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MEX3C基因敲除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4周龄FVB(SPF级)小鼠基因型,将鉴定出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野生型组、MEX3C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简称纯合子组)、纯合子+IGF-1处理组、处理对照组。比较IGF-1注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及卵巢湿重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雌二醇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MEX3C、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p-AKT (Ser473)蛋白表达。结果IGF-1注射前,纯合子组体质量[(6.33±0.31)g]明显轻于野生型组[(15.20±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LISA结果显示,与处理对照组[(8.124 8±0.847 7)ng/L]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17.245 3±0.073 1)ng/L]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处理对照组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中原始卵泡数(19.83±2.94)和初级卵泡数(15.50±2.69)增多,且闭锁卵泡数(7.17±1.4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与处理对照组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IGF-1R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P=0.002 5)。结论IGF-1促进MEX3C基因敲除小鼠卵巢卵泡发育,其机制是通过上调IGF-1R和p-AKT水平,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高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治疗,所有患儿治疗并观察1年。统计患儿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生长速率、骨龄、总甲状腺激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IGF-1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身高、生长速率、IGF-1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4.427、2.987、7.459、5.963、31.389、21.790,P<0.001、0.004、<0.001、<0.001、<0.001、<0.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914、2.480、12.090,P=0.006、0.017、<0.001)。两组患儿体质量、骨龄、总甲状腺激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改变(t=0.548、1.931、0.300、1.367、0.735、0.759、0.693、0.920,P=0.586、0.060、0.765、0.179、0.466、0.452、0.492、0.362),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t=0.371、0.141、0.059、0.318,P=0.713、0.889、0.953、0.75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P=0.149)。结论重组人生长因子能有效加快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生长速度,增加患儿身高、提高血清IGF-1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对134例身材矮小男童进行病因分析,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有矮小表现的4~15岁男童134例(矮小组)和同期无矮小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4~15岁男童13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清晨空腹血清IGF-1测定和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身材矮小男童的血清IGF-1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矮小组中,特发性矮小(ISS)41例(30.6%),生长激素缺乏症(GHD)80例(59.7%),其他类型矮小13例(9.7%)。GH完全缺乏的身材矮小男童、GH部分缺乏的身材矮小男童、特发性矮小男童血清IGF-1分别为(172.71±86.49)ng/mL、(167.61±100.10)ng/mL、(170.33±99.77)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33±96.4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13.96、-9.27,均P<0.01)。身材矮小男童IGF-1与身高呈低度相关(r=0.357,P<0.01),与体质量、G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就诊的矮小男童中以GHD为多见,其次为ISS,测定IGF-1水平可作为筛查和诊断身材矮小有价值的指标,但对于临床区别不同类型的矮小无意义。对矮小患儿应完善相应检查明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肿瘤的发生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IGF-1及其受体与肿瘤的演变关系进行干预,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垂体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肿瘤,IGF-1可在垂体瘤中表达。本文从IGF-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在垂体瘤的表达与应用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现今仍然是早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为一种促生长调节因子,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BPD患儿的肺发育和成熟,逆转肺发育阻滞进程,还可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和增加肺3型固有淋巴细胞形成,从而减轻BPD炎症和肺损伤程度,间接预防心室肥大的发生。血清IGF-1水平降低与BPD发生及严重程度有高度相关性,维持其适宜的目标水平对防治BPD具有良好效益。
