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消化症状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可累及口腔至肛门整个消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血糖控制。由于糖尿病缺乏特异性胃肠道症状,且多种降糖药物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排除其他相关原因才可诊断为糖尿病消化症状。目前针对糖尿病相关消化症状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但往往治疗效果不佳。本文中我们将对糖尿病患者主要消化症状临床表现、发生机制管理措施进行总结,从而为今后临床诊疗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消化道症状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消化症状是帕金森病常见非运动症状,贯穿疾病全程,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便秘可以是帕金森病前驱期重要症状,胃轻瘫可对药代动力学产生不利作用,进而减弱药物疗效。但目前对帕金森病消化症状关注研究较少,对其早期识别、诊断管理没有统一规范推荐,消化症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而针对肠脑轴、胃肠道屏障、胃肠道微生物研究干预有可能在改善消化症状延缓疾病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消化道症状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癔球症患者临床精神心理特征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少商穴治疗癔球症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消化内科门诊就诊60例癔球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少商穴组(n=30),采用适宜强度电流刺激少商穴组患者,每天2次,每次30 min;采用适宜强度电流刺激对照组患者少商穴位旁1~2 cm非经络体表位置,每天2次,每次30 min,疗程均为4。采用癔球症症状评分(GET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4疗效评估。结果60例癔球症患者中,发现60.00%(36/60)患者伴发睡眠障碍,65.00%(39/60)患者伴发焦虑,35.00%(21/60)患者伴发抑郁。经4治疗,对照组GETS、PSQI、HAMA、HAMD评分[(16.37±4.94),(12.37±7.51),(9.80±6.19),(10.67±7.63)]与治疗[(20.50±5.26),(14.53±6.80),(12.63±6.53),(12.60±8.43)]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28,4.59,2.28;均P<0.05);少商穴组治疗GETS、PSQI、HAMA、HAMD评分[(12.43±3.79),(8.50±6.76),(9.07±6.52),(8.47±6.72)]与治疗比较[(22.27±5.16),(13.43±7.30),(15.33±6.51),(13.97±4.9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6.93,7.49,5.77;均P<0.05);少商穴组各评分下降程度ΔGETS、ΔPSQI、ΔHAMA、ΔHAMD[(6.49±6.38)、(3.44±3.85)、(4.60±4.59)、(3.47±5.22)]大于对照组[(2.93±4.04),(2.17±3.62),(2.83±3.38),(1.93±4.1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2.80,3.30,2.94;均P<0.05)。同时,少商穴组较对照组GETS评分[66.67%(20/30),20.00%(6/30)]、PSQI评分[63.33%(19/30),23.33%(7/30)]、HAMA评分[66.67%(20/30),30.00%(9/30)]、HAMD评分[60.00%(18/30),26.67%(8/30)]治疗有效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9.77,7.28,6.79;均P<0.05)。结论癔球症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少商穴TEAS治疗可有效改善癔球症患者症状、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

  • 标签: 癔球症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经皮穴位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化疗消化肿瘤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并对心理痛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消化肿瘤患者130例行调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次化疗。利用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30例患者中,有32例(24.62%)无心理痛苦,98例(75.38%)存在心理痛苦。心理痛苦者与无心理痛苦者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98~12.40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情况、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是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次化疗消化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比较常见,且其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存在关联。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多次化疗 心理痛苦程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化疗消化肿瘤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并对心理痛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消化肿瘤患者130例行调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次化疗。利用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30例患者中,有32例(24.62%)无心理痛苦,98例(75.38%)存在心理痛苦。心理痛苦者与无心理痛苦者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98~12.40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情况、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是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次化疗消化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比较常见,且其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存在关联。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多次化疗 心理痛苦程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医源性消化穿孔是消化内镜检查治疗严重并发症之一。消化不同部位穿孔影响因素与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一旦发生医源性消化穿孔,内镜下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金属夹闭合、支架封堵、黏合剂封堵缝合器缝合等。本文就消化不同部位医源性穿孔治疗策略与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医源性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于消化CIC重排肉瘤临床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于消化CIC重排肉瘤,包括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生存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4岁54岁;肿瘤分别位于小肠直肠,直径8.0 cm9.0 cm。低倍镜下肿瘤呈叶状或结节状,可见纤维性间隔大片坏死。高倍镜下瘤细胞小至中等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形不规则,可见核分裂象,部分可见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例均弥漫表达WT1,灶性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50%、70%。采用断裂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发现2例均有CIC基因断裂。2例分别于术后半个月、6个月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包括肺、腹腔盆腔;1例于术后1个月死亡,1例存活。结论发生在消化CIC重排肉瘤,组织病理学形态与尤因肉瘤较相似,免疫组织化学常表达WT1CD99,确诊需借助FISH检测,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消化症状谱特征,以助于帕金森病消化症状早期识别疾病管理。