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组染色体多态性在年龄、性别上的分布情况及对生长发育、生殖的影响和相应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送检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13 500例外周血标本进行培养、染色体制备及分析,从中筛选出90例D组染色体多态性标本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在90例D组多态性标本中,共检出6种核型,其中pstk+49例,占54.44%;ps-14例,占15.56%;ps+13例,占14.44%;cenh+8例,占8.89%;inv4例,占4.44%;pss2例,占2.22%。在D组多态临床效应中不孕不育45例,占50%,其次为发育异常30例,占33.33%。D组多态性的人群分布中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分布以21~30岁为主,共45例,占比50%,其次为0~10岁,29例,占32.22%。结论在90例D组多态性标本中,共检出6种核型,以pstk+最多见,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ps-、ps+、cenh+、inv、pss;其临床表现多样,以不孕不育为主,其次为发育异常;人群分布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分布以21~30岁为主,其次为0~10岁。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学意义在临床试验结果解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时,临床意义的评估常被忽略,本研究尝试提出一种简单且明确的试验结果新分类方法,重点针对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的试验,评估其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以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公布结果的临床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荟萃流行病学方法,提取研究水平的特征变量。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试验设计阶段假设的目标效应值及试验结果所得的观察效应值,基于两者间的差异,对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的试验进行细分,识别出临床意义可能不充分的研究;并基于检验把握度的理论提出阈值,作为对该类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12项临床试验多发表于顶尖专业期刊、具有较高的研究设计与报告质量;观察效应值与目标效应值间有一定相关性(r=0.892),但基于两者间的差异,并聚焦获得了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的7项试验,其中被分类为临床意义不充分的共2项,按ACC和ESC公布的试验进行划分,有统计学意义却可能无临床意义的研究各1项(1/3和1/4)。结论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结果的试验,仍有必要对其临床意义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将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结合的分类标准及在其基础上对临床试验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辅助研究者识别因临床意义不充分导致的潜在风险,为临床研究结果的合理解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2020—2021学年240名研究生就线上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单选题结果进行分析,采用logit联接函数的广义估计方程对每个多选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多选题的每个选项进行分析。结果从学习状况看,相比于统招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按时听课难度大(OR=2.931,95%CI:1.435~5.986),课后复习时间长(OR=2.077,95%CI:1.249~3.454)。从学习过程看,博士研究生比硕士研究生对课后作业的整体要求更高(OR=1.792,95%CI:1.345~2.388),在职研究生比统招研究生希望有更多的教学环节(OR=1.501,95%CI:1.126~2.001)。从学习收获看,博士研究生各方面收获更大(OR=3.936,95%CI:2.150~7.205)。对于线上教学所占比例,在职研究生更倾向于线上部分占有更大的比例(OR=2.994,95%CI:1.727~5.021)。上述各种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在学习时间分配、对课后作业的要求、线上线下组合比例的需求以及学习后的收获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进行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时,应该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强制降解试验,对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两种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加速稳定性可比性研究。方法取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单次收获液和原液各3批于25 ℃保存10 d,疫苗成品3批于37 ℃保存10 d。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和企业标准进行病毒滴度检定。利用Minitab 19软件比较两种工艺产品的病毒滴度降解曲线。结果所有样品的降解曲线均符合麻疹病毒的热敏感性。细胞工厂和转瓶工艺制备的疫苗单次收获液第1组病毒滴度分别下降1.51和1.56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 CCID50)/ml,第2组均下降1.33 lgCCID50/ml,第3组均下降1.54 lgCCID50/ml,原液分别下降1.20和1.43 lgCCID50/ml,成品分别下降1.33和1.30 lgCCID50/ml。2种工艺产品的降解曲线相似。结论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工艺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具有相似的加速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方法学检测糖类抗原242(CA242)结果的可比性,以评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CA242是否能够满足临床的需求。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新指南EP9-A3文件要求,收集2018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患者检测剩余的新鲜血清标本100例,以Fujirebio Diagnostics AB的酶联免疫法为参比方法,安图生物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为评估方法,对2种方法检测CA242的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移评估。选择Passing-Baklok回归方法进行线性拟合,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4.31~295.63 U/ml范围内,2种方法学的CA242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1,截距0.652)。参比方法和评估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75±6.69)U/ml比(56.11±6.86)U/ml,t=0.246,P=0.806]。将CA242的医学决定水平25.00 U/ml代入选取的最佳回归模型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的相对偏移3.52%,<1/2TEa±12.5%(TEa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审允许总误差),满足要求。结论安图生物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Fujirebio Diagnostics AB酶联免疫法检测CA242结果具有可比性,满足临床需要。