简介:摘要Graves眼病是Graves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能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治疗手段。针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受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表明,IGF-Ⅰ受体参与了Graves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作为一种单克隆抗体IGF-Ⅰ受体拮抗剂,替妥木(teprotumumab)刚刚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Graves眼病的治疗。这表明靶向阻断IGF-Ⅰ受体的药物未来可能在活动性Graves眼病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研究的越来越深入。除了其经典的调节细胞增生和分化、增强代谢活性、抗细胞凋亡、促细胞生存的作用外,IGF系统在肿瘤生长、细胞自噬、长寿与衰老、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更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针对IGF信号通路中相应靶点的药物也逐渐进入试验阶段。本文简要概括了IGFs及其主要信号通路在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对该系统成分与角膜疾病关系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简介:摘要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生存率大幅提升,但生长迟缓、早产儿脑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早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与IGF-1受体特异性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抑制细胞凋亡。IGF-1参与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发育,因此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一些临床试验发现补充重组IGF-1及其结合蛋白-3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以起到预防及治疗的作用,为这些难治性早产儿并发症的防治带来希望。该文就IGF-1的功能及其在早产儿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后骨折愈合加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用于观察性研究(观察组)的大鼠分为4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TF组)、脑外伤组(T组)、股骨骨折组(F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用于干预性研究(干预组)的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骨折+溶剂组(Fb组)、骨折+IGF-1组(Fm组)、脑外伤合并骨折+溶剂组(TF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IGF-1受体抑制剂组(TFi组)。采用Feeney法和截骨法建立脑外伤和股骨骨折模型。观察组于造模后4、7、14、21、28 d和42 d收集血清,并用ELISA法测量血清IGF-1浓度;干预组于造模后按照分组分别给予IGF-1、IGF-1受体抑制剂或溶剂(每天1次,连续14 d);TF组、F组及干预组大鼠在造模后21 d和42 d行股骨骨折影像学检查并评分,在造模后21 d行骨痂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计算骨痂成骨细胞百分比。结果与Sham组和F组比较,造模后4、7 d和14 d, TF组和T组IGF-1浓度升高(P<0.05 )。与造模后21 d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42 d股骨骨折影像学评分均升高(P<0.05)。TF组造模后21、42 d股骨骨折影像学评分高于F组(P< 0.05)。Fm组、TFb组和TFi组造模后21、42 d股骨骨折影像学评分均高于Fb组(P<0.05)。TF组造模后21 d骨痂组织中成骨细胞的百分比高于F组(P<0.05)。Fm组、TFb组、TFi组造模后21 d骨痂组织中成骨细胞的百分比高于Fb组(P<0.05 )。结论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早期(14 d内)大鼠血清IGF-1含量明显升高,脑外伤和骨折局部注射IGF-1都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脑外伤合并骨折后骨折愈合加速并不完全依赖IGF-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在缓解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肾小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DKD模型组(n=30)。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DKD模型组小鼠被随机分为DKD组(n=10)、贝那普利组(n=10)和IGF-1R抑制剂组(n=10)。IGF-1R抑制剂组给予30 mg·kg-1·d-1 IGF-1R抑制剂灌胃;贝那普利组给予30 mg·kg-1·d-1贝那普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DKD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小鼠,记录小鼠体重、肾重。收集小鼠血清、尿液和肾脏样本。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糖、尿白蛋白等生化指标,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HE、PAS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肾组织磷酸化(p)IGF-1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KD组小鼠的随机血糖、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升高(均P<0.01)。DKD组小鼠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增大,肾小管管腔狭窄,肾小管肿胀、萎缩;近端小管上皮(PTE)细胞数目减少,肾小管损伤评分增加,平均肾小球体积增大,肾组织pIGF-1R表达增加(均P<0.05)。与DKD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和贝那普利组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改变减轻,且IGF-1R抑制剂组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与DKD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肾组织pIGF-1R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贝那普利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肾组织pIGF-1R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IGF-1R抑制剂能减轻DKD小鼠肾小管病变,且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鞘内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小鼠40只,7~9周龄,体重22~2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组(CINP组)、低剂量IGF-1组(I1组)和高剂量IGF-1组(I2组)。CIPN组、I1组和I2组连续5 d腹腔注射奥沙利铂5 mg/kg制备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造模后第10天痛阈测定结束后,I1组和I2组分别鞘内注射IGF-1 0.5和1.0 μg,C组和CIN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 μl。