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在复发精神分裂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复发精神分裂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维持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SDSS评分、SQL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复发精神分裂患者临床症状,较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日记式心理教育 复发性精神分裂症 心理治疗 应用效果
  • 作者: 刘富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614300
  • 简介:精神分裂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致病原因,若是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异常便需要警惕是否出现精神分裂。大多数人患精神分裂是从青壮年开始的,病情发展缓慢,若是没有及时发现进行有效的治疗,便会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加重精神分裂,所以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化的疾病或者出现衰退的情况,部分精神分裂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会痊愈或者保持基本痊愈的状态。精神分裂患者的意识是清晰的,智能也基本正常,只是会在发作时出现不符合逻辑的联想、妄想、思维松散、情感表达出现问题或者社会功能出现缺失、损害等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亚型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分裂断裂基因1(DISC1)rs4658971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的关系,及首发少年精神分裂患儿DISC1基因rs4658971位点多态性与脑结构的关系。方法1.选择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77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及516例健康儿童少年,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其DISC1基因rs4658971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精神分裂患者与健康儿童少年DISC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2.选择118例首发、病程≤12个月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和101例健康儿童少年进行3.0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采用协方差(年龄作协变量)分析不同DISC1基因型患者的颅脑结构。结果1.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与健康儿童少年比较,DISC1基因的rs4658971位点基因型频率(TT 6.6%比5.2%,TC 37.4%比38.4%,CC 56.0%比5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63);等位基因频率比较(C 74.70%比75.58%,T 25.30%比24.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2.与健康儿童少年比较,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的第三脑室横径扩大[(4.68±1.41) mm比(4.06±1.3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4,P=0.004);侧脑室前脚间距、尾状核头部宽度、海马厚度均缩小[(30.69±2.51) mm比(32.02±2.41) mm]、[(8.17±1.01) mm比(9.22±1.14) mm]、[(8.93±0.97) mm比(9.93±1.1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40.201、44.650,均P<0.001)。用协方差分析(用年龄作协变量)显示,DISC1 CC基因型患者与CT+TT基因型患者之间尾状核头部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3±0.85) mm比(7.39±0.61) mm,F=41.376,P<0.001]。结论首发少年精神分裂患儿存在多个脑结构改变,患者DISC1基因rs4658971位点等位基因T携带者可能与尾状核头部缩小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儿童少年 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 简介:摘要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端粒常被用来作为整个生物体衰老的标志,且端粒功能障碍与精神分裂发病相关。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患者较健康人白细胞端粒长度缩短,端粒酶活性下降,且已有研究者发现了与精神分裂相关的端粒酶基因。本文就精神分裂与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基因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相关的遗传病理机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端粒 端粒,末端转移酶 端粒酶基因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是一类病因未明确的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核心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的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认知受损的程度,特别是执行功能。脑影像学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及代谢改变,既往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脑结构异常可能是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病基础之一,通过学习探究脑影像学,可以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的生物学标志物,并应用到精神分裂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本文通过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方面来探究精神分裂执行功能与脑影像的关系,发现精神分裂患者在脑影像学上较健康人群发生改变,主要表现有前额叶形态异常,海马体积减小,脑白质完整性受损,前额叶等皮层激活减少,脑网络传递异常,大脑谷氨酰胺、多巴胺代谢紊乱等,且执行功能受损与其改变存在相关性。通过研究这些精神分裂执行功能脑影像学的改变,未来可以探究出新的精神分裂生物学标志物,精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执行功能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近期研究发现人体内高水平胆红素与精神分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新生儿时期高水平胆红素可增加成人罹患精神分裂的风险,合并高胆红素血的成年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更重。与其他类型精神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相比,精神分裂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普遍更高,并且这些较高水平的胆红素与精神分裂的急性发作、阳性症状及不良预后相关。本文现综述胆红素与精神分裂的关系及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精神分裂的发病机制及辅助诊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胆红素 精神分裂症 中枢神经系统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住院时间≥1年)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医院精神卫生事业转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2019年住院的475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住院时间≥1年者纳入长期住院组,将<1年者纳入短期住院组。从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取患者一般资料和住院信息,并进行评估性访谈,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期住院组患者251例,占用医院总床位的17.92%,以男性(64.1%,161/251)、单身(82.1%,206/251)、城镇户口(76.5%,192/251)、医保付费(95.2%,239/251)、病程>5年(96.8%,243/251)、偏执型分裂(57.0%,143/251)为主要特征。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程(OR=6.178,95%CI:2.216~17.227)、总体功能评定量表总分(OR=5.484,95%CI:3.023~9.950)、家庭照料者(OR=5.044,95%CI:2.747~9.262)、医疗付费方式(OR=4.029,95%CI:1.662~9.770)、年龄(OR=3.349,95%CI:1.962~5.714)、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得分(OR=2.939,95%CI:1.657~5.213)、婚姻状况(OR=2.544,95%CI:1.376~4.703)。结论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与病程、总体功能、自知力、家庭照料者、医保付费及人口学因素密切相关,需要家庭、医院、社会共同协作以改善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结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长期住院 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显示精神分裂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结构损伤及功能紊乱,另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患者可能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包括神经影像学等一些新的技术已被用于血脑屏障损伤的相关研究中,但应用于精神分裂中研究的仍较少。我们旨在针对精神分裂患者血脑屏障损伤的检测方法、损伤机制、免疫学及与抗精神病药影响有关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理解血脑屏障损伤在精神分裂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血脑屏障 抗精神病药 磁共振成像 细胞因子类