简介:摘要针对当下卫生统计学课程面临的教学瓶颈,对SPOC混合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度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单纯网络教学的局限性,以及SPOC混合教学的优势。从教学准备、教学开展、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索了卫生统计学课程SPOC混合教学的构建。根据每名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专业背景与认知风格等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简介:摘要脊柱感染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明确感染类型十分重要。通过对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和归纳了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鉴别意义。病变部位为胸椎、骨破坏明显、后凸角度大、椎体内形成脓肿,增强MR扫描显示椎体内局灶性混杂信号、椎旁形成光滑的薄壁脓肿、累及3个节段及以上者,倾向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对于发生于腰椎、椎间盘内脓肿形成,MR增强扫描显示椎间盘周围强化、椎体均匀强化、关节突关节异常信号,则更倾向于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现状,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差异。方法2019年3月至6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4级~2018级几个专业不同学制(包括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1 348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测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查不同特征学生一般能力差异;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一般能力的影响。结果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总分(166.74±20.35)分。不同特征医学本科生总分如下:少数民族比非少数民族[(164.41±21.11)分比(167.37±20.10)分]、党员比非党员[(180.28±17.60)分比(165.83±20.21)分]、有运动比无运动[(170.06±19.80)分比(157.77±19.11)分]、学校选择为本人意愿比非本人意愿[(167.56±20.08)分比(157.45±21.80)分]、专业选择为本人意愿比非本人意愿[(167.25±20.64)分比(162.99±17.70)分]、有干部经历比无干部经历[(168.46±20.11)分比(165.16±20.46)分]、认为自己就业前景良好比较差[(168.61±19.67)分比(160.37±21.32)分]、城市生源比农村生源[(167.97±20.84)分比(164.15±19.0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因素作用从大到小为运动、党员、就业前景、学校选择、生源地、民族。结论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水平较高,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且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聚类分析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潜在临床亚型及相应临床特点,探讨不同亚型间可能的低觉醒阈情况差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就诊的154例OSA患者,纳入20种主诉症状、6种合并症,及2种量表进行聚类分析,并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征及低觉醒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聚类分析分为3组:睡眠紊乱组37例(24.02%)、日间嗜睡组49例(31.82%)和轻微症状组68例(44.16%)。睡眠紊乱组以入睡困难及影响睡眠质量等主观症状的情况多见,与其他2组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高,睡眠效率较日间嗜睡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8.65%存在低觉醒阈的情况。日间嗜睡组以突出的嗜睡症状为主要表现,与其他2组比较,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高,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最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存在低觉醒阈的情况最少(32.65%)。轻微症状组较其他2组各类症状发生率、ES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存在低觉醒阈的可能性高(54.41%),但与睡眠紊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由聚类分析获得的不同组OSA患者表现为不同临床特征,且各组间存在觉醒阈差异表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不同亚型OSA患者的特点,指导个体化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知识要点型和知识提纲型课前预习指导方式时学生的反馈情况。方法将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共126人,按宿舍号随机分配进两组。课前通过"雨课堂"分别给两组学生分发知识要点型和知识提纲型预习指导资料辅助其课前预习。采集预习指导材料利用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对所接受预习指导方式的评价。本研究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知识要点型组的课前预习材料总体完成率低于知识提纲型组(62.78% vs. 80.30%,P<0.001)。知识要点型和知识提纲型两组学生满意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89.50和9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总体上,61.90%(78/126)的学生非常喜欢或喜欢接受课前预习指导,75.40%(95/126)的学生认为指导对课堂学习有帮助或很有帮助,62.70%(79/126)的学生认为指导对课前预习效率的提升效果很高或较高,两组学生在此3方面的等级评价结果相近。结论两种课前预习指导方式均可行、有效,知识提纲型组学生的预习完成率优于知识要点型组,教学中可考虑优先使用知识提纲型预习指导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一般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中国一般人群营养素养的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内容效度检验法确定一般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内容,邀请13名人群营养、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13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以及内容效度评价结果,并最终确定入选条目。结果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为92.3%,专家积极性好;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96,内容效度检验中,各条目相关性内容效度指数均≥0.83,kappa值均>0.74,评价水平均达到优秀。第2轮咨询结束后,条目均在纳入标准范围内,最终入选3个维度(基本知识与理念、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和10个主题(基本营养理念、食物分类与营养知识、健康体重、饮食行为与文化、平衡膳食、运动健康、食物估量、营养信息获取与决策、营养安全、体重管理),共计25个条目。结论通过内容效度检验建立中国一般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入选专家代表性好,积极性、权威程度高,内容效度评价结果好,均达到了相关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对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在医学研究生中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条目特征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北京市6所综合三甲医院的1 02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α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内部一致性,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索量表的维度结构,使用等级模型的项目反应理论对量表10个条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参数估计。结果量表的整体克朗巴赫系数为0.92。平行分析主成分法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支持GSES的单维性结构。10个条目的区分度为1.82~3.65,难度为-3.51~1.66,且呈单调递增。该量表在医学研究生中的最大测验信息量为19.16。结论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测量精度,在医学研究生调查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具体条目的难度偏低,可进一步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