分别于造模后第3、5、8、10、11、13和15天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造模后第15天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IGF-1、IGF-1受体(IGF-1R)、IL-17A、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GF-1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CINP组、I1组和I2组造模后第3~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脊髓IGF-1表达下调,IGF-1阳性细胞计数降低,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P<0.05);与CIPN组比较,I1组造模后第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I2组造模后第13和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脊髓IGF-1表达上调,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下调(P<0.05);与I1组比较,I2组脊髓背角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P<0.05)。4组脊髓IGF-1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IGF-1可减轻化疗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炎症反应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的4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作为实验组;并收集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当做对照组;并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数值大小、Gleason评分、患者有无远处转移对实验组再次进行分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来测定两组前列腺组织中IGF-1、IGF-1R蛋白的表达。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进行两样本阳性率的对比。结果IGF-1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10%、69.44%(χ2=5.3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症组织中IGF-1在PSA≤20 ng/ml和PSA>20 ng/ml组别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81.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Gleason评分≤7分和Gleason评分>7分组别为58.33%、91.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远处转移和无转移组别为93.75%、5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F-1R在癌症与增生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F-1R在Gleason评分≤7分中和Gleason评分>7分组别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PSA及有无远处转移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而IGF-1R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发挥促生长效应的主要介导因子,在正常组织的生长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膳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膳食营养素在体内吸收、代谢,发挥各种生理作用,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进程,故明确各类膳食营养素对IGF-1的影响,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进程至关重要。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膳食中的各类营养素影响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H2O2刺激原代肝细胞构建细胞衰老模型,采用p53 siRNA、早衰蛋白(progerin)siRNA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腺病毒载体转染原代肝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及p53、progerin的表达。结果显示,p53 siRNA和progerin siRNA敲低p53和progerin的表达,肝细胞衰老减轻;转染IGF-1腺病毒载体至原代肝细胞过表达IGF-1,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减少,细胞核中p53和progerin表达下调、细胞质中p53表达上调;p53与progerin共沉淀及共定位于肝细胞核区减少。过表达IGF-1可通过抑制p53核转位,减少核内p53-progerin相互作用,减轻肝细胞衰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并评价儿童身材矮小症诊疗过程中应用质谱分析法(MS)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水平以及转化为标准差积分(SDS)的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5例不同病因身材矮小症患儿血清样本。用CLIA与MS分别检测患者血清IGF-1水平,并转化为SDS。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分析,并建立Deming回归方程。用Bland-Altman图和加权Kappa系数分析两种检测法所得IGF-1和计算所测IGF-1 SDS的一致性。结果115例身材矮小症患儿中男46例(40.0%),女69例(60.0%),年龄(8±3)岁,包括特纳综合征37例、足月小于胎龄儿(SGA)59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1例及其他病因18例。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两种检测方法IGF-1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P<0.01),换算成IGF-1 SDS仍然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P<0.01)。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的血清IGF-1实测值一致性差,所测差值的均值为33.38 μg/L,CLIA测定值显著高于MS检测结果,差值为43.51 μg/L(95%CI -51.89~118.70 μg/L)。转换为IGF-1 SDS,去除3个离群值后(其中包括1例GHD患儿),加权Kappa提示一致性好(κ=0.68)。结论临床应用中MS与CLIA检测的IGF-1转换为IGF-1 SDS后一致性好,可互相参考使用,但是对过高或者过低极值需依赖临床判断。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系统包括两种IGF因子、两种IGF因子受体、六种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及水解IGFBP的蛋白酶等。IGFBP-3是六种IGF结合蛋白中的一种,目前研究证实IGFBP-3会与相应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信号通路,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在肿瘤中发挥效应。