  • 作者: 张启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武汉市新洲区精神病医院,湖北武汉431400
  • 简介:目的:评估精神分裂患者实施MECT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精神分裂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43例,常规治疗纳入到对照组之中,MECT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展开比对。结果: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精神分裂治疗后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功能、延迟记忆评分较之于对照组得以升高,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行MECT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MECT;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一种在刺激偏离既定模式下引起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内源性成分,其作为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的研究。有研究显示MMN与早期精神疾病的诊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社会行为功能障碍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深入研究其相关机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电生理、认知和行为变化。本文中介绍了MMN在精神分裂领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诱发电位 失匹配负波
  • 作者: 陈云 张绿凤 张洪乐 汪迪 张秋伏 陈娆 褚鸷 胡思帆 孙洪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100191,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驻马店 463000,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聊城 252000,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2208,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北京 101101,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北京 100121,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北京 100035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及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患者269例,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自杀风险模块等评估。基于PSQI总分>5分为低睡眠质量的评定标准,将患者分为低睡眠质量组和正常睡眠质量组,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并采用Spearman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精神分裂住院患者低睡眠质量的发生率约为44.6%(120/269)。相比于正常睡眠质量组,低睡眠质量患者中有饮酒史、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和当前自杀风险的比例更高,BPRS总分及因子分(思维障碍、焦虑抑郁、敌对猜疑和激活性)、PHQ-9和GAD-7得分更高(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SQI总分与BPRS总分(r=0.323)、PHQ-9得分(r=0.553)、GAD-7得分(r=0.456)及当前自杀风险等级(r=0.320)显著正相关(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饮酒史(OR=2.897,95%CI:1.002~8.372)、服用BZDs(OR=3.181,95%CI:1.548~6.534)、思维障碍(OR=1.563,95%CI:1.015~2.406)、共患抑郁(OR=4.968,95%CI:1.869~13.202)及当前自杀风险(OR=2.496,95%CI:1.360~4.581)与低睡眠质量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住院患者低睡眠质量常见,有饮酒史、服用BZDs、思维障碍、共患抑郁和当前自杀风险是低睡眠质量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精神症状 自杀
  • 简介:目的:精神卫生全程服务的作用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在某段时期诊治的200位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对这二百位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分组实验,一百位为干预组,剩余的一百位为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差值的比较,在实施干预之前,两组精神分裂患者的评分并没有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实施不同的服务干预之后,两组精神分裂患者的评分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干预组的下降数据比对照组的数据还要大,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这两组数据之中,干预组的精神分裂患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评分都要比对照组的精神分裂患者要高。结论:对于精神分裂患者实施精神卫生全程服务都可以缓解治疗的临时症状,也能帮助其快速地恢复身体健康,使生活能够自理和独立,早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标签: 精神卫生全程服务;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
  • 简介:摘要注意力是感知外部世界非常重要的能力,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当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度集中时,工作记忆、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等其他认知功能均会受到不良影响。精神分裂患者存在严重的注意障碍,这一功能受损使患者无法顺利完成工作、学习任务,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注意障碍纵贯精神分裂整个病程,且目前还没有针对注意障碍的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抗精神病性药物的广泛应用,未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注意障碍,但其不良反应会加重患者的注意缺陷,导致患者学习、探索新鲜事物的能力受到损害。精神分裂患者注意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标记是当前研究的关注热点。白质纤维束是连接注意网络、维持脑部三维结构的重要纤维通路,既往研究认为注意障碍可能与连接各个脑区的白质纤维束异常有关,尤其是胼胝体、扣带回、上纵束、额枕束等白质结构完整性的异常与精神分裂患者注意障碍有显著关联。本研究将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综述精神分裂患者注意障碍与脑白质结构的关系。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注意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方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幻听症状、生活质量以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经系统治疗后仍伴有幻听的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分为管理组、音乐组和常规组,管理组35例,音乐组33例,常规组36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管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幻听症状管理进行干预;音乐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干预。