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2019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北京大学2016级、2017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及2011级、2012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25人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以下简称学生)利用非工作时间参加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学习一周。所有学生在参加本研究之前均已接受CBL的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培训,临床实习均在8个月以上。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使用在线学习系统及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的方便性、是否可以提高思辨能力和是否有利于提高接诊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学习系统的差别。结果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与CBL的传统的(非在线)学习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方便性[(4.20±0.82)分比(3.80±0.4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学生对2个学习系统之间评价得分为[(4.06±0.89)分比(3.84±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系统与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相比,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接诊能力[(4.00±0.82)分比(3.76±0.4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此处,72.0%(18/25)以上的学生接受并愿意继续使用在线学习系统,40.0%(10/25)的学生愿意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学习。结论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具有良好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大部分学习者可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费曼学习法在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5月,采用随机数法从徐州医科大学2017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中抽取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牙体预备的评分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随机数法将45名学生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5名学生。A组学生采用费曼学习法进行学习,他们首先接受口腔医学院教师的牙体预备教学,随后A组学生依次对B组、C组学生进行带教。教学结束后,A组学生再进行一次牙体预备教学,记为A+组。采用数字化评估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A组、B组、C组和A+组学生的牙体预备成绩采用迪凯尔(DHC 220)系统进行数字化评估。问卷调查在教学完成后进行,调查对象为3组学生。学生的牙体预备成绩先进行方差分析,随后采用LSD-t检测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问卷调查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 H测试法,比较不同组学生对5个条目的回答是否相同。结果各组学生牙体预备的评分:A组学生(74.6±4.7)分,B组学生(73.7±6.4)分,C组学生(74.1±6.4)分,A+组学生(84.4±5.3)分。各组学生评分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88,P<0.05),进一步采用LSD法两两比较得知,A+组学生的评分结果优于其他各组学生,A+组与A组、B组和C组的评分结果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学生成绩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的5个条目中,有2个条目的回答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条目2"新的学习方法是否对提高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有帮助"(χ2=15.724,P<0.05)和条目4"新的学习方法是否提高了你非专业方面的能力"(χ2=11.161,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中应用费曼学习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共1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旁教学,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参加管床值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标准化病人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评分制问卷调查来采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系统问诊[(15.23±3.15)vs.(13.56±3.54),P=0.008]、体格检查[(17.24±4.23)vs.(10.32±3.75),P=0.000]、基本操作[(17.32±2.58)vs.(13.22±3.65),P=0.000]等各项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8.25±1.04)vs.(4.82±0.93),P=0.000]、沟通能力[(6.22±1.12)vs.(5.59±0.89),P=0.001]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改善留学生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学生参与理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6月,选择北京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回顾性了解医学生在医预、基础、临床教育阶段的学生投入与院校投入状况。拟合多水平模型分析学生投入与院校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学生投入变量中,元认知策略(β=0.058,P<0.01)、情感投入(β=0.040,P=0.013)、课余学习投入(β=0.006,P<0.01)会对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产生影响,且这些影响不随学业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科研活动投入对GPA的影响与学业阶段有关,从医预、基础到临床教育阶段,科研活动投入的效应由负转正。院校投入变量中,只有设备设施对GPA产生影响,其效应在医预和基础阶段为负,而仅在临床阶段为正。结论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和情感投入促进提升学业成绩;院校硬环境本身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学生竞赛管理问题,考试诚信问题等,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学生信任管理方案,该方案以学生在校行为表现为基础,以信任值为根本,以区块链为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信任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高校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学生竞赛管理问题,考试诚信问题等,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学生信任管理方案,该方案以学生在校行为表现为基础,以信任值为根本,以区块链为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信任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高校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的26 778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剩菜剩饭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剩饭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学生的剩饭率为54.93%(14 709名),11.87%(1 743名)的学生每周有6~7 d剩饭,54.20%(7 957名)的学生剩饭只剩一点点。主食的剩饭率最高(29.78%),其次为蔬菜和肉类。剩饭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吃这种食物(3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19,95%CI:1.13~1.25)、初中生(OR=1.17,95%CI:1.11~1.25)、住宿生(OR=1.06,95%CI:1.00~1.12)、低经济水平(OR=1.06,95%CI:1.00~1.12)、父母均外出打工(OR=1.22,95%CI:1.13~1.30)、上健康教育课(OR=1.70,95%CI:1.40~2.06)、企业供餐(OR=1.89,95%CI:1.71~2.07)、学校食物没有家里的好(OR=1.89,95%CI:1.78~2.00)的情况下,学生餐剩饭率更高(均P<0.05)。结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现象较普遍,且剩饭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减少食物浪费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