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问题解决法用于胃肠癌化疗中的效果,为临床胃肠癌化疗患者干预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金华市中医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胃肠癌化疗患者80例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治疗和常规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解决法的认知行为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评分、生活质量(生理、社会家庭、情绪、功能)评分及问题解决能力(理性问题解决、回避问题解决、消极问题定向、积极问题定向、冲动疏忽解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面对、回避及屈服评分为(17.98±3.27)分、(16.77±2.86)分、(5.26±1.9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6±2.85)分、(14.92±2.43)分、(4.49±1.32)分(t=3.383、3.118、2.083,P=0.001、0.003、0.041);两组患者干预后应对方式各指标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社会家庭、情绪、功能评分分别为(26.85±4.29)分、(26.93±3.64)分、(26.88±2.39)分、(22.76±3.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92±3.74)分、(23.69±3.21)分、(22.45±2.16)分、(20.74±3.20)分(t=2.145、4.222、8.697、2.728,P=0.035、0.000、0.000、0.008);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理性问题解决、回避问题解决、消极问题定向、积极问题定向、冲动疏忽解决评分分别为(55.83±6.35)分、(14.73±4.72)分、(15.99±4.28)分、(18.93±2.74)分、(14.29±3.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6±5.74)分、(11.92±4.25)分、(12.76±3.82)分、(14.73±2.51)分、(12.10±2.74)分(t=3.229、2.798、3.561、7.149、3.235,P=0.002、0.006、0.001、0.000、0.002);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问题解决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基于问题解决法用于胃肠癌患者化疗中可改善其应对方式,让其积极应对,增强其自信心,提高患者问题解决能力,最终更好的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联合穴位贴敷防治大肠癌术后化疗性胃肠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58±13)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90例大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医组、中西结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化疗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托烷司琼5 mg,肌肉注射胃复安10 mg。中医组化疗前3 d开始服用健脾益气方,每天1剂,直至化疗结束后3 d;同时贴敷穴位,每天1次,每次持续12 h,直至化疗结束后3 d。中西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化疗前3 d开始服用健脾益气方,同时进行穴位贴敷,直至化疗结束后3 d。比较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与功能状况的评分的变化及防治效果。采用方差分析与卡方检验。结果化疗后,对照组、中医组、中西结合组的恶心评分分别为1.00(2.00)分、1.00(2.00)分、1.00(1.00)分,呕吐评分分别为1.00(2.00)分、1.00(2.00)分、1.00(1.00)分,腹泻腹痛评分分别为1.00(2.00)分、0.00(1.00)分、0.00(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对照组、中医组、中西结合组功能状态评分分别为(91.0±8.4)分、(96.0±6.2)分、(95.7±5.7)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3,P=0.009)。化疗后,对照组、中医组、中西结合组恶心、呕吐的防治有效率分别为80.00%(24/30)、73.33%(22/30)、96.67%(29/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0,P=0.044)。化疗后,对照组、中医组、中西结合组腹泻腹痛的防治有效率分别为80.00%(24/30)、96.67%(29/30)、96.67%(29/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0,P=0.032)。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组、中西结合组的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降低,中医组的腹泻腹痛评分显著降低,中医组、中西结合组化疗后功能状态评分显著提高。结论在常规运用西药止吐药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气方联合穴位贴敷防治大肠癌术后化疗性胃肠反应具有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严重影响胃肠道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种子-土壤"学说被认为是解释腹膜转移的主要理论。由于腹膜转移结节初发时体积小,早期诊断尤为困难,因此,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诊断方法已由临床病理因素逐渐向细胞学、乃至分子层面纵深发展,而包括影像组学在内的多组学整合评估,也进一步丰富了腹膜转移的精准诊断。腹膜转移可导致癌性腹水、肠梗阻及恶液质等相关并发症,是胃肠道癌治疗的难点。以系统化疗为基础、手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是胃肠道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富集潜在获益的腹膜转移患者,如何判定转化手术的时机,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特别是转化手术后的患者如何制定治疗方案等,仍需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和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切实延长胃肠道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是持续努力的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新辅助化疗(NC)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化疗疗效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开腹组行开腹手术治疗,NC组术前添加规范化NC,治疗后行开腹手术,各48例。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指标采用(±s)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C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长度显著高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长度(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N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新辅助化疗联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能够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长度,改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0例及腔镜组40例,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胃肠激素、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等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胃肠激素、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胃肠激素较术前降低,应激指标较术前升高(P<0.05),腔镜组胃肠激素高于开腹组,应激指标低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开腹组26.3%,(P<0.05)。结论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小、应激反应更为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与放化疗近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201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5例行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同时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风险状况,采用美国RTOG及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评估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Spearman′s分析营养状态与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相关性。结果从放化疗开始前到放化疗第4周患者的营养风险呈逐步增加趋势,随后营养风险又逐步下降。NRS 2002评分和PG-SGA评分均与直肠癌放化疗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r=0.26,P<0.05;r=0.31,P<0.01)、上消化道反应(r=0.51,P<0.01;r=0.63,P<0.01)、下消化道反应(r=0.23,P<0.05;r=0.45,P<0.01)、疲劳(r=0.47,P<0.01;r=0.64,P<0.01)均呈正相关,并且PG-SGA和不同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NRS 2002。