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虚拟教研室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可以解决高校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域的师资配置不足、科研团队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虚拟教研室快速高质量发展,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对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医学院校建设虚拟教研室存在的问题、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可行性,在突出新医科的医学教育内涵建设、注重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建设、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培养体系建设、推进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建设、聚焦前沿创新的科研平台建设、开辟产教研融合的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完善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其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在伦敦Bethlem皇家精神病院的一间画廊里,正在展出精神健康服务使用者作品。Niamh Brooks了解到,该画廊由艺术家们建立,旨在通过艺术创作促进患者康复与福祉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护理配合精品课程在妇科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妇科手术室新护士6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3名和参照组32名。参照组给予常规教学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腔镜手术护理配合精品课程教学干预。比较培训后两组新护士的综合考核成绩、腔镜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教学评价效果。结果实施腔镜手术护理配合精品课程教学干预后,研究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护士的器械传递准确率、腔镜安装准确率、腔镜相关认知能力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护士对增加妇科手术室兴趣、利于解剖结构理解、提高妇科手术室实习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4个方面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镜手术护理配合精品课程教学应用于妇科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可显著提升其综合考核成绩,改善其腔镜手术护理配合效果,优化新护士对临床教学评价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对降低手术室术中护理失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该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士42名,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培训,比较培训前(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与培训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手术室护士术中护理失误、核心胜任能力、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后,护士术中护理失误率显著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核心胜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培训可显著降低手术室护士术中护理失误率,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胜任能力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医教研协同发展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学科发展的战略选择。2017年10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组织其所属的、设置有儿科的18家三级医院成立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该协同发展中心坚持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以其中2家儿科专科医院为牵头单位,依托各成员单位现有优质儿科资源,共同参与成立学术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建立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协同发展为目标、横向合作为手段的发展体系。从学科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建设临床诊疗能力提升的共享平台、联合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开展多元化和多中心科学研究与平台资源共享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医教研协同发展模式。此模式的推行有效提升了北京市属医院儿科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该医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和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两组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消毒隔离、医疗设备管理、手术器械准备、麻醉管理及医护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感染、软组织损伤、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中,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1 000次/24 h)的50例青年患者作为室性早搏组,50名青年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静态和24 h心电图作为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模式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与多普勒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组E峰减速时间较长[(203.2±22.9)ms比(192.4±16.1)ms,t=-2.730,P=0.00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较低[(10.3±2.8)cm/s比(11.9±2.9)cm/s,t=0.748,P=0.010],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Ea的比值(E/Ea)较高(6.6±0.8比6.0±0.4,t=-0.77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早搏组Ea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的比值(Ea/Aa)较低(1.02±0.33比1.11±0.30,t=1.466,P=0.1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a)未见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24 h室性早搏总搏数与Ea(R=-0.686)和Ea/Aa(R=-0.654)呈负相关,与Aa呈正相关(R=0.431)。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Exp(B)=2.070,P=0.002]是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之一,即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是健康受试者的2.07倍。结论频发(≥1 000次/24 h)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可导致青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简介:摘要1例53岁女性患者罹患缩窄性心包炎,心尖从心包薄弱处膨出,形成类似憩室结构。行心包剥脱术,术后予以强心及利尿治疗1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55,顺利出院。
简介:目的:分析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与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与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予以风险意识管理模式,评定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与风险管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95.71%)相较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0.00%)较高(P<0.05);观察组(2.86%)相较于对照组(18.57%)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风险管理知晓情况较好(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优化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深究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