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精神分裂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在基线处、干预第5周、干预第10周、干预第15周等4个访视期对三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基线处三组患者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5 w的随访,随着时间的变化,管理组在幻听、生活质量评分的降低,以及在自知力评分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音乐组和对照组;音乐组在幻听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上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幻听症状管理、音乐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幻听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前者优于后者;此外,幻听症状管理对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幻听 症状管理 音乐治疗 重复测量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信息-动机-行为(IMB)模型引导精神分裂患者知信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109例的资料,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采用IMB模型引导知信行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问卷(MAQ)、注意控制量表(ACS)、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阳性症状评分[(10.15±2.20)分]、阴性症状评分[(11.49±2.38)分]和PANSS总分[(64.22±9.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8±2.71)分、(14.72±2.45)分、(72.57±9.58)分(t=7.50、6.96、4.58,均P < 0.001);研究组MAQ评分[(1.09±0.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0.39)分(t=5.66,P < 0.001);ACS[(62.20±7.31)分]、APGAR[(11.26±2.24)分]和PSP[(52.02±5.5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5±6.68)分、(9.80±2.13)分、(48.78±5.31)分(t=5.51、3.46、3.11,均P < 0.05)。结论IMB模型引导知信行干预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注意控制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其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 信息-动机-行为 服药依从性 注意控制 家庭关怀 个人与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依赖量表评估、正确的心理疏导、相关的药物治疗等措施,缺乏量化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以评估疾病进程。该文在荟萃大量文献、临床相关共识、指南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循证的精神分裂潜在实验室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如遗传学标志物、神经递质、神经发育相关蛋白、肠道菌群等,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在该领域未来的应用拓展方向,以期为精神分裂早期精准诊断、治疗、预后康复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实验室检测 遗传学标志物 神经递质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有氧运动对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谷歌学术网,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20年9月14日。通过检索词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文献中基本人口学特征、干预方案、结局指标,以及认知评估的平均改变值,对没有直接报道改变值的研究,通过提取基线、干预终点和随访终点的信息计算改变值。利用Stata 14分析软件,采用Q检验衡量异质性后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采用GRADE分级系统评价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3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可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言语学习与记忆(SMD=0.42,95%CI 0.13~0.70,P<0.05)、工作记忆(SMD=0.40,95%CI 0.19~0.61,P<0.05)、处理速度(SMD=0.45,95%CI 0.10~0.80,P<0.05)、注意力/警觉(SMD=0.40,95%CI 0.04~0.76,P<0.05)和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SMD=0.43,95%CI 0.06~0.80,P<0.05),但对视觉空间记忆(SMD=-0.18,95%CI -0.70~0.33,P>0.05)的改善效果不明显。随访终点相对基线的分析中,停止有氧运动干预后2~3个月,试验组言语学习与记忆(SMD=0.52,P<0.05)、工作记忆(SMD=0.39,P<0.05)、处理速度(SMD=0.44,P<0.05)评分高于对照组,而2组注意力/警觉和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终点相对有氧运动干预终点的分析中,停止有氧运动干预后2~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RADE评价结果显示,工作记忆的证据水平为高质量,言语学习与记忆、注意力/警觉的水平为中等,处理速度、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空间记忆的水平为低质量。结论有氧运动可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对视觉空间记忆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停止有氧运动后认知功能逐渐下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 Meta分析 有氧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及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68例,且均分别于治疗前、阿立哌唑片治疗8周后接受脑电图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前脑电图检查结果,并对治疗前脑电图检查异常的精神分裂患者治疗后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者占33.82%(23/68),脑电图正常者占66.18%(45/68),P<0.05;脑电图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正常精神分裂患者不同导联脑电图δ波、θ波、α1波、α2波、β1波、β2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精神分裂患者治疗后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率(23.53%,16/68)低于治疗前(33.82%,23/68),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可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病情、判断患者疗效及评估预后的主要辅助检查项目之一,在临床诊治精神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首发 脑电图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已有大量证据支持γ振荡活动在精神分裂异常皮质环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研究靶点。近年来,听觉稳态反应作为研究精神分裂异常γ振荡的电生理指标受到了广泛关注,有研究显示40 Hz听觉稳态反应缺陷与精神分裂密切相关,故本文中对40 Hz听觉稳态反应与精神分裂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诱发电位, 听觉 γ振荡
  • 简介:摘要社会动机损伤是精神分裂患者阴性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从不同动机成分的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社会动机的损伤特征。精神分裂患者存在奖赏学习、愉快体验和决策努力分配等多个成分的社会动机损伤,涉及社会交互神经环路的多个脑区功能异常,如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纹状体等。未来研究可考虑开发新型任务范式并结合多学科技术来深入探索精神分裂社会动机异常的神经机制,为发展针对阴性症状的临床干预策略提供更多证据支撑。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动机 奖赏学习 愉快体验 努力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