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SIM在外部辅助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图像几何形变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扫描期间,采用步进式扫描,将几何形变校正体膜放置在以磁体中心为0位,测试0 mm、±60 mm、±130 mm、±200 mm 7个空间位置,分组比较外置激光和高压注射器2个外部辅助设备在4种不同状态下(扫描期间常用仪器状态:激光灯常开或关闭,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或关闭,高压注射器位于MR-SIM前方或后方)对图像的影响。结果外置激光对于图像形变影响较小,符合MR-SIM形变的要求。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对于图像几何形变的影响较大,并会导致-130 mm、-200 mm位置处出现较严重的射频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图像形变较大,并且其所处位置对图像无明显影响。外置激光与高压注射器操作屏幕常开,相比于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的情况,边缘区域会出现较大伪影,且边缘区域形变结果不满足要求。结论高压注射器的状态对图像几何形变的影响较大,在边缘区域较明显。在不同情况下,磁体中心区域的几何形变都较小,不会有较明显变化。在临床扫描中,应该保持外置激光关闭,且高压注射器的操作界面应处于关闭状态。应在临床使用标准操作流程中,定好关闭外置激光和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的顺序,降低其对MR图像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患者共373例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感染31例,感染发生率为8.3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疾病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脑脊液(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881、11.659、17.129、11.104、5.424、5.423、4.964、6.445、27.405、6.751,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导管更换频率、置管位置、肺部感染和CSF采样频率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受多因素综合作用。除强化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外,还要妥善管理置管,减少操作频率,以降低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修复重建科接受治疗的2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骨搬移组和联合骨搬移组(骨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骨搬移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38.6±3.2)岁,骨缺损长度(8.0±0.5) cm。联合骨搬移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9.1±3.9)岁,骨缺损长度(8.3±0.3) cm。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接点愈合时间、功能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骨搬移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联合骨搬移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8个月。联合骨搬移组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8.4±0.7)个月短于骨搬移组(13.3±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4±1.3)、(7.4±1.2)个月,对接点愈合时间分别为(210.2±9.1)、(206.2±9.8)个月,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MI骨愈合评价:骨搬移组优6例,良5例,可3例;联合骨搬移组优8例,良4例,可2例;两组优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功能评价:骨搬移组优7例,良3例,可3例,差1例;联合骨搬移组优8例,良5例,可1例,两组优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搬移组针道感染3例,对合端不愈合1例,下肢力线不良2例,皮肤下陷2例,固定针松动1例,关节僵硬5例,牵拉骨延迟愈合3例;联合骨搬移组针道感染1例,下肢力线不良2例,皮肤下陷3例,关节僵硬3例,牵拉骨延迟愈合2例,再骨折1例。结论双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更短,疗效更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女性尿道憩室的临床认知度。方法应用国外数据库PubMed检索近十年内有关女性尿道憩室的所有文献,采用文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国外有关女性尿道憩室的论文各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数据评价分析。结果相关论文共计37篇,有效病例数375例。对所有患者描述的相关症状及体征进行归纳分析显示,国外患者临床表现多是排尿困难及尿失禁。在我国相关文献报道中,诊断女性尿道憩室主要体征为阴道肿物以及挤压尿道后有液体从尿道流出,而在外文中女性尿道憩室的挤压征未有详细描述。所有病例均予以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憩室治疗,无统一术式,疗效均可。对国内外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排尿困难症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症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尿道憩室发病率存在争议,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可合并结石和尿失禁等,并存在癌变可能,需要提高临床重视程度,同时需要临床工作者重视临床研究,才能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降低漏诊、误诊率。
简介:摘要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有创性操作,虽然目前对于脑室外引流的手术指征已经有相关指南发布,但是对于引流管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却缺少高质量等级的研究证据。因此,本文从脑室外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地点以及操作人员、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置管期间脑脊液采样频率、引流管相关感染的治疗等层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关键问题,同时提出预防脑室外引流管感染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医护人员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有创性操作,虽然目前对于脑室外引流的手术指征已经有相关指南发布,但是对于引流管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却缺少高质量等级的研究证据。因此,本文从脑室外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地点以及操作人员、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置管期间脑脊液采样频率、引流管相关感染的治疗等层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关键问题,同时提出预防脑室外引流管感染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医护人员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外置结合下腹壁联体皮瓣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8例胫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25~58岁,中位年龄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6例。其中Gustilo III B型6例,III C型12例。一期急诊扩创探查、外置胫骨LCP复位固定骨折块及VSD处理;二期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制备携带足够长度血管蒂的下腹壁联体皮瓣,腹部供区均一期闭合。采用电话加微信方式随访。结果本组术后除1例皮瓣因静脉危象探查无效,腓肠肌肌皮瓣转位覆盖原位缺损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感染、骨不愈合等;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未出现明显色素沉着;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未出现腹壁疝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评分达优12例,良6例。结论一期外置LCP可以解放膝、踝关节及保护局部软组织,二期游离双蒂下腹壁联体皮瓣可覆盖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两者结合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手术次数及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室外环境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浓度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氡及氡子体浓度在线连续测量装置,测量周期为60 min,在北京地区不同方位的3个观测点,进行为期1年的长期连续测量。