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锌电池的电极由于使用的局限性,当前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研究的方向在于电极材料的制备、电极添加剂应用及化成充电研究两方面。后续应从影响过氧化贮存稳定性的机理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电极贮存稳定性的难题。

  • 标签: 锌银电池 银电极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大型叶轮为典型零件,根据该整体叶轮的工艺和材料特点,详细阐述了大型整体叶轮开槽加工时所采用的加工优化方案,以及该叶轮在铣加工方案优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大型整体叶轮开槽加工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整体叶轮 小切深大进给面铣加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并在术后12、24、48 h及14 d获取肛瘘组织标本(每组3只)。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肛瘘组织的愈合情况。行Masson染色评估肛瘘边缘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并定量分析。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并定量分析。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成功构建NS-PSIS,并建立新西兰兔肛瘘模型。NS-PSIS和PSIS填塞治疗肛瘘早期(术后12~48 h),两组的瘘道周围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新生血管形成。Masson染色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胶原合成明显多于PSIS组[(29.40±2.80)%比(20.97±1.68)%,t=-7.752,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MVD明显高于PSIS组[6.8(5.2,7.8)比5(4,6.8),Z=-2.969,P<0.01];在术后24 h,NS-PSIS组COLⅠ[(22.06±2.83)%比(13.5±2.88)%,t=-6.342,P<0.01]和COLⅢ[(25.70±3.44)%比(20.02±2.45)%,t=-4.038,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COLⅠ[(28.71±3.81)%比(20.09±3.07)%,t=-5.284,P<0.01]和COLⅢ[(30.59±1.41)%比(24.01±1.77)%,t=-8.710,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此外,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19.71(18.56,20.90)%比13.50(11.34,14.71)%,Z=-3.621,P<0.01]和Smad2[(18.56±2.57)%比(12.22±2.55)%,t=-5.249,P<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IS组。RT-qPCR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8.62(8.57,9.05)比6.87(6.51,7.14),Z=-3.621,P<0.01]、Smad2[13.44(11.25,13.59)比10.05(9.05,10.37),Z=-3.616,P<0.01]、COLⅠ[4.02(3.84,5.82)比2.58(2.08,4.08),Z=-2.012,P<0.01]和COLⅢ[12.12(11.60,14.60)比9.24(7.25、9.52),Z=-3.604,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结论肛瘘填塞治疗早期(术后48 h) NS-PSIS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的能力可能优于PSIS,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

  • 标签: 肛瘘 猪小肠黏膜下层 纳米银 动物模型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硝酸涂布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30例(30眼),溃疡深度为角膜浅中基质层,溃疡范围为直径≤6mm。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2%硝酸涂布于角膜溃疡表面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观察组15例角膜溃疡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1.26±5.37)天。对照组10例角膜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5.10±6.50)天。观察组角膜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t=-5.57,P=0.000)。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t=5.07,3.19;P=0.000,0.011)。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t=-2.22,P=0.039)。结论硝酸涂布对于病变位于浅中基质层的真菌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疗效,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 标签: 硝酸银 角膜炎,真菌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分型研究肝细胞癌(HCC)中组织学类型梁型所占百分比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收集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4年至2016年间进行手术的HCC病例232例,对其进行组织学分型,记录梁型肝细胞癌(MT-HCC)所占百分比。并以10%~29%、30%~49%、≥50%界限值进行分组,排除所有公认的HCC亚型后,其余病例被认为是传统型肝细胞癌(CV-HCC)。收集其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MT-HCC和CV-HCC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最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HCC复发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当HCC中粗梁型组织学亚型比例≥10%时,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定义为MT-HCC。MT-HCC和CV-HCC分别有76例和156例。MT-HCC预后较差,其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CV-HCC患者(49.99岁比56.18岁,t=-4.039,P<0.05),具有较高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58.49%比29.41%,t=13.112,P<0.05),并且肿瘤最大径大于CV-HCC(8.12 cm比4.28 cm,t=6.768,P<0.05)。与CV-HCC比较,被膜侵犯较常见(27.63%比10.90%,t=10.448,P<0.05),多结节型和巨块型肿瘤较多(t=24.567,P<0.05),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t=17.407,P<0.01)和较高的AJCC分期(t=38.071,P<0.01)。同时,更易见坏死(85.53%比42.31%,t=38.831,P<0.01)、卫星子灶(47.37%比25.00%,t=11.688,P<0.01)及大血管侵犯(23.68%比7.05%,t=12.926,P<0.01)和微血管侵犯(t=39.077,P<0.01)。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组织学类型MT-HCC是影响HCC复发及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当HCC中MT-HCC所占百分比≥10%时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预后较差。