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或脊髓胶质细胞病变的脑部肿瘤,具有高侵袭、高复发和预后差的特点,现就IGFBP-3分子特性,作用途径及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率,分析IGF-1、IGF-1R与临床病理特征、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量率分别为65.63%、70.31%,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量率22.22%、16.67%及卵巢良性肿瘤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量率5.00%、10.00%(χ2/P=27.548/0.000、31.335/0.000),IGF-1、IGF-1R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良性肿瘤(F/P=31.922/0.000、26.865/0.000、34.567/0.000、27.667/0.000);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III~IV期、组织分化程度G2~G3、CA125≥35 U/ml、Ki67阳性的卵巢癌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FIGO I~II期、组织分化程度G1、CA125<35 U/ml、Ki67阴性的卵巢癌(IGF-1的χ2/P=8.505/0.004、4.980/0.026、7.481/0.006、10.907/0.001;IGF-1R的χ2/P=9.785/0.002、4.950/0.026、7.211/0.007、6.471/0.011);卵巢癌IGF-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IGF-1阴性患者缩短。结论IGF-1、IGF-1R在卵巢癌中高表达,且与病理特征及手术预后的恶化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年龄矮小症的效果及对患儿骨代谢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维生素D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绍兴市妇女儿童保健院收治的矮小症患儿60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收治4~9岁患儿,B组收治>9~13岁患儿,两组均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骨代谢指标、IGF-1、25-羟维生素D3等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62%(29/32),高于B组的67.85%(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1.99±0.53)mmol/L、(1.76±0.14)mmol/L、(88.97±6.89)μmol/L、(325.57±15.29)ng/L、(89.47±15.58)ng/L,均高于B组的(1.71±0.55)mmol/L、(1.65±0.15)mmol/L、(85.22±6.76)μmol/L、(312.29±13.88)ng/L、(80.11±15.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5、2.936、2.121、3.502、2.340,均P<0.05)。结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对4~9岁矮小症患儿疗效更好,且能有效改善患儿骨代谢水平及IGF-1、维生素D3等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IGFBP2)对胰腺癌进展及其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50例胰腺癌手术患者,利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法检测组织中IGFBP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肿瘤分期及预后的关系。以体重20~25 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建立IGFBP2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原位胰腺癌小鼠模型各23只,建模后不同时间测量小鼠胰腺癌生长及肝转移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BP2在人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其中高表达28例,低表达22例。qRT-PCR结果显示IGFBP2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1.01±5.07)较对应的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26±0.55)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2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中TNM分期为T1-2期的比例分别为68.1%(15/22)和46.4%(13/28),且IGFBP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好于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0.5个月比8.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2过表达组荷瘤小鼠胰腺癌组织的最大截面积(181.10±18.86)mm2、肿瘤重量(0.64±0.15)g和肝脏转移灶数量(2.75±1.39)个均大于对照组(150.30±18.01)mm2、(0.41±0.11)g、(0.63±0.74)个,但生存期短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38.0 d比36.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BP2过表达组荷瘤小鼠胰腺癌组织较对照组胰腺癌组织中的M2/M1巨噬细胞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升,CD8+ T细胞比例下降,CD8+ T细胞中凋亡细胞比例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GFBP2通过诱导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促进胰腺癌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生后24 h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生后24 h内收入新生儿病房的单胎活产SGA及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AGA)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纳入患儿分为SGA组和AGA组,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4 h内IGF-1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IGF-1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SGA组95例,AGA组84例。SGA组IGF-1<25 ng/ml比例高于AGA组(P<0.05)。在不同性别构成组内、早期足月分娩及完全足月分娩组内,SGA IGF-1<25 ng/ml比例也均高于AGA;SGA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高于AG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低于AGA组(P<0.05);SGA和AGA生后24 h内IGF-1水平与HDL-C水平成正相关(P<0.01),与TG水平成负相关(P<0.01),HDL-C水平是IGF-1的预测因素。结论与AGA相比,SGA生后24 h内即呈现IGF-1、HDL-C分泌不足及高TG水平的状态;生后应及时予SGA营养支持,避免发生低血糖,并刺激IGF-1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