分层分析显示Ⅱ-ⅢB期、<65岁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越高患者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通常越大,建议加强直肠癌放化疗期间的动态营养评估及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等待观察(W&W)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新辅助放化疗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为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规律随访≥1年且达到cCR者(W&W组),或者TME手术后病理pCR者(pCR组)。研究终点主要为3、5年总生存(OS)、无结肠造瘘生存(CFS)、无瘤生存(DFS)、非局部再生DFS (NR-DFS)、器官保留率。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并使用倾向评分配比进行验证。结果共118例患者入组,中位随访49.5个月(12.1~79.9个月),W&W组、pCR组3年OS率分别为97.1%、96.7%,5年的分别为93.8%、90.9%(P=0.696);3、5年CFS率分别均为89.1%、43.5%(P<0.001);3年DFS率分别为83.6%、97.0%,5年的分别为83.6%、91.2%(P=0.047);3年NR-DFS率分别为95.9%、97.0%,5年的分别为92.8%、97.0%(P=0.407)。W&W组6例发生局部再生,87.7%患者成功保留了直肠。经倾向评分匹配后W&W组CFS仍明显优于pCR组(90.1%∶26.5%,P<0.001)。W&W组达cCR的中位时间为17.5周,在放疗结束后5~12周初次评效时仅23.9%患者达cCR,且与标准长程CRT相比,短程放疗者达cCR间隔时间更长(P<0.001)。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达cCR者等待观察安全有效,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cCR评价时间可提高直肠器官保留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化疗期间的健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大肠癌患者120例。调查工具包括常规资料问卷、癌症患者健康需求问卷简化版、中文版简明疲劳调查表、中文版简明疼痛调查表。结果术后化疗阶段,大肠癌患者的CPNQ-SF的分数是(110.86±24.91)分,属于中度需求水平;22.8%的大肠癌患者属于重度需求水平;化疗次数、居住环境、婚姻情况、文化水平和疲劳等是影响大肠癌患者健康需求的因素,对76.9%的变异情况都能作出合理的解释。结论术后化疗阶段大肠癌患者有较高的健康需求,护理人员应积极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并结合患者的疲劳情况、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胃肠道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腹腔灌注化疗(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和术中腹腔化疗药物灌注)不仅能有效提高腹腔药物浓度,而且也能降低系统性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能显著延长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规范腹腔灌注化疗的推广应用,有关专业委员会已制订了腹腔灌注化疗专家共识,但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未见系统性指导意见。本共识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并发症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国内外流程规范及相关文献报道,针对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腹腔出血、发热、腹膜炎、肠梗阻、肠道功能障碍、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灌注管口渗漏和感染、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常见并发症,在反复征求国内权威专家们的意见和讨论修改后形成一致意见,为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选用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或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108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后肝功能指标分为肝功能异常组和肝功能正常组,观察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分析常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108例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者67例(62.0%)。肝功能异常分级以1、2级为主,其中1级49例(73.1%),2级16例(23.9%)。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多开始于1~4个周期,其中1个周期22例(32.8%),2个周期17例(25.4%),3个周期20例(29.8%),4个周期4例(6.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化疗周期>6个、选用mFOLFOX6方案、未预防给予保肝药物与肝功能异常发生有关(χ2值分别为3.910、4.799、12.861、4.04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FOLFOX6方案和未预防给予保肝药物为影响肝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05,95% CI 1.266~9.159,P=0.015;HR=2.348,95% CI 1.012~5.477,P=0.047)。结论对于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风险高的结直肠癌患者,在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时,建议优先选择XELOX方案,并行预防性保肝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临床上初始诊断为cT3-4N0-2M0分期的直肠癌患者180例,分为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对照组各60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一线化疗方案CAPEOX,对不敏感的患者术后采用二线化疗方案FOLFIRI,对照组辅助化疗方案采用CAPEOX,放疗采用长程方案,总剂量45~50Gy,观察3组患者对方案的依从性、吻合口瘘、感染、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以及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率和降期率。结果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0%比85%比73%,χ2=6.16,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新辅助化疗组、对照组(28%比6%比12%,χ2=10.57,P<0.05)。新辅助放化疗的吻合口瘘(17%比6%比5%,χ2=6.95,P<0.05)、感染(16%比5%比3%,χ2=6.89,P<0.05)、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21%比9%比7%,χ2=6.42,P<0.05)均高于新辅助化疗组、对照组,而新辅助化疗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0%,新辅助放化疗有效率为66%。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有更好的依从性,更低的不良反应,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直肠癌患者化疗中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皮肤程度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8例直肠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满意程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癌性疲乏程度和生命质量,同时对比2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得分为(80.24 ± 9.0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64 ± 9.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12,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90,P<0.05)。2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癌性疲乏程度和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情绪得分、抑郁情绪得分、认知疲乏、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和行为疲乏得分分别为(58.24 ± 3.56)、(57.82 ± 3.36)、(5.64 ± 1.32)、(6.56 ± 0.88)、(6.04 ± 0.64)、(5.98 ± 1.5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12 ± 3.72)、(59.27 ± 3.12)、(6.28 ± 1.48)、(7.24 ± 0.90)、(6.48 ± 0.72)、(6.78 ± 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41~3.58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评分为(211.68 ± 17.1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9.08 ± 1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428,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可使直肠癌化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缓解负面情绪和癌性疲乏作用明显,可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