  • 标签: 肝细胞癌 组织学 组织亚型 粗梁型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失败的高龄骨质疏松股骨隆间骨折的疗效,总结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了l8例股骨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患者,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纳入标准:年龄≥70岁;外伤引起股骨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影像学证实为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者。排除标准:有明显手术禁忌证;原骨折为肿瘤等病理性骨折;阿尔茨海默症或沟通障碍。Harris评分用于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等为随访内容,评分数据行t检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6±4)个月,髋部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功能改善,均可辅助下步行活动,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3)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0.563,P <0.05)。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X线检查确诊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w、半年及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满意率、随访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12~18个月,随访率100%。术后1 w观察组优良率为90.24%,对照组为87.8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为(11.2±3.1)cm,长于对照组的[(6.5±1.7)cm,t=8.598,P<0.05],术中出血量为(157±32)ml,多于对照组的[(39±12)ml,t=22.230,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12±4)d,短于对照组的[(16±5)d,t=3.595,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的Harris评分为(42±6)分,高于对照组的[(40±5)分,F=4.056,P<0.05];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为(82±5)分,高于对照组的[(78±5)分,F=8.191,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5.37%,对照组为90.24%,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19.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8,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4.88%,对照组为12.2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5)。结论采用PFNA和PCCP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经皮加压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6.1±12.7)min]长于对照组[(62.5±14.9)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84.0±29.6)ml]多于对照组[(176.3±25.4)ml],观察患者术后卧床时间[(3.8±1.4)d]短于对照组[(20.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3/30)低于对照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0.3±4.5)分]高于对照组[(61.3±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缩短其术后卧床时间,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高龄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脂肪移植行阴茎增术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美容与整形修复中心对18例患者行阴茎增术,年龄21~42岁,平均30.5岁。抽取外周静脉血制成富血小板血浆,在大腿根部内侧抽吸自体脂肪并纯化,将富血小板血浆与纯化自体脂肪以1∶3比例混合,均匀注射于阴茎浅深筋膜之间。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阴茎体周径平均增加2.80 cm,均对阴茎外形满意,未出现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脂肪吸收较少,其中10例已婚者均感性生活满意。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脂肪移植行阴茎增有助于移植脂肪成活和减少脂肪吸收,后期阴茎外形良好,疗效确切。

  • 标签: 阴茎 富含血小板血浆 自体移植物 脂肪组织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 阴茎增粗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纳米(AgNPs)杂化的载辛伐他汀(SIM)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评价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丝素蛋白(SF)并通过其疏水作用对载SIM的PLGA微球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静电吸附用壳聚糖(CTS)及AgNPs进一步对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制备AgNPs吸附CTS修饰SF包覆的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谱仪、Zeta电位仪对载药微球进行分析,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所制备的PLGA微球的平均直径约为9.67 μ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能谱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AgNPs杂化后的载SIM的微球;Zeta电位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处于稳定的状态;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有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能延缓药物释放速率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结论SF修饰的AgNPs杂化的载SIM的PLGA微球具有抑菌与成骨作用,且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可应用于口腔内的局部缓释给药,在牙周炎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辛伐他汀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银 微球 药物释放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疆荒漠肉苁蓉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CPCD)配伍流感病毒疫苗(influenza virus vaccine,IVV)的抗原节约作用。方法一定剂量的CPCD配伍低剂量(0.01 μg)或高剂量(0.1 μg)的IVV皮下途径免疫小鼠,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 HI)试验检测血清中HI抗体滴度;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亚型的水平;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CPCD可以显著增强血清中HI抗体滴度(234.67±47.70 vs 149.33±47.70, P<0.05),促进特异性IgG(A450值:1.16±0.63 vs 0.30±0.21, P<0.05)和IgG1(A450值:1.09±0.60 vs 0.26±0.21, P<0.05)抗体水平的提高,并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P<0.05)。CPCD还可显著提高CD4+[(41.97±4.58)% vs (25.43±1.48)%, P<0.05]、CD8+[(12.67±0.33)% vs (9.02±1.07)%, P<0.05]及CD4+CD44+[(11.77±0.69)% vs (8.64±0.71)%, P<0.05]、CD8+CD44+[(6.70±0.67)% vs (4.66±0.39)%, P<0.05] 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胞内细胞因子IFN-γ[CD4+:(1.36±0.07)% vs (0.87±0.06)%, CD8+:(2.09±0.20)% vs (1.42±0.08)%, P均<0.05]的分泌水平。CPCD配伍IVV的低剂量组和IVV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可以节约10倍IVV抗原用量。结论CPCD配伍IVV可以显著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抗原节约作用,为IVV新型佐剂的研究提供实验参考,并具有应用于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防治的潜力。

