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指皮瓣29例29指。②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DBPPDA)皮瓣43例43指。③第1掌背动脉皮瓣23例23指。④指背游离皮瓣18例18指。采用带单侧DBPPDN的指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侧撕脱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仅修复一侧。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指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侧与带单侧DBPPDN的指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侧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们采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10例手指近、中节掌侧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创面大小为1.2 cm×2.0 cm~2.0 cm×2.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3.0 cm~2.5 cm×4.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明显回流障碍而坏死。早期观察(48 h内):7块皮瓣的颜色较白,3块皮瓣术后当时红润。中期观察(48 h至7 d):7块白的皮瓣从第三天开始逐渐红润,无明显肿胀,无张力水泡,质地好,皮瓣质量接近生理性皮瓣;3块红的皮瓣有2块出现轻度肿胀及散在水泡,颜色变紫,水泡消退皮结痂。后期(7 d至2个月),2块有水泡的皮瓣约在7、8周左右脱痂,皮瓣完全存活,无坏死,1块颜色略深,质地较硬。所有病例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1~14个月,平均6.2个月,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达8~11 mm。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无明显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早期供区少许麻木感,半年后均好转。采用TAM评价患指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受区恢复快,患者长期随访满意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8例合并指骨骨折,5例合并屈肌腱损伤,9例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0 cm×2.5 cm~2.4 cm×3.0 cm。切取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血管蒂、携带隐神经终末皮支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皮瓣的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吻合,选取1条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支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指总神经缝接。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外形、稳定性和TPD,评价患指的功能优良率及供区有无明显瘢痕、感觉异常和异常行走步态。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2个月,平均48.5个月。皮瓣色泽、厚度和正常指掌侧皮肤相近,皮瓣耐磨、稳定性好,持物有力,TPD为9~12 mm,12例末次随访于指骨间关节处出现指横纹。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供区未出现痛性瘢痕及感觉异常,足踝功能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远期随访皮瓣厚度、色泽、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相近,能获取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供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21年1月,对15例16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在示指尺侧、中指两侧、环指桡侧近节侧方设计切取,切取面积1.8 cm×1.2 cm~4.5 cm×2.2 cm,皮瓣内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及0.5~4.5 cm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主干,皮瓣切取后,供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再重新吻合者3例3指,移植吻合者2例2指,不吻合者10例11指,将皮瓣内携带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手指残端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缝接,恢复皮瓣的感觉,供区均切取腕横纹或肘横纹处皮肤植皮关闭。术后定期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例16指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1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饱满,TPD达7~11 mm,手指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主诉供区感觉不适。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手指活动度按照TAM评定标准,15例均为优。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游离皮瓣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创伤小,皮瓣切取简单,效果好,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跖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设计应用第1跖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11指,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3例采用第1跖背-第1趾背动脉供血,8例采用第1跖背-第2趾背动脉供血;对3例指腹创面残留的患指修复创面同时桥接了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1例合并屈肌腱缺损切取皮瓣时携带第2趾趾短伸肌腱。术前应用CDU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 I型,皮瓣面积为1.5 cm×5.0 cm~3.0 cm×8.0 cm,供区采用小腿全厚皮片加压植皮。随访资料来自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皮瓣TPD为5~11 mm,平均8 mm。足部供区创面I期愈合10例,1例植皮近趾蹼处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不妨碍行走,无破溃发生。结论应用第1跖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覆盖创面的同时可携带肌腱、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等优点,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与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伤患者52例,其中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7例,趾腓侧皮瓣修复25例。两组患者均为单纯软组织缺损,不合并指骨骨折。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进行随访。手指感觉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皮瓣优良程度依据皮瓣外形、患者满意度、手指功能进行整体评价,并依次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收集两组患者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计算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皮瓣均成活,趾腓侧皮瓣修复组TPD为4~7(5.3±1.2)mm,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组TPD为6~10(8.4±1.7)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组:优17指,良6指,可4指,优良率85.1%;趾腓侧皮瓣修复组:优8指,良5指,可9指,差3指,优良率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 P=0.009)。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和趾腓侧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32)。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及趾腓侧皮瓣均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但趾腓侧皮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7例多个手指背软组织缺损,其中累及3指者1例,4指者6例。一期手术通过设计手部创面,将多指并指后采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关闭;二期手术分指同时皮瓣修薄整形。术后定期门诊、电话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功能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及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7例均获随访3~24(平均12.5)个月,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经二期手术分指后皮瓣修薄整形,外形美观。供区肢体仅留一线形瘢痕,对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通过合理的创面设计,选用供区损伤小、供瓣区能直接缝合的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16例患者,其中手指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段性缺损12例,单侧缺损4例,血管缺损长度为1.0~2.5 cm。急诊一期皮瓣修复12例,亚急诊皮瓣修复4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术后16例16指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指端或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指外观满意,皮瓣弹性、血运良好。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TAM法评定:优9例,良4例,可3例。供区无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术后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此类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瓣结合神经、血管、肌腱转位治疗伴有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伴有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均为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离断平面:掌骨水平1例,掌指关节水平3例,近节指骨5例,指骨间关节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3.0 h,平均1.5 h。掌侧软组织缺损3.0 cm×1.0 cm~2.5 cm×0.8 cm,均应用神经、肌腱、血管一期移位再植,掌侧软组织缺损应用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瓣进行修复。术后患者门诊随访4例,电话随访6例。结果10例再植指及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术后肿胀瘀血,远端有张力性水疱,结痂换药后成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4个月。再植指皮瓣血运良好,拇指对掌活动可,全部患者均恢复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8例,良1例,可1例。