占比有所增高。本研究关注ATXN8OS基因(CTA/CTG)n扩展突变在中国大陆SCA患者中的分布,详细报道所发现的SCA8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其与SCA中最常见的SCA3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应用荧光PCR和毛细管凝胶电泳等方法对700例未知分的SCA患者(已排除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SCA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进行ATXN8OS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分析,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另收集57例已通过基因及临床确诊为SCA3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0例SCA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现ATXN8OS基因(CTA/CTG)n核苷酸扩展突变,其中有1例后期完成家系追踪,另外2例为散在病例,其中1例有表现多系统萎缩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临床特征。余697例SCA患者中ATXN8OS基因(CTA/CTG)n变异范围为4 ~ 69次,平均重复次数(21.17±7.49)次,18次重复最常见,纯合子144例,纯合率为20.7%。SCA8和SCA3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均有锥体、锥体外系体征和小脑萎缩等。结论中国人群ATXN8OS基因(CTA/CTG)n拷贝数分布可能存在一个整体偏低的特点,SCA8在中国并不罕见,其致病基因ATXN8OS基因(CTA/CTG)n扩展突变不稳定,可能在遗传过程中发生拷贝数改变。SCA8的发病年龄较SCA3晚,但患者临床表现相似;MSA可能是SCA8的不典型症状之一。因此,对临床疑似SCA或MSA患者进行ATXN8OS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分析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SCA8 SCA3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NKX6-2编码一种涉及少突胶质细胞发生和发育的转录因子。近年来,NKX6-2基因突变被证实与一种严重的低髓鞘化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痉挛共济失调8(SPAX8)有关。截至2020年3月24日,已有36例共涉及11种NKX6-2基因突变类型的SPAX8病例报道,但尚未见中国病例。本研究回顾性报道2019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第1例SPAX8中国患儿(男,2岁7个月),其携带一种新的纯合NKX6-2移码突变c.234dup(p.Leu79Alafs*?),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全面发育迟缓、四肢痉挛、眼球震颤、听力障碍和一些尚未见报道的眼部表型,如倒睫、双眼屈光不正和右眼视网膜变性。本研究同时报道了与先证者有类似症状但未进行基因检测的姐姐表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本例报道扩展了SPAX8的基因和表型谱。

  • 标签: 痉挛型共济失调8型 NKX6-2基因 低髓鞘化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突变
  • 简介:我院于2016年引进G1000PA44-180飞机用于中教机的训练飞行。该机在电子设备上有了较大改进,摒弃了传统的分离式仪表,使用了GARMIN公司的G1000电子设备系统。同时在电源系统上也有较大改进,采用了28V的直流电源系统。因此,无论在操作还是使用维护上,新飞机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文章主要介绍了G1000PA44-180飞机电源系统的组成原理和维护情况,提示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为维护工作做出指导和建议。

  • 标签: 发电机 主电瓶 地面电源接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省D8基因麻疹病毒输入性疫情流行及基因特征。方法对麻疹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采集的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RT-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监测到输入性D8基因麻疹病例36例,主要集中在邯郸市的8个县(区),其中成安县确诊病例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数的58.33%(21/36),所有病例均出现了发热和出疹症状,2岁以下病例及无免疫史病例分别占全部发病数的55.55%(20/36)和86.11%(31/36),发生肺炎的儿童数占患病儿童总数的44.12%(15/34)。经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输入性D8基因与D8基因WHO参考株(D8-Manchester.UNK/30.9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8.6%和97.3%,与我国本土基因H1基因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8%~93.1%和93.3%。结论D8基因麻疹病毒输入性疫情已造成河北省内的本土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置疫情,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的覆盖率和及时接种率,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麻疹病毒 基因型 特征 监测
  • 简介:摘要耗竭CD8+T细胞(exhausted CD8+T cells,CD8+Tex)是一种由静止CD8+T细胞在持续高抗原刺激条件下形成的独特亚群。静息CD8+T细胞在短期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功能细胞并发挥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而持续的高抗原刺激将使效应CD8+T细胞逐渐分化为终末CD8+Tex细胞并且不可逆转地失去效应器功能。与记忆和效应T细胞不同,CD8+Tex细胞具有一个独特的转录程序。同时,众多研究正在试图绘制一个详尽的CD8+Tex亚型分化图谱,旨在未来通过靶向CD8+Tex细胞内的单个亚群或单个分化阶段来最大限度增加效应T细胞的数量,同时避免损伤效应细胞。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从转录失调、代谢重编、亚群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以CD8+T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学疗法提供更多治疗策略。

