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抑制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HepG2(甲胎蛋白阳性)和QSG-7701(甲胎蛋白阴性)两种常见肝癌细胞系。分别在HepG2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干扰质粒和在QSG-7701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过表达质粒,培养12、24、36和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HepG2和QSG-7701细胞中分别干扰和过表达甲胎蛋白24 h后,加入凋亡诱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甲胎蛋白对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检测甲胎蛋白与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RAR)的相互作用;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实验联合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对DNA损伤诱导转录基因1(DDIT1)表达的影响,以及甲胎蛋白和DDIT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质粒转染12、24、36和48 h后,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升高28.7%±2.7%、49.8%±6.1%、65.8%±3.0%和79.3%±2.0%,而敲减甲胎蛋白后的HepG2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6.5%±6.1%、28.5%±5.7%、42.5%±1.7%和5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8、4.357、3.461、3.636、2.858、2.446、3.233、4.492,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QSG-7701细胞过表达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降低46.3%±2.9%和47.7%±7.4%,HepG2细胞敲减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升高86.7%±4.0%和31.6%±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3、3.893、2.336、2.561,P均<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AFP与RAR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表达后,提取核蛋白发现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增加;而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减少。ChIP实验结果显示,AFP能够调控DDIT1表达。敲减甲胎蛋白的HepG2细胞中DDIT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中DDI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转染DDIT1后,HepG2和QSG-7701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上升53.1%±4.0%和73.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2、3.012,P=0.009、0.017)。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下降46.6%±4.8%,过表达甲胎蛋白++过表达DDIT1后细胞凋亡率较过表达甲胎蛋白+上升43.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2.545,P=0.018、0.029)。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上升73.3%±6.1%,敲减甲胎蛋白++敲减DDIT1后的细胞凋亡率较敲减甲胎蛋白+下降32.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2.773,P=0.032、0.020)。结论甲胎蛋白能够通过与转录因子RAR相互作用,抑制其下游基因DDIT1表达,不仅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还可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削弱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为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数据提取时间:建库至2021年3月1日。我们先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了GSE106993和GSE153625数据集,并使用R语言筛选出差异基因,再采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大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分析鉴定共同差异基因的主要功能,接着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共同的差异基因构建互作网络,并用Cytoscape筛选出关键基因。然后运用TransmiR v2.0数据库和miRWalk 2.0数据库构建转录因子(TF)/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调控网络。最后通过ETMC数据库筛选出靶向关键基因的中草药。结果我们发现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模型中上调基因有817个,下调基因有769个。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代谢信号通路均是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重要通路。通过蛋白互作网路,我们鉴定出8个关键基因(TrP53、EGF、Stat3、Jun、Casp3、Cdh1、Ptgs2、CAT)。并且构建了TF/miRNA/mRNA调控网络,TF 2个,miRNA 4个,mRNA 214个。ETMC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桑叶和半夏可用于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治疗。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8个关键基因和3个重要信号通路,为诱导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提供靶点。桑叶和半夏两味中药有望成为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中草药。

  • 标签: 顺铂 急性肾损伤 生物信息学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疗灌注(HPC)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PC组与TACE组,每组35例。TACE组采用TACE治疗,HPC组采用HPC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效果。结果HPC组客观缓解率(85.71%,30/35)高于TACE组(62.86%,22/35),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因子均较治疗前改善,且HPC组改善幅度优于TACE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PC组复发率(14.71%,5/34)低于TACE组(36.36%,12/33),生存率(91.18%,31/34)高于TACE组(72.73%,24/33),P<0.05。结论HPC联合TACE治疗肝癌患者,可下调肿瘤细胞因子表达并改善免疫功能,临床近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肝癌 顺铂热化疗灌注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 作者: 冯敏 曾红惠 廖伟棠 苏佳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广州 51012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1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肾间质纤维化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8周龄C57BL/6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小鼠建模,将小鼠分为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分别于第0、7、21天腹腔注射溶液(10 mg/kg)或生理盐水,第28天时处死小鼠,取肾组织行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Masson染色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Masson染色等验证,诱导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有387个,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排名前两位差异表达lncRNA的表达,趋势均与测序结果一致;差异表达mRNA 2 427个,其中补体C3在差异表达mRNA中排位第一。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发现,与免疫相关的多个条目排位前20内;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路排位第一(ko05322,Q=3.4E-17),其中包含了补体级联反应通路。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发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组补体C1q、C2、C3和C4 mRNA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小鼠周期性腹腔注射诱导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该模型中肾脏补体通路活化。

