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心理痛苦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要来自于受挫的心理需求。其特征是对自我及其功能的消极变化的感知,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绪。心理痛苦常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关,被认为是自杀过程的核心,更高的心理痛苦水平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对心理痛苦的测量评估在门诊筛查、临床治疗、危机干预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心理痛苦的识别和自杀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十余种测量心理痛苦的方法可以纳入临床风险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较多基于Shneidman对心理痛苦的定义及其自杀理论,用于测量心理痛苦的强度和频率。近年来自杀模型和理论的发展,为心理痛苦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最新的评估方式趋向于更简短、便利的操作,或呈现心理痛苦的具体临床特征。此外,主题统觉测试、视觉模拟量表、疾病和自我的图示表征测量、结构化访谈等形式,弥补了自我报告的局限性。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神经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在特殊人群和跨文化群体等多元环境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评估宫颈癌患者心理痛苦对其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安市肿瘤防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动态评估及系统护理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指导。动态评估患者护理后心理痛苦水平,通过量表评定患者的健康结局。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癌性疲乏量表(CF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痛苦采用动态评估及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提高生存质量,缓解焦虑情绪及癌性疲乏状况,使患者的健康结局明显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心理痛苦情况,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食管癌围手术期精准化的心理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确诊的食管癌且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心理痛苦筛查管理工具(DMSM)对其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106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的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为(4.5±0.8)分,DT评分 < 4分40例(37.7%),DT评分 ≥ 4分66例(6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化程度、住院费用、吸烟史、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χ2=7.87、9.56、12.65、7.03,均P < 0.05);心理痛苦相关问题列表(PL)中,疲乏、抑郁、疼痛、睡眠、呼吸、进食、照顾孩子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χ2=48.18、64.19、42.17、27.14、36.13、35.01、8.01,均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化程度、住院费用、吸烟史、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χ2=14.71、8.31、13.56、6.47,均P < 0.05);心理痛苦相关PL中,疲乏、抑郁、疼痛、呼吸、进食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χ2=5.45、3.91、4.89、3.96、4.00,均P <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心理痛苦发生率高,造成患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身体问题,而情绪问题、文化程度、住院费用、吸烟史、手术方式等相关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乳腺癌确诊患者心理痛苦轨迹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270例乳腺癌确诊患者,分别于确诊时(T1)、手术前(T2)、化疗前(T3)、化疗结束时(T4)、化疗结束后2个月(T5)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调查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以无条件的潜类别增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心理痛苦轨迹;于入院确诊后48 h内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认知融合问卷(CFQ)、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轨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合无条件的潜类别增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将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轨迹分为组1(心理痛苦持续较高)、组2(心理痛苦持续下降)、组3(无心理痛苦)3个类别;心理痛苦检出组与未检出组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医疗付费方式、CFQ评分、AAQ-Ⅱ评分、MA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轨迹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CFQ评分、AAQ-Ⅱ评分、MAAS评分(P<0.05)。结论乳腺癌确诊患者的心理痛苦轨迹呈变化性,可逐渐恢复,少部分患者心理痛苦持续存在。另外,乳腺癌确诊患者的心理痛苦轨迹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CFQ评分、AAQ-Ⅱ评分、MAAS评分等,需加强针对性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60岁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心理痛苦情况。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85例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IMRT前、后心理痛苦程度和痛苦问题前瞻性调查。IMRT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全组中位年龄为66岁(60~85岁)。调查显示IMRT前、后有73%、87%患者出现心理痛苦(P<0.001),显著痛苦分别为6%、35%(P<0.001)。IMRT前主要痛苦问题(>10%发生率)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担忧、口腔疼痛、经济问题、紧张、睡眠问题和鼻腔干燥,IMRT后显著增加的痛苦问题为口腔疼痛、便秘、进食、恶心和鼻腔干燥。性别(OR=5.520,95%CI为1.437~21.212,P=0.013),疗前PG-SGA评分(OR=1.220,95%CI为1.048~1.421,P=0.010)和是否有医疗保险(OR=0.230,95%CI为0.053~0.995,P=0.049)是IMRT前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职业(OR=2.286,95%CI为1.291~4.050,P=0.005)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OR=0.089,95%CI为0.029~0.276,P<0.001)是IMRT后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痛苦发生率高,IMRT后痛苦加重,主要为治疗相关的痛苦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与绝经后女性超声骨密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整群随机抽取贵阳市云岩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10 140人,并对其随访3年,以随访人群7 493人为研究对象,最终共纳入1 504人。根据出生日期分组,分别比较各经历组与非经历组之间超声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差异。结果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经历组的超声骨密度(SOS、T值、QUI)较非经历组明显减少(P<0.05)。非经历组、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经历饥荒组中高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分别为50%、46.8%、58.4%、62.8%(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经历饥荒与SOS、T值、QUI呈显著负相关,胎儿期经历与SOS、T值、QUI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经历组相比,中高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期经历饥荒组OR分别为(OR=1.41,95%CI 1.02~1.96)、(OR=1.68,95%CI 1.21~2.3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期经历组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与非经历组相比,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经历饥荒组中高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分别为1.64和1.90(OR=1.64,95%CI 1.16~2.32,P<0.05和OR=1.90,95%CI 1.35~2.70,P<0.05)。