结论应用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瓣结合神经、血管、肌腱转位的方法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可以有效地保留拇指的长度和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共收治8例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51岁。均不同程度合并肌腱、骨质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5 cm~2.0 cm×4.5 cm。均急诊采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创面,以足内侧皮下静脉密集区域顺行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2.0 cm×3.0 cm~3.0 cm×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质地与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6例,良2例。结论在足内侧静脉密集区域顺静脉瓣膜方向设计足内侧静脉皮瓣,结合分流限制技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对22例指体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拇指9例,示指5例,中、环指各3例,小指2例;修复指端8例,指腹7例,指背及甲床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0.8 cm×0.5 cm~1.5 cm×0.8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0.7 cm~1.8 cm×1.0 cm。供区6例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予以中厚皮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因缝合过紧致皮瓣肿胀、青紫,给予间断拆线后解除;2例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1周后消退;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指屈、伸功能也恢复正常,TPD为7~11 mm。除未能重建指体的特殊结构,如指甲、指腹螺纹及精细的感觉外,重建了指体原有的基本外形及功能。依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优11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91%;供区无功能影响。结论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伤,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满意,而且不损伤指体主干血管,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顺行推进皮瓣在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6例手指离断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3例合并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1例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首先行断指再植术,直接吻合或取浅静脉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留有面积为0.5 cm ×1.5 cm~1.2 cm×2.0 cm的创面,采用了同指带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的顺行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推进皮瓣面积1.5 cm×5.0 cm~2.2 cm×6.0 cm。均一期行急诊手术修复,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6例术后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随访2~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再植指体及皮瓣外形饱满,TPD 4~6 mm,患指近指骨间关节主动活动正常,远指骨间关节活动度35°~60°。结论对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离断手指,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顺行推进皮瓣进行修复,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较理想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掌侧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外伤7例,瘢痕挛缩切除创面5例。创面均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或骨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4 cm×2.6 cm~6.8 cm×5.0 cm;均为择期手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感觉及患手的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在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12例伤口I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3~16 d。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色泽良好,角化度良好,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抓握、持物功能良好,TPD为6~8 mm,感觉恢复达S3~S3+,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供足植皮成活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感觉无影响。结论足内侧皮瓣质地与手掌皮肤结构接近,穿支血管解剖恒定,修复术后手功能及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皮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 3例,S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个性化设计游离移植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通过个性化设计SPBRA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1~63岁,平均41岁。其中修复指端缺损6例,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2 cm×1.2 cm~3.5 cm×1.7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0 cm~4.0 cm ×1.5 cm。采用个性化皮瓣设计方法:①皮瓣与创面几乎等大。②皮瓣折叠加厚。③受区切除部分组织形成"挖坑",适应皮瓣厚度。④移植皮瓣后一侧伤口早期部分削薄后再闭合。出院后随访2个月~2年,观察指标包括供区及受区瘢痕、皮瓣成活状态、感觉,腕部、手指外观及活动功能等。结果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表皮硬痂,表皮脱落后皮瓣成活,无术后再次返院削薄病例。术后随访见修复后手指外观良好,无明显臃肿,腕部线形瘢痕残留,无明显瘢痕疙瘩,腕部活动正常,手指屈伸活动度接近正常;TPD 6.0~10.0 mm,平均8.0 mm。结论个性化设计游离SPBRA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可最大程度的减少供区损伤,优化皮瓣利用率,并使得受区手指外观接近正常,无需再次住院削薄,减少二次损伤,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FVP)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共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15例,一期彻底清创,固定骨折并修复血管、神经和肌腱,待创面稳定后,采取FVP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均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皮瓣成活及伤口愈合情况,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5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8个月,1例术后皮瓣动、静脉瘘形成致皮瓣臃肿,余14例皮瓣外形美观。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手功能评定,优5例(82~95分,平均90.2分),良10例(65~78分,平均69.9分)。前臂仅遗留线形瘢痕。结论前臂FVP切取简单、手术时间短、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损伤小、术后手功能良好,是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桡动脉掌浅支(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 61岁,平均38.6岁;机器挤压伤23例,机器切割伤8例,电锯伤5例;受伤指别:拇指5例,示指13例,中指11例,环指5例,小指2例。均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沿穿支血管的前、后、左、右四面逆向解剖血管至源动脉并切取皮瓣)切取SPBRA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 2.5 cm×3.0 cm,平均2.0 cm×2.5 c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患指和腕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本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 6个月(平均4.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观良好,无明显萎缩,患指屈、伸功能正常,腕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静态TPD为8~ 12 mm。结论逆行四面解剖法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更好指导初学者顺利切取皮瓣,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神经的第一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对收治的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携带神经的第一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3.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5 cm~2.5 cm×3.5 cm,皮瓣供区应用第二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穿支皮瓣修复。结果术后2例第一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其余5例皮瓣及修复供区的SDMA穿支皮瓣存活良好。术后随访时间为6~15个月,第一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无臃肿,色泽、质地与拇指相似,拇指外形美观。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拇指功能:优4例,良3例。皮瓣感觉恢复达S2~S4,3例存在异位感觉定位现象。第一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供区外形满意,存在保护性感觉,示指活动不受限,掌背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携带神经的第一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术后外形美观,可重建受区感觉功能,是基层医院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腕橫纹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指骨外露和(或)肌腱缺损的患者36例,设计切取同侧腕橫纹皮瓣,大小为1.5 cm×2.5 cm~2.5 cm×6.5 cm,其中8例切取时携带了掌长肌腱,肌腱直接与受区肌腱缝合修复,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皮内美容缝合。术后定期手外科门诊复查和微信联系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无明显臃肿,修复后手指的运动、感觉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腕橫纹穿支皮瓣,皮支血管恒定,切取简单,皮瓣外形美观,供区瘢痕隐蔽,疗效较为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