  • 标签: 耗竭CD8+T细胞 肿瘤免疫 转录失调 代谢重编 亚群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制慢病毒(replication competent lentivirus, RCL) VSV-G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慢病毒载体包膜VSV-G基因为目标序列,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扩增效率、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生产终末细胞及慢病毒载体收获液样品的初步应用性研究。结果建立的VSV-G荧光定量PCR法,专属性较好,对293T细胞、PBMC细胞及C8166细胞均无特异性扩增,线性范围为1×102拷贝/test~1×109拷贝/test,R2能够达到0.998以上,扩增效率在93%~98%之间,精密度RSD<12%,准确度回收率为85%~106%,最低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5拷贝/test和40拷贝/test。另外,该方法的耐用性较好。各项验证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54批样品(包括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及载体生产终末细胞)进行RCL C8166细胞培养法的终点检测,结果显示54批样品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VSV-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各项验证参数均可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慢病毒载体相关产品的安全性。

  • 标签: 复制型慢病毒 VSV-G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II.8和GII.9诺如病毒P蛋白的糖结合特征。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获得GII.8和GII.9诺如病毒P颗粒蛋白,通过寡糖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P颗粒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等糖的相互作用,再采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比较,分析GII.8和GII.9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结果GII.8 P蛋白与所检测的寡糖无明显结合,与部分人A/B/O型别唾液样本有结合。GII.9 P蛋白结合H双糖,与人A/B/O型别唾液有很好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均显示GII.8 P蛋白具有与GIII.9相似的潜在糖受体结合位点,其位点与流行株GII.4等型别的糖受体区区相近。结论非流行株GII.8和GII.9 P蛋白与不同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能力不同,提示可能会造成流行的差异,需要对非流行株开展持续的分子监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P颗粒蛋白 组织血型抗原 寡糖结合 唾液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国轮状病毒A组G2P[4]流行株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采用轮状病毒抗原胶体金法筛查56份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对阳性样本VP7和VP4基因测序确定其G和P基因型别,并接种至MA-104细胞,持续传代。运用SDS-PAGE电泳、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嗜斑实验和电镜等技术进行鉴定。结果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样本46份,测序确定G2P [4]2株,细胞培养盲传5代,嗜斑纯化后G2P[4]毒株RNA PAGE电泳图呈DS-1株轮状病毒的(4:2:3:2)形态,电镜下呈车轮状形态,轮廓清晰,病毒滴度随时间变化逐步上升。结论成功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和培养出G2P[4]A组轮状病毒。

  • 标签: 轮状病毒 分离培养 PAGE电泳 电镜 生长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个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 dHMN)家系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收集该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和全外显子测序检查。结果该家系主要表现为远端肌无力,先证者电生理提示远端运动神经病,不伴感觉神经受累,肌肉病理提示神经源性肌萎缩,基因检测发现HSPB8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421A>G (p.K141E)杂合变异,为该基因的热点突变。结论HSPB8基因变异相关dHMN2A在国内尚未见报道,p.K141E为其致病性变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国内dHMN突变谱系。

  • 标签: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 HSPB8基因 热点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8(CV-A8)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11株CV-A8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8型 分子进化 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组P[15]轮状病毒VP8*蛋白的多糖结合特异性。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A组P[15]牛轮状病毒毒株的VP8*蛋白,通过寡糖结合实验、生物膜层干涉实验及血凝等方法研究其与不同糖的结合。结果A组P[15]牛轮状病毒VP8*蛋白结合Neu5Ac和Neu5Gc唾液酸,与α2, 3和α2, 6方式连接的唾液酸糖也有较好的结合。此外,P[15] VP8*蛋白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结论唾液酸可能是A组P[15]轮状病毒的糖受体。与猴P[3]、猪P[7]轮状病毒相似,牛P[15]VP8*蛋白与唾液酸结合,并且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糖结合位点。

