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两组均进行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治疗,其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对照组健上肢及手被束缚,而研究组健上肢及手进行和患相同的镜像性运动。治疗持续4周。两组训练前后患各测评1次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UEFT),将得分提高值看作评价患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的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UEF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8,P=0.489)。治疗后,两组患儿患UEFT评分均显著提高(对照组t=1.729,P=0.049)、(研究组t=2.101,P=0.041),且研究组得分提高更为显著(t=1.833,P=0.043)。结论OT治疗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与限制健肢体活动相比,进行同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

  • 标签: 儿童 双侧训练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训练(BI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DCS组、BIT组及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tDCS组患者增加tDCS治疗,BIT组患者增加BIT治疗,联合组患者增加tDCS联合BI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L和CMCT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且联合组患者CL和CMCT分别为(23.58±1.18)ms和(12.00±0.78)ms,较tDCS组、BIT组均明显缩短(P<0.05);3组患者FMA-UE评分和FTHUE-HK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FMA-UE评分及FTHUE-HK分级分别为(41.45±5.74)分和(3.40±0.50)级,均显著优于tDCS组、BIT组(P<0.05)。结论tDCS联合BIT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双侧训练 脑卒中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起立-行走(TUGT)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TUGT短于常规组,10mMWS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屈肌60 °/s、120 °/s屈膝肌峰力矩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增加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能改善运动、步行和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渐进式功能锻炼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肢体功能及水肿程度的应用。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患常规肢体活动,观察组给予患渐进式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对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水肿程度、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采用t检验,由此对比两组患者对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水肿程度、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对照组的依从率为76.36%,观察组的依从性率为96.36%,观察组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P<0.05)。对照组轻度水肿、中度水肿以及高度水肿分别占38.18%、41.82%、20.00%,观察组轻度水肿、中度水肿以及高度水肿分别占69.09%、27.27%、3.64%,活动后,观察组患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3,P<0.05)。对照组活动后握力、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12.65±45.23) N、(134.98±6.22)°、(140.98±19.10)°、(50.60±4.33)°,观察组活动后握力、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30.99±41.60) N、(139.70±8.54)°、(149.33±15.24)°、(53.10±4.17)°,两组化疗后握力、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低于同组化疗前,观察组化疗后握力、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03、2.213、0.808、3.313、0.572、2.534、0.666、3.084,P<0.05)。结论患渐进式功能锻炼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降低水肿程度,同时促进提升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 化疗 肢体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骨桥助听和骨导助听(一骨桥+对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佩戴ADHEAR。单骨桥及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骨桥与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骨桥及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骨桥与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骨桥植入及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骨桥植入和一骨桥+对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骨导助听较单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MEDLINE、RNAO、Nursing Consult、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预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347例。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均数差(MD)为5.00,95%可信区间(95%CI)3.50~6.49,Z值为6.55,P<0.01]与上肢动作功能(MD值为9.66,95%CI 3.74~15.59,Z值为3.20,P<0.01),提高肌力(SMD值为0.91,95%CI 0.49~1.32,Z值为4.23,P<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值为0.84,95%CI 0.42~1.26,Z值为3.89,P<0.01),但对肌痉挛无明显作用(MD值为-0.08,95%CI-0.47~0.31,Z值为0.39,P>0.05)。结论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动作、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肌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脑机接口 脑卒中 肢体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MEDLINE、RNAO、Nursing Consult、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预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347例。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均数差(MD)为5.00,95%可信区间(95%CI)3.50~6.49,Z值为6.55,P<0.01]与上肢动作功能(MD值为9.66,95%CI 3.74~15.59,Z值为3.20,P<0.01),提高肌力(SMD值为0.91,95%CI 0.49~1.32,Z值为4.23,P<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值为0.84,95%CI 0.42~1.26,Z值为3.89,P<0.01),但对肌痉挛无明显作用(MD值为-0.08,95%CI-0.47~0.31,Z值为0.39,P>0.05)。结论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动作、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肌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脑机接口 脑卒中 肢体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引导式自我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自我康复训练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我引导式康复训练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引导式自我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主要后遗症之一,常规平衡康复训练多以单任务训练为主,其治疗效果难以满足患者在生活中同时执行多项任务的需求。任务训练是指同时执行两项涉及运动或认知任务的训练。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 标签: 脑卒中 双任务 平衡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下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8例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女35例,年龄27~8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声带后端切断术。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47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上气道阻塞均未复发。89.58%(43/48)患者重建了可靠的有效气道,88.89%(40/45)患者成功拔除套管,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时间1个月。吞咽功能恢复率为97.92%(47/48),95.35%(41/43)患者获得满意的发音。结论内镜下声带切断术可以建立可靠有效气道,并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吞咽、发音功能,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微创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声带麻痹 耳鼻喉外科手术 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 气道重建成功率 拔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垫配合握力球训练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TR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上肢垫配合握力球训练措施。观察术肢体肿胀程度、肿胀消除速率、疼痛评分、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术肢体肿胀消退值、疼痛评分、指端SaO2,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TRI患者术后肢体采用上肢垫配合握力球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术肢体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 标签: 握力球训练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教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康信念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量表评分[(21.69±3.02)分]高于对照组[(17.86±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 < 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7.95±2.21)分]低于对照组[(11.83±1.89)分],MBI评分[(60.34±6.18)分]高于对照组[(45.73±5.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3、-11.21,均P < 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上肢[(31.09±4.23)分]和下肢[(23.47±1.98)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5.87±2.76)分、(18.54±3.24)分](t=-6.53、-8.21,均P <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功能[(65.42±4.28)分]、社会功能[(62.34±2.56)分]、躯体功能[(64.34±6.19)分]和认知功能[(62.34±3.28)分]均高于对照组[(53.27±4.71)分、(50.72±3.45)分、(52.39±5.45)分、(51.63±3.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7、-17.10、-9.16、-13.76,均P < 0.05)。结论健康信念教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脑梗死 颅神经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 生活方式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异时性肾盂癌患者,女,55岁。2011年因左侧肾盂癌行左肾输尿管切除术,2014年因血尿确诊为右肾盂癌,先后接受右侧输尿管镜肾盂肿瘤钬激光剜除术、右侧肾盂部分切除+肾造瘘术+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2018年因右侧肾盂癌复发行根治手术,术后每周血液透析3次,术后随访17个月无肿瘤复发。本例采用多种微创和药物治疗,实现了控制肿瘤的前提下对肾功能的保护,延迟透析53个月,可为高级别肾盂癌的保肾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肾脏疾病 双侧 尿路上皮肿瘤 保肾手术
  • 简介:摘要声带麻痹是儿童中第二常见的先天性喉部异常,主要表现为喉鸣、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声带麻痹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气管切开术。其他方法包括声带后部分切除、杓状软骨切除、环状软骨裂开术等。最近研究报道声带外移固定术,这个较新的方法具有潜在优势,可以避免损伤喉部的解剖结构,等待声