  • 标签: 顺铂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计算生物学 肾间质纤维化 RNA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癌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方法使用2 μg/ml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系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9、p21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p21表达情况;裸鼠移植人肝癌模型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检测肝癌生长转移及p21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组增殖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8,P<0.05)。流式细胞检测显示,组和对照组G2期细胞分别为19.90%±0.42%、12.57%±0.84%,细胞停滞于G2期(t=14.415,P<0.05)。组与对照组p19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3±0.05)、(1.00±0.02);p2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6±0.11)、(1.00±0.02),p19及p21表达均升高(分别t=43.750,56.541,均P<0.05);组裸鼠瘤体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2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可通过p19/p21相关途径诱导肝癌细胞衰老。

  • 标签: 癌,肝细胞 细胞衰老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IPE1)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动物模型及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1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接受2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单次20 mg/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 d后处死小鼠并留取血清和肾脏标本。检测Scr、血BUN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IPE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TIPE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TIPE1和小管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相对表达量。20 μmol/L刺激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0、6、12、24 h构建体外诱导急性肾损伤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HK-2细胞TIPE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包含TIPE1 siRNA序列的慢病毒靶向沉默TIPE1基因,20 μmol/L处理TIPE1稳定敲除的HK-2细胞株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HK-2细胞NGAL、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及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TIPE1 mRNA及蛋白表达量、NGAL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HK-2细胞TIPE1 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顺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均P<0.05)。慢病毒干扰HK-2的TIPE1表达后,TIPE1 siRNA组的HK-2细胞NGAL、LC3-Ⅱ及Beclin1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Scramble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急性肾损伤模型中TIPE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沉默TIPE1表达后,早期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提示过度自噬加重肾小管损伤,TIPE1可能参与了急性肾损伤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自噬 顺铂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XLOC_032768在诱导急性肾损伤小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 mg/kg腹腔注射小鼠(鼠龄范围为6~8周,体重20~25 g,购自江苏卡文斯实验动物中心)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通过小鼠肾脏全转录组测序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筛选出新型lncRNA进行实验研究。将24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lncRNA对照组、+lncRNA对照组、对照+lncRNA治疗组、+lncRNA治疗组。血清检测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肾小管损伤;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组间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全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新型lncRNA-XLOC_032768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中表达显著降低,RT-PCR结果亦显示组lncRNA XLOC_032768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99±0.01比0.41±0.05,t=11.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lncRNA对照组比较,+lncRNA对照组肌酐(26.67±2.12比93.83±3.50,t=20.670,P<0.05)、尿素氮显著升高(20.83±1.70比52.17±2.36,t=10.780,P<0.05),加重肾小管损伤(0.17±0.17比2.50±0.22,t=8.370,P<0.05)及TNF-α表达增高(0.95±0.22比3.35±0.15,t=16.060,P<0.05)、IL-1β(0.98±0.01比2.68±1.23,t=13.340,P<0.05)、IL-6(0.98±0.01比3.53±0.17,t=15.3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lncRNA对照组比较,+lncRNA-XLOC_032768治疗组显著降低肌酐(65.83±2.39,t=6.610,P<0.05)及尿素氮表达(33.00±1.83,t=6.420,P<0.05),改善肾小管损伤(1.33±0.21,t=3.790,P<0.05)及降低TNF-α(1.83±0.17,t=6.330,P<0.05)、IL-1β(2.03±0.13,t=3.560,P<0.05)、IL-6表达(2.55±0.18,t=4.0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cRNA-XLOC_032768通过减少炎性反应保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炎症 长链非编码RNA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性研究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物学行为能力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检测正常胃上皮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SGC-7901中YAP1相对表达量表达差异。