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8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帕金森病患者100例,由消化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胃肠功能障碍问卷评估,包括口咽、上消化消化8个常见症状,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纳入帕金森病患者年龄为(61.9±10.5)岁,男女比例为53∶47,病程为4.0(2.0,6.0)年,Hoehn-Yahr(H-Y)分级1级有42例,2级有30例,3级以上28例(3级24例、4级3例、5级1例)。58%(58/100)帕金森病患者出现1种或以上消化症状,出现率排名3位分别是便秘(42%,42/100)、排便困难(38%,38/100)流涎(28%,28/100)。下消化症状最为常见(57%,57/100),其次为口咽症状(33%,33/100),再次为上消化症状(27%,27/100)。消化症状在H-Y 分级为1级时即可出现,出现1~2种消化症状患者占26.1%(11/42),超过3种超过20%。在H-Y分级≥3级帕金森病患者中,有39.3%(11/28)出现3种以上消化症状。合并上消化症状患者胃轻瘫症状指数为3.0(2.0,6.5)。合并便秘、排便困难患者便秘症状评分为19.0(12.0,27.3)。在便秘症状型中,66.7%(38/57)为混合型,21.0%(12/57)为慢传输型,12.3%(7/57)为排便障碍型;且38.6%(22/57)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症状出现早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Y分级与帕金森病病程、合并消化症状个数、流涎、便秘、排便困难便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便秘、排便困难流涎是帕金森病最为常见消化症状。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H-Y分级为1级)即可存在至少一种消化症状。下消化症状较口咽部症状消化症状更为常见。合并消化症状个数、流涎、便秘、排便困难均随着帕金森病疾病进展而加重,可作为帕金森病症状早期识别疾病管理重要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消化道 症状 便秘 胃轻瘫 流涎
  • 简介:摘要消化症状是帕金森病常见非运动症状。近年来帕金森病消化症状基础与临床研究均有新进展,尤其是肠道菌群参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使帕金森病消化症状日益受到重视。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临床实践,基于当前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帕金森病消化症状管理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旨在通过系统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发表帕金森病消化症状领域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进一步规范我国帕金森病消化症状诊断治疗全程管理。

  • 标签: 帕金森病 消化道症状 流涎 吞咽困难 胃轻瘫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消化恶性肿瘤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1 163例原发胃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606例,女557例;年龄为59(20~94)岁。1 163例患者中,合并其他消化恶性肿瘤129例,设为合并组;未合并其他消化恶性肿瘤1 034例,设为无合并组。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治疗至末次随访或结局事件(如死亡、失访等)发生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29例合并组患者中,合并胃癌81例、食管癌39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1例。合并组原发胃间质瘤患者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术前发生临床症状(无、有),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 cm、2~5 cm、5~10 cm、>10 cm),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5~10个/50高倍视野、>10个/50高倍视野),细胞增殖指数Ki-67(≤5%、>5%),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无、有),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无、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DOG-1(阳性、阴性),CD34(阳性、阴性)分别为92、37例,30、99例,9、120例,114、10、3、2例,126、1、2例,122、2例,112、8、5、4例,129、0例,121、8例,118、3例,117、12例;无合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14、520例,585、449例,194、840例,383、360、201、90例,799、155、80例,851、143例,337、308、192、197例,960、74例,769、265例,850、80例,990、4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1.46、51.11、11.06,Z=-10.27、-5.34,χ²=15.94,Z=-10.61,χ²=9.86、24.10、5.52、6.37,P<0.05)。1 163例患者中,12例术前拟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例术前胃镜理学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 150例均为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合并组129例患者中,行开放手术72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57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无合并组1 034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治疗207例,行开放手术371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456例(中转开放手术8例)。合并组无合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8%(13/129)2.321%(24/1 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2.40,P<0.05)。(3)随访生存情况。1 163例患者中,1 0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1~220)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87.2%;合并组无合并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2%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69.07,P<0.0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5 cm、5~10 cm、>10 cm),合并消化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10个/50高倍视野),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是影响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相关因素(风险比=2.16,2.27,0.46,0.57,1.75,7.58,2.70,1.80,95%可信区间为1.52~3.07,1.60~3.22,0.29~0.71,0.34~0.94,1.11~2.77,5.29~10.85,1.67~4.38,1.08~2.9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91,1.82,2.10,7.11、2.75,95%可信区间为1.33~2.75,1.27~2.62,1.14~3.87,4.58~11.04,1.50~5.03,P<0.05)。结论合并消化恶性肿瘤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小,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更低;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胃肠间质瘤 食管癌 结肠癌 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经非手术治疗14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穿孔患者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74.3%。非手术治疗在老年上消化穿孔患者中是安全有效,影响其治疗效果因素主要为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上消化穿孔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眼动静脉畸形(arteriouvenous malformation, AVM)新临床探讨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就诊,并完成治疗32例眼AVM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10~55岁,平均30.4岁。