  • 标签: 流感病毒疫苗 肉苁蓉 粗多糖 抗原节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野生荒漠肉苁蓉多糖(WCDCP)对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42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6只):9 g/L NaCl组(空白对照组)、WCDCP组(400 μg WCDCP)、OVA组(10 μg OVA)、低剂量WCDCP/OVA组(100 μg WCDCP+10 μg OVA)、中剂量WCDCP/OVA组(400 μg WCDCP+10 μg OVA)、高剂量WCDCP /OVA组(800 μg WCDCP+10 μg OVA)、铝佐剂/OVA组(阳性对照组,200 μg铝佐剂+10 μg OVA)。采用两点注射于小鼠后腿肌内进行免疫,共免疫2次,初次免疫后间隔2周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7、14、21、28 d称量小鼠体质量,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生长状态变化,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及抗体分型水平。初次免疫后21 d,采用噻唑蓝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的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初次免疫后7 d,高剂量WCDCP/OVA组的血清IgG抗体水平(0.597 6±0.110 7)明显高于OVA组(0.254 4±0.074 8)(P<0.05)。初次免疫后28 d,高剂量WCDCP/OVA组的血清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均高于OVA组(0.972 3±0.243 8比0.389 2±0.077 4,1.156 0±0.088 4比0.612 6±0.059 7,1.648 0±0.103 9比0.557 2±0.181 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P<0.001)。高剂量WCDCP对刀豆蛋白A和脂多糖诱导的脾脏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01,P<0.05)。高剂量WCDCP/OVA组小鼠脾脏中的CD3+CD8+ T和CD3+CD4+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OVA组[(10.83±0.44)%比(6.76 ± 0.58)%,(28.17 ± 1.67)%比(19.17±2.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WCDCP对小鼠体质量(均P>0.05)和生长无影响。结论WCDCP可增强OVA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且对小鼠生长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候选疫苗佐剂。

  • 标签: 多糖类 佐剂,免疫 注射,肌肉内 荒漠肉苁蓉 卵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补片联合脂肪注射移植阴茎增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要求阴茎增的患者23例,年龄22~51岁,平均31.5岁。一期行异体真皮基质补片双平面植入增阴茎,二期在Dartos筋膜和Buck筋膜间进行脂肪注射进一步增阴茎。结果接受两期手术的23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其阴茎静态周径(11.08±1.67) cm,较术手术前(7.87±1.08) cm增明显,且外观形态好,满意度高,无脂肪液化、大面积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补片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阴茎增,具有增效果明显、形态良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 标签: 阴茎 移植,自体 脱细胞真皮 阴茎增粗 脂肪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反牵引技术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失访者10例,根据复位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双反牵引复位组与牵引床复位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7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87.5%,平均随访14个月。男性3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83.8±0.5)岁。双反牵引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76±11)min,(80±90)ml,(12±3)min,(20±2)次]少于牵引床组[(85±13)min,(100±104)ml,(25±3)min,(25±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4,P=0.043;t=-1.773,P=0.037;t=1.362, P=0.041;t=-2.757,P=0.035),双反牵引复位组术后1、3个月患侧髋、膝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牵引床复位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髋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反牵引复位股骨隆间骨折操作简便,复位质量高,对周围组织血运保护好、时间短、康复快,近期疗效优。

  • 标签: 髋骨折 双反牵引 微创外科手术
  • 作者: 杨玉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人民医院 骨科,内蒙古通辽 029399
  • 简介:目的:对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 2021.01-2023.01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6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有33例。参照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参照组和试验组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Harris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可能影响患者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的高龄(≥80岁)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各化验指标与总住院时长的相关性。结果最终选择122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研究。在年龄方面,<85岁的患者总住院时间长与85~90岁和>90岁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方面,女性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均长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段不同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和总住院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等待时间、术前血红蛋白与患者的总住院时长存在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等待时间是患者总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高龄股骨隆间骨折患者的总住院时长与术前等待时间存在相关性,在准备充足的条件下应安排患者尽快手术,有助于患者尽早出院并开展康复功能锻炼。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粗隆间骨折 住院时长 术前等待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隆间骨折患者1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57例(A组),PFNA治疗55例(B组)。A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66.4±4.1)岁,Jensen分型:Ⅱ型27例、Ⅲ型30例;B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7.7±3.8)岁,Jensen分型:Ⅱ型24例、Ⅲ型31例;术后随访(16.5±1.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Harris评分、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2例全部获得随访,两组性别、年龄、Jens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及引流量少(均P<0.05);B组可获得早期功能锻炼及更好的早期骨折愈合率(P<0.05);但术后12个月的骨折愈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骨密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前术后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断裂与术后骨折移位的患者均在翻修术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早期骨愈合率高。

  • 标签: 骨质疏松 股骨 粗隆间骨折 锁定钢板 PF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