实验分为沉默(Lv-shRNA-YAP1)组、阴性对照(Lv-shRNA-NC)组、空白对照组,构建YAP1沉默重组慢病毒颗粒Lv-shRNA-YAP1和阴性对照Lv-shRNA-NC分别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细胞计数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YAP1对胃癌细胞增殖、运动、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能力的影响;向3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溶液,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及对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取空白对照组、Lv-shRNA-YAP1组细胞加入IC50溶液,进一步分为空白对照组、Lv-shRNA-YAP1组、组、Lv-shRNA-YAP1+组,采用RT-PCR实验和WB实验比较4组细胞中YAP1及其下游靶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 in k inase B,Akt)、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胃上皮黏膜细胞GES1[mRNA(1.00±0.03),蛋白(1.00±0.02)]比较,YAP1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呈高表达[mRNA(6.43±0.43),蛋白(2.54±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21、8.371,均P<0.05)。空白对照组胃癌细胞在24 h、48 h、72 h的增殖能力分别为(0.44±0.05)、(0.72±0.05)、(0.97±0.04),细胞运动距离(82.32±4.5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分别为(543±43)个、(586±54)个,Lv-shRNA-NC组分别为(0.40±0.05)、(0.68±0.04)、(0.92±0.05)、(84.42±5.42)%、(523±51)个、(573±54)个,Lv-shRNA-YAP1组胃癌细胞在24 h、48 h、72 h的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分别为(0.34±0.04),(0.52±0.04),(0.73±0.05),均P<0.05],细胞运动距离明显较小[(51.42±5.31)%,P<0.05],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分别为(432±44)个、(485±53)个,均P<0.05]。当浓度为0.5、1.0、2.0、4.0、8.0 μg/ml时,Lv-shRNA-YAP1组胃癌细胞SGC-7901存活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Lv-shRNA-NC组细胞(均P<0.05);Lv-shRNA-YAP1组对细胞的IC50为(1.48±0.33)μg/ml,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Lv-shRNA-NC组[分别为(4.43±0.32)μg/ml,(4.18±0.42)μg/ml,均P<0.05]。空白对照组细胞中IGF、Akt、TGF-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3)、(1.00±0.02)、(1.00±0.04),(1.00±0.02)、(1.00±0.04)、(1.00±0.03),Lv-shRNA-YAP1组分别为(0.58±0.03)、(0.62±0.03)、(0.39±0.03),(0.78±0.03)、(0.73±0.03)、(0.74±0.05),组分别为(0.67±0.02)、(0.73±0.03)、(0.40±0.02),(0.72±0.04)、(0.74±0.04)、(0.77±0.05),Lv-shRNA-YAP1组和顺组细胞中IGF、Akt、TGF-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均P<0.05),Lv-shRNA-YAP1+组细胞中IGF、Akt、TGF-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0.70±0.02)、(0.68±0.03)、(0.34±0.04),(0.51±0.03)、(0.46±0.03)、(0.55±0.05)]则明显低于Lv-shRNA-YAP1组和顺组(均P<0.05)。结论YAP1蛋白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高表达,靶向沉默YAP1蛋白可有效改善胃癌细胞SGC-7901对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IGF、Akt、TGF-β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Yes相关蛋白1 胃癌 顺铂 化疗敏感性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二肽基肽酶-4(DPP4)的表达,以及其对膀胱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以及化疗敏感性调节。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32例膀胱癌患者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病理标本,包括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DPP4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在BIU87细胞系中转染DPP4小干扰RNA(siRNA)及其阴性对照,分组为DPP4敲低组(si-DPP4)和对照组(si-NC),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细胞克隆,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观察DPP4对膀胱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DPP4蛋白表达情况和顺耐药实验验证DPP4对膀胱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表明DPP4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P<0.01);膀胱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2.55±0.29、1.54±0.23)高于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1.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0、3.92,P<0.01),生存分析显示DPP4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明显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DPP4敲低组的细胞增殖能力(0.84±0.02,0.87±0.02)低于敲低对照组(0.9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3.65,P<0.05)、DPP4敲低组的克隆数[(203.98±6.73)、(252.77±5.83)个]低于敲低对照组[(351.64±8.5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16.57,P<0.01)、DPP4敲低组的迁移能力(2.24±0.43,3.12±0.47)低于敲低对照组的迁移能力(7.59±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12.05,P<0.01);DPP4敲低组的侵袭数目[(147.23±8.71)、(179.19±9.83)个]低于敲低对照组[(372.21±18.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2、15.94,P<0.01)能力下降。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DPP4敲低组(18.63±1.40、19.56±1.47)膀胱癌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低于敲低对照组(26.2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4.98,P<0.01),并且在同时应用和DPP4抑制剂西他列汀时IC50值(16.96±1.10)低于单药对照组IC50值(23.6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P<0.01)。结论敲低DPP4基因可以通过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增加化疗敏感性,最终限制膀胱癌进展。