结果北京地区室外空气中氡浓度年平均值为(10.9±4.9)Bq/m3,氡子体浓度(平衡当量氡浓度)年平均值为(5.8±3.4)Bq/m3、平衡因子年均值为0.52±0.19;观测到氡及氡子体浓度有类似的日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清晨时段,最低值出现在下午黄昏时段、没有观测到平衡因子有日变化规律;氡及氡子体浓度月平均值在4~5月份较低,在11、12月和次年1月份相对较高。结论为期1年的在线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室外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浓度年均值与世界均值水平接近,低于抓取式采样测量给出的我国典型值;氡及氡子体浓度日变化规律与国内外类似测量研究结果相同,季节变化规律具有北京地区局地气候影响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8年江西省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总结各级实验室检测的整体水平和检测能力,为IDD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方法2018年,对江西省的省、市、县3级IDD实验室进行盐碘、尿碘和水碘外质控考核。其中,参加盐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11个地市级、30个县级实验室;参加尿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11个地市级、100个县级实验室;参加水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11个地市级实验室。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2012);尿碘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WS/T 107.2-2016);水碘测定采用国家IDD参照实验室推荐的"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中0 ~ 100 μg/L范围的测定方法。尿碘采用Z比评分法进行判定,当│Z│≤2时,合格;当2 <│Z│ < 3时,基本合格;当│Z│≥3时,不合格。水碘和盐碘采用参考值±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判定,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在此范围内,判定为合格,反之判定为不合格。结果2018年江西省1个省级和11个地市级IDD实验室盐碘、尿碘和水碘考核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0%。参加盐碘考核的30个县级实验室,有1个不合格;参加尿碘考核的100个县级实验室,有3个不合格。结论2018年江西省IDD实验室检测技术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部分县级实验室检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长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术在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超长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33例不适宜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或者预计脑室外引流时间大于7 d的,或者脑室外引流时间已达7 d并预计再引流7 d仍不能拔管的,或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脑积水患者的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引流管最长留置24个月,最短13 d,平均69.3 d;引流时间大于14 d者有32例(97%);术后无一例继发颅内感染。结论超长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术留置引流管的时间长,避免了多次引流及继发颅内感染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积水治疗新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脑室外钻孔引流术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施集束护理预案的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1.32%(P<0.05);术后平均携管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的策略对于控制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十分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的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外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考核结果,促进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升。方法2019年福建省1个省级和9个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了尿碘、盐碘和水碘外质控盲样考核;84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了尿碘、盐碘外质控盲样考核。收集各项外质控考核结果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省、市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尿碘、盐碘和水碘考核合格率均达到100.0%(10/10);县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考核合格率为96.4%(81/84),盐碘考核合格率为100.0%(84/84)。结论福建省的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碘缺乏病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部分县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检测能力仍需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情况,为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提供质量保障。方法对2013 - 2018年青海省的省、市(州)、县3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盐碘和水碘外质控考核结果(来源于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下发的各年度考核结果通报)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每年参加尿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43个县级(2017、2018年)实验室;参加盐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30个县级(2017、2018年除外,为43个)实验室;参加水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实验室。结果2013 - 2018年,参加尿碘外质控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县级实验室(2017、2018年)反馈率均为100.0%、合格率分别为93.0%(40/43)和88.4%(38/43);盐碘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县级实验室反馈率均为100.0%、合格率除2014年外均> 90.0%;水碘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均为100.0%,省级实验室合格率均为100.0%,市(州)级实验室除2016年(7/8)外均为100.0%。结论青海省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网络已全面覆盖到所有市(州)和县级实验室,省、市(州)级实验室尿碘、盐碘、水碘检测水平稳定可靠,个别县级实验室检测能力仍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了解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2018年对内蒙古自治区级实验室及全部12个盟市级实验室进行了盐碘、尿碘、水碘考核(74个旗县区级实验室参加尿碘考核,100个旗县区级实验室参加盐碘考核)。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2012);尿碘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1-2016);水碘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中0 ~ 100 μg/L范围测定方法,对内蒙古各级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自治区级实验室3项考核全部合格,盟市级实验室盐碘、尿碘、水碘合格率分别为83.3%(10/12)、91.7%(11/12)、100.0%(12/12),旗县区级实验室盐碘、尿碘合格率分别为95.0%(95/100)、90.5%(67/74)。结论内蒙古各级IDD实验室检测能力整体上已趋于稳定,但是若干实验室仍有波动,建议持续做好各级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感培训、仪器检定、实验环境控制、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外引流管于术后3~7 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t=3.384,P=0.004]、术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t=-2.640,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术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