结论在绝经女性中,生命早期经历饥荒与超声骨密度(SOS、T值、QUI)呈显著负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BMI 18.5~24.9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60)和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组(EK组,n=61)。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K组切皮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持续静脉泵注速率0.5 mg·kg-1·h-1,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EK组术后镇痛持续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速率为0.2 mg·kg-1·h-1,持续48 h。2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酮咯酸氨丁三醇120 mg+氟哌利多2.5 mg共1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按压2 ml,锁定时间15 min。于术后7 d及1个月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患者进行评估,刻度≥4为心理痛苦,记录患者疼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 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K组术后7 d和1个月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3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可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治疗的199例T1DM患者,当面向患者发放一般资料调查问卷、T1DM痛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1DM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T1DM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199例T1DM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痛苦者173例,检出率为88.44%。T1DM患者心理痛苦总得分为(2.15±0.61)分。T1DM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维度均呈负相关(r=-0.867~-0.407,均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r=0.407~0.749,P<0.01),与其他支持维度无相关性(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1DM痛苦总分与共同居住人数(β=-0.116),并发症(β=0.091),严重低血糖事件(β=0.061),采取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β=-0.118、-0.177、0.116)、家庭支持(β=-0.363)和朋友支持得分(β=-0.171)有关(均P<0.05)。结论T1DM患者的心理痛苦处于中等水平,其影响因素有居住状态、糖尿病并发症、近期严重低血糖事件、疾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整合护生对临床经历患者死亡事件的认知与体验。方法本文为Meta整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历患者死亡事件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30日。采用2017版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归纳整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提炼出67个研究结果,归纳类似结果为12个新的类别,形成4个整合结果:护生的消极情感与改变、护生的积极情感与改变、经历患者死亡过程中存在的内在与外在挑战、护生采取多种策略应对患者死亡。结论经历临床死亡事件会给护生带来双重情感体验及改变,临床和学校教育者应引导其形成正向生死观与价值观,及时给予健康教育与支持,不断提高护生的临床死亡应对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农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经历的真实体验,旨在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7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农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访谈,现场录音,之后采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数据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农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经历的体验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自我管理认知模糊、不愿寻求家人帮助、体力下降所致的抑郁情绪、远程医护接触无效。结论针对农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缺乏自我疾病管理能力的现状,应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分析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原因,根据患者自身的管理特点以及规律,进而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才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年患者发生癫痫后经历病耻感的真实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于2019年9月—2020年4月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科的青年癫痫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设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即病耻感体验(羞耻感、被歧视感、绝望感)、病耻感危害(社交恐惧、自杀倾向、婚姻关系较差、工作消极)及病耻感应对。结论青年癫痫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且病耻感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但他们却无法应对病耻感,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充分关注青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及时为其提供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职场暴力经历、工作绩效现状,分析职场正念在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暴力经历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3—5月采用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工作绩效量表和职场正念量表对我国8个省份776名护士遭遇的职场暴力、工作绩效以及职场正念进行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评价三者关系以及职场正念的中介作用。结果共收集776份问卷,有效问卷696份。696名护士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得分为(1.21±0.78)分,职场正念量表得分为(4.74±0.63)分,工作绩效量表得分为(3.77±0.9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正念呈正相关(r=0.235,P<0.01);护理职场暴力与工作绩效(r=-0.098,P<0.05)、职场正念与职场暴力(r=-0.217,P<0.01)呈负相关。职场暴力对工作绩效的总效应为(β=-0.130 6,P<0.01),职场正念在两者关系之间扮演中介角色,中介效应为-0.067 5。结论在职场中经历的患者及家属暴力会破坏护士的职业沉浸度、警觉以及组织接纳水平,从而制约了护理工作绩效发挥,故增加护士在预防暴力方面的培训以及应对暴力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化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并对心理痛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0例行调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次化疗。利用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30例患者中,有32例(24.62%)无心理痛苦,98例(75.38%)存在心理痛苦。心理痛苦者与无心理痛苦者的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98~12.40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情况、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是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次化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心理痛苦比较常见,且其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存在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化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并对心理痛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0例行调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次化疗。利用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30例患者中,有32例(24.62%)无心理痛苦,98例(75.38%)存在心理痛苦。心理痛苦者与无心理痛苦者的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98~12.40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情况、住院时间、人格类型是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次化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心理痛苦比较常见,且其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家庭月收入、陪护人员、住院时间、人格类型存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