  • 标签: A组轮状病毒 VP8*蛋白 唾液酸 寡糖结合 血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6年上海地区成人门诊急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G的基因分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地区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912份成人急性腹泻粪便标本,采用一步法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NoV G,并扩增开放阅读框1(open reading frame,ORF1)的聚合酶和ORF2衣壳区域进行测序分。结果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912份成人急性腹泻粪便标本NoV G阳性检出率为17.76%(162/912),其中2015年NoV G阳性率为15.08%(65/431),2016年阳性率为20.17%(97/481),阳性标本中针对ORF1的RdRp区域和ORF2区域5′端均分的标本为145份,共有10种型别,分别为GⅡ.Pe_GⅡ.4 Sydney 2012(60份)、GⅡ.P17_GⅡ.17(45份)、GⅡ.P16_GⅡ.13(10份)、GⅡ.P12_GⅡ.3(10份)、GⅡ.P7_GⅡ.6(9份)、GⅡ.P21_GⅡ.21(5份)、GⅡ.P16_GⅡ.4 Sydney 2012(2份)、GⅡ.Pe_GⅡ.17(2份)、GⅡ.P2_GⅡ.2(1份)、GⅡ.P7_GⅡ.14(1份)。结论上海地区2015年春季主要流行GⅡ.P17_GⅡ.17,2015/2016年冬春季主要流行GⅡ.Pe_GⅡ.4 Sydney 2012和GⅡ.P17_GⅡ.17,而2016年秋季主要以GⅡ.Pe_GⅡ.4 Sydney 2012流行为主。进行持续的NoV暴发监测对于确定基因分布的变化趋势和新毒株的发现非常重要。

  • 标签: 诺如病毒 GⅡ型 成人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厦门地区G9A组轮状病毒主要中和抗原VP7的编码基因进化遗传变异与国内外部分地区VP7基因的差异。方法4株G9A组轮状病毒毒株来自厦门市儿童医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采集时间分别为2017年10月5日、2017年11月12日、2017年12月7日和2018年1月15日。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9A组轮状病毒VP7的基因全长序列,并用DNA Star、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测序后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以及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进化树分析显示,厦门地区Amoy CHINA/2018地方株与成都市human/SC7/CHN/2013/G9地方株联系最为密切,与江苏省Hu/JS2016地方株同源性较远。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与参考株WI61相比,厦门地方株在氨基酸一级结构上存在变异,包括D100N、Y144H,这两个位点是进化树Amoy CHINA/2018簇内的代表性变异位点。结论G9A组轮状病毒VP7的基因组全长序列显示该病毒株在我国存在进化变异。

  • 标签: 序列分析 A组轮状病毒 G9型 VP7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SCNN1G基因新发纯合突变所致的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PHAⅠ),为PHAⅠ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1例SCNN1G基因突变所致PHAⅠ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实验室检查、基因测序进行回顾分析,以"pseudohypoaldosteronism type Ⅰ/PHAⅠ" 、"Mutation" 、"Variation" 、"SCNN1G"及"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HAⅠ" 、"突变" 、"变异" 、"SCNN1G"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总结多脏器PHAⅠ(Sys PHAⅠ)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本患儿,男,6 d,因"拒奶伴反应差1 d"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脱水、心律失常、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经补液、补钠、降血钾、氢化可的松治疗效果不佳。基因检测发现SCNN1G c.102_107delCAACAC纯合缺失突变,父亲及母亲均杂合突变,该突变系新发突变。临床诊断PHAⅠ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3 d患儿死亡。共检索28篇文献47例Sys PHAⅠ患者,97.9%在新生儿期发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脱水/体质量不增,所有患者发生高钾血症、低钠血症、血浆醛固酮增高,均基因测序明确突变类型,其中SCNN1A基因突变36例,SCNN1B基因突变7例,SCNN1G基因突变4例,与本报道1例合并后共48例。结论脱水、体质量不增合并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血醛固酮增高需考虑PHAⅠ,基因测序可明确诊断。

  • 标签: SCNN1G基因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 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 血醛固酮增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流感病毒(IAV)感染者外周血中CD160+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流感季就诊于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感染二科IAV感染者共37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者51例,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检测平台,检测外周血不同分化阶段CD160+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IA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中CD160+CD8+ T细胞比例下降[24.50%(14.70%,44.10%)vs. 8.85%(5.14%,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326.00、P < 0.001)。IA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其CD8+ T中初始T细胞(TN)[3.88%(1.28%,9.48%) vs. 0.22%(0.12%,0.60%)]、中央记忆性T细胞(TCM)[8.70%(4.43%,15.80%) vs. 1.51%(0.69%,2.54%)]、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22.30%(13.80%,30.40%) vs. 7.71%(5.23%,16.25%)]和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46.99 ± 22.91)% vs. (21.60 ± 13.38)%]4个亚群中CD160+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38.50、81.50、412.00,t = 6.03;P均< 0.001)。IAV感染者出院时较入院时CD160+CD8+ T细胞比例上升[(8.92 ± 7.84)% vs. (16.40 ± 9.43)%](t = 4.09、P = 0.001),但仍低于正常水平[24.50%(14.70%,44.10%) vs. (16.40 ± 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09.50、P = 0.0029)。结论甲流感病毒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160+CD8+ 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降低,可能是免疫失衡的重要表现。

  • 标签: CD160共抑制分子 多色流式 季节性甲型流感 T淋巴细胞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