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腹膜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肿瘤种类的多样性及多脏器累及的复杂性对术者的手术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良好的暴露是手术顺利切除的关键,术前应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及手术入路。按累及部位,腹膜后肿瘤总体上可分5类: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及盆腔,不同部位的腹膜后肿瘤有其特有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总体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要时可采用多种入路及技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针法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简介:摘要水痘是具有强传染性和长潜伏期的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公认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发生及流行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由于免疫的剂量与次数、疫苗的运输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常有发生突破性水痘(BV)病例的报道,因其在发病初期很难被发现隔离,为水痘防控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议将水痘减毒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减少人群免疫空白,构建有效免疫屏障,降低水痘及BV的发生。
简介:老年衰弱也称“老年衰弱综合征”,是指老年人自身机体储备降低,加上外部多种不同刺激所致的一系列疾病和并发症,临床上多表现出疼痛、摔倒、营养不良及焦虑不安等,这些都是基于机体储备能力下降的同时,外部对机体产生刺激而呈现出不良状态。比如说:一段路程,年轻人比较轻松便走过去,而年老衰弱的老年人速度缓慢且非常吃力,甚至摔倒。年轻人机体储备能力正常,日常三餐便可维持人体基本技能,但老年人代谢功能及自身吸收能力降低,同样一日三餐,同样五谷杂粮,则可能发生营养不良,这便是老年衰弱。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老年衰弱呢?又该怎样预防呢?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让你找到答案。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公平、规范、优质的中国儿童疫苗接种服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已基本形成,预防接种门诊成为疾病预防控制标志性服务载体。我国可预防接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免疫、监测和管理相结合的疾病控制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预防接种体系的服务秩序、效率已提升至较高水平,预防接种服务可及、规范。
简介:摘要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常遇到的且十分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皮肤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皮肤称之为“药物性皮炎”,即“药疹”,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累及生命的重症药疹,但由于临床混合用药的情况导致真实的致敏药物难以明确,致使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无法使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许多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和特定药物导致的药疹发病有着密切联系,用药前进行HLA风险基因筛查可显著降低相关药物重症药疹的发病率,但HLA基因筛查仅能预防有限的药物导致的重症药疹,大多数药物尚未发现HLA风险基因位点,因此只能通过其他检查明确致敏药物。目前药物激发试验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明确致敏药物的“金标准”,但由于此测试方法风险较大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除此之外,多种体内外检查方法(体内试验包括斑贴试验及药物皮肤试验,体外试验包括血清IgE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也为明确致敏药物提供依据。
简介: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意义?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该病属于糖尿病患者中的严重的并发症的一种,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的准确预防以及有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极为必要,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简介:摘要经典的线粒体病是指线粒体基因或者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基因变异导致的一组遗传病。线粒体病病因及遗传方式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表型谱尚在扩展中。患者可从胎儿期到成年发病,受损脏器及程度不同,症状轻重不一,常见多脏器损伤,致残及致死率高。线粒体病临床诊断困难,需依靠生化代谢、影像、病理、基因分析及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分析确诊。随着对机制研究的深入,少数类型的线粒体病可以通过饮食、药物或基因治疗获得精准干预,预后显著改善。本文综述经典的线粒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