  • 标签: 二肽基肽酶-4 膀胱癌 顺铂化疗 肿瘤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氟尿嘧啶联合方案与紫杉醇联合方案同步放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方法选择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B组给予紫杉醇联合方案;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完成放疗剂量50 Gy,并且至少完成1个周期化疗视为符合方案。生存数据分别按意向治疗人群(ITT)和符合方案人群(PP)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114例接受治疗并且可评价不良反应,包括A组55例,B组59例。B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A组高[49.2%(29/59)比25.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P=0.012),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3例可进行生存分析,按ITT分析,A组和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15.5~34.5个月)和27.0个月(95% CI 17.0~41.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15.8~34.2个月)和未达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PP分析,A组和B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15.8~34.2个月)和29.0个月(95% CI 15.0~45.1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3.7~52.3个月)和未达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方案与紫杉醇联合方案同步放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PFS和OS时间相似,不良反应有差异,但均可耐受。在临床中可以综合考虑不良反应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个体化应用两种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同步放化疗 氟尿嘧啶 顺铂 紫杉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3例青年肝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23、19、19岁。3例患者均接受联合表柔比星(PE)方案化疗,本文对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进行评价。3例患者中:1例女性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联合介入、放射治疗;1例男性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另1例男性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例患者均接受8周期PE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化疗后均达完全缓解。随访3例患者至2021年10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1岁5个月女婴在卵黄囊瘤切除术后接受联合依托泊苷和博来霉素方案化疗8.5 mg静脉滴注、第1~5天,依托泊苷42 mg静脉滴注、第1~5天,博来霉素6 U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结束2周后,患儿出现听力下降,听力阈值检测示左耳32 dB、右耳45 dB。追问家族史得知患儿母系家族中有2位女性为后天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筛查结果显示患儿为线粒体12SrRNA基因m.1555A>G均质突变型携带者,判断患儿的听力下降与其携带耳聋易感基因及的耳毒性有关。

  • 标签: 顺铂 耳毒性 药物基因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接受吉西他滨联合(GC)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G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化疗前后病理缓解、预后和毒副作用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曲线的组间差异。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接受GC方案新辅助化疗患者共55例,其中,45例(81.8%)完成2个周期化疗,10例(18.2%)完成3个周期化疗。17例(30.9%)病理完全缓解(pT0N0M0),6例(10.9%)病理部分缓解(pT1/Tis/TaN0M0),总体缓解率可达41.8%。中位随访时间为(47.0±37.7)个月,病理缓解患者(<pT2)的5年OS为82.2%,无缓解患者(≥pT2)为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理缓解患者(<pT2)的DFS为86.1%,无缓解患者(≥pT2)为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病理缓解、淋巴结转移是OS、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本组无一例因毒副作用而延迟手术。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接受G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膀胱根治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受益显著,毒副作用耐受良好。

  • 标签: 膀胱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新辅助化疗 吉西他滨 顺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化热疗辅助小剂量化疗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采用小剂量联合放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强化热疗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前后卡氏(KP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聚体(D-D)]、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21-1(CYFRA21-1)]水平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86.54%比69.23%,χ2=8.24,P<0.05);观察组中位OS和中位PF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11.9个月比8.3个月,7.5个月比4.7个月,t=2.56、3.0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75.49±8.94)分比(68.65±7.06)分;(75.49±8.94)分比(62.23±6.34)分,t=2.78、5.1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t=3.14、2.67、3.59、7.31、4.89、4.02、4.70、9.21,2.44、2.60、3.20、3.15、3.78、4.06,均P<0.05);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热疗辅助小剂量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增加生存获益,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值得认可。