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眼动脉供血病灶特点将AVM分为3型:1型为单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2型为双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3型为单侧或双侧眼动脉供血且视网膜中央动脉累及,3型根据患眼视力情况可分为3a3b亚型,3a型为视力存在,3b型为视力消失。1型患者采用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2型患者通过双侧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加手术治疗;3a型患者采用无水乙醇介入联合手术治疗,3b型患者采用眼球剜除术眼眶重建。结果本组32例,1型6例,治疗疗程为1~5次,平均2.1次;治愈5例,好转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1例自行愈合。2型8例,4例介入治疗患者,疗程为1~7次,平均2.5次,治愈3例,好转5例,其中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 4例手术治疗患者,3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1例局部皮瓣修复,总体疗效治愈1例,好转3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a型13例,治愈3例,好转10例,其中2例患者出现介入相关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区域较小予换药处理瘢痕愈合。3b型5例,治愈2例,好转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部分通过植皮修复缺损。结论眼动静脉畸形型对于治疗策略选择有指导意义,联合采用无水乙醇介入、神经介入技术整形外科修复技术治疗AVM,可在并发症最少情况下取得更好临床疗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眼周 分型 无水乙醇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卒中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严重影响卒中患者长期预后。PSD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重要是,PSD诊断率低下,相应抗抑郁治疗不及时或不系统,导致卒中复发或死亡风险增高。文章对PSD筛查、诊断相关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抑郁障碍 抗抑郁药
  • 作者: 王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
  • 作者: 王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沙必利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消化症状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20例老年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采取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同时在给予基础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研究组资料前后消化症状、胃肠激素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研究组患者酸反流、恶心、腹胀、嗳气以及便秘消化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t=4.42、4.32、6.80、6.29、6.76,均P=0.00);治疗胃动素、生长抑素、VIP水平分别为(636.65±32.02)pmol/L、(64.02±16.32)mg/L、(118.64±17.68)ng/L,与对照组水平(228.47±28.74)pmol/L、(42.38±6.42)mg/L、(58.62±11.63)ng/L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4、7.47、15.93,均P=0.00);胃动素水平治疗(385.36±19.64)pmol/L较治疗(636.65±32.02)pmol/L有明显下降(t=-43.36,P=0.00),生长抑素VIP水平无变化(t=-0.11、-0.42,P=0.91、0.68);治疗胃动素水平(385.36±19.64)pmol/L与对照组水平(228.47±28.74)pmol/L比较仍升高(t=22.08,P=0.00);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白蛋白水平(38.60±1.89)g/L比治疗白蛋白水平(37.71±1.96)g/L有升高(t=2.12,P=0.04)。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消化症状,且存在明显胃肠激素蓄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在常规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可以改善其消化症状效果,同时降低患者血清胃动素含量。

  • 标签: 西沙必利 腹膜透析 体征和症状,消化系统 胃肠激素类
  • 简介:摘要部分患者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可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症状,且少数患者以消化症状为首发表现。现从2019-nCoV引起消化症状可能机制、肠黏膜屏障作用肠道菌群移位结局等方面进行阐述思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胃肠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为规范并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在临终患者中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临终患者消化症状特点,初步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包括临终患者消化证候、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对16名专家两轮咨询调查,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Cr),对条目的重要性评分采用均数、变异系数(CV)、肯德尔和谐系数W(Kendall's W)进行分析,最终确认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均为1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Cr为0.89;各项指标的CV为0.05~0.27,均小于0.30;各项指标Kendall's W为0.13~0.43(P<0.01)。结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规范中医护理技术在临终患者中应用,对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资源利用率,均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 标签: 德尔菲法 临终患者 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技术 消化道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创伤应激障碍、焦虑抑郁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 —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内)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创伤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焦虑(β=0.34,P<0.01)PTSD(β=0.16,P<0.01) 、抑郁(β=0.59,P<0.01)创伤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创伤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发生。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焦虑 抑郁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交叉滞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绝经抑郁症患者躯体疼痛症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184‌例绝经抑郁症患者分为文拉法辛组(90‌例)氟西汀组(94‌例),172‌例进入全分析数据集,184‌例进入安全性数据集。分别在基线、治疗1、2、4、6、8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CGI-S)、HAMD24量表评定疗效。采用混合效应模型重复测量、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1)VAS得分组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文拉法辛组较氟西汀组降低明显(F=6.89,P=0.001)。(2)2组在治疗1、2、4 、6、8末,HAMD24焦虑/躯体化、CGI-S评分均较治疗下降(均P<0.05)。文拉法辛组在治疗1、2、4、6、8末HAMD24焦虑/躯体化评分均低于氟西汀组(t=-2.66、-2.21、-3.52、-4.10、-3.14,均P<0.05),文拉法辛组在治疗4、6、8末CGI-S评分均低于氟西汀组(t=-2.73、-2.08、-2.17,均P<0.0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61,P=0.434)。结论与氟西汀相比,文拉法辛更有利于改善绝经抑郁症患者躯体疼痛症状

  • 标签: 抑郁症 绝经后期 疼痛 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