  • 标签: 肺肿瘤 透热疗法 放射疗法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电子凋亡显像剂18F-2-(5-氟-戊基)-2-甲基丙二酸(18F-ML-10)检测诱导的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将肺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作用时间组、不同剂量组,其中对照组细胞不加不同作用时间组加入50 μg/ml分别作用12、18、24、30、36、42、48 h,对照组细胞培养48 h;不同剂量组分别采用10、20、30、40、50、60、70、80、90、100 μg/ml作用30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各组凋亡细胞18F-ML-10标准摄取值。结果随着50 μg/ml作用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F=66.87,P<0.01),18F-ML-10标准摄取值也逐渐增加(F=86.47,P<0.01)。作用时间为48 h时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63.10±14.00)%],18F-ML-10标准摄取值也达到最高(4.97±1.03)(均P<0.01)。作用30 h后,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18F-ML-10标准摄取值均逐渐增加(均P<0.01),100 μg/ml组细胞凋亡率最高[(37.31±2.48)%],18F-ML-10标准摄取值最高(3.08±0.20)。结论采用18F-ML-10检测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顺铂 放射性示踪剂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安汤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诱导的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体重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肾安汤高剂量组、肾安汤中剂量组、肾安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7.5 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肾安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肾安汤水煎液0.698、1.395、2.790 g/ml,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贝那普利混悬液5 mg/kg,1次/d,连续灌胃14 d。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BUN、肌酐(Cr)、胱抑素C(Cys-c)及TNF-α、IL-6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TLR-4、NF-κB p65、髓样分化因子(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安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生长情况明显改善,肾脏系数降低(P<0.05);肾安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UN、Cr、Cys-c、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中TLR-4[(0.54±0.07)、(0.52±0.09)、(0.41±0.04)比(0.86±0.06)]、NF-κB p65[(0.74±0.02)、(0.72±0.06)、(0.67±0.05)比(0.93±0.03)]、MyD88[(0.86±0.02)、(0.82±0.03)、(0.61±0.02)比(1.04±0.03)]、TRAF-6[(0.65±0.04)、(0.58±0.08)、(0.54±0.07)比(0.90±0.06)]蛋白表达下调(P<0.05),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肾安汤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诱导的大鼠肾损伤病理改变,从而保护大鼠肾功能。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安汤 TLR4/NF-κB通路 炎症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NG4与卵巢癌耐药A2780/DDP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将A2780/DDP细胞分为500 ng/ml作用组(cDDP组)、短发夹RNA(shRNA)-GNG4沉默GNG4表达组(shRNA组)、500 ng/ml和shRNA-GNG4干预组(shRNA+cDDP组)、未经和shRNA-GNG4干预组(空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GNG4和γH2AX蛋白的表达,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各组细胞DNA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γH2AX基因在损伤位点的焦点形成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与其他3组相比,shRNA+cDDP组GNG4蛋白表达水平最低,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cDDP组、shRNA组、shRNA+cDDP组细胞彗星尾DNA百分含量分别为(7.7±2.5)%、(12.3±3.6)%、(20.1±2.1)%、(38.6±2.8)%,Olive尾距分别为5.12±1.89、8.23±2.97、14.99±3.65、22.43±3.17,shRNA+cDDP组细胞彗星尾DNA含量和Olive尾距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cDDP组、shRNA组、shRNA+cDDP组每个细胞中γH2AX的焦点数分别为(4.2±0.7)个、(5.1±0.5)个、(26.8±3.3)个、(71.3±6.2)个,shRNA+cDDP组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cDDP组、shRNA组、shRNA+cDDP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78.27±5.01)%、(45.67±3.29)%、(26.20±5.76)%、(1.56±0.21)%,shRNA+cDDP组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下调GNG4的表达可增加卵巢癌A2780/DDP细胞对的敏感性,其可能是通过抑制诱导的DNA损伤修复功能实现的。

  • 标签: 卵巢肿瘤 DNA断裂,双链 顺铂 DNA修复 GTP结合蛋白质γ亚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分别联合、洛行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NSCLC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和洛组,每组36例。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联合胸腔灌注,洛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联合洛胸腔灌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洛组疾病缓解率(55.56%,20/36)高于组(36.11%,13/36),疾病控制率(86.11%,31/36)高于组(69.44%,25/31),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洛组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12/36)低于组(58.33%,21/36),P<0.05;洛组胃肠道反应、脱发、肾毒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arnofsky (KP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洛组患者KPS评分[(81.34±6.64)分]高于组[(72.33±6.25)分],P<0.05。结论洛胸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疗效略优于,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顺铂 洛铂 胸腔灌注 多西他赛 非小细胞肺癌
  • 作者: 周钰 公伟 张爱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8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诱导的AKI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细胞摄取和外排、氧化应激、细胞死亡以及免疫与炎性反应有关。经历了数十年的研究,目前仍然没有理想的缓解相关AKI的治疗方案,主要原因是诱导的AKI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诱导的AKI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药理学和遗传学改变的相关文献,以期为相关AK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顺铂 急性肾损伤 临床方案 肾毒性
  • 简介:摘要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疾病之一。糖酵解是一种糖的分解代谢途径,高度活跃的糖酵解代谢是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异常增加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堆积赋予了肿瘤细胞更好的生长优势。但其在HNSCC恶性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免疫微环境、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是HNSCC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以往肿瘤耐药的机制研究显示细胞糖酵解水平降低,本文着重探讨HNSCC耐药的糖酵解特征,以阐明糖酵解对抗肿瘤药物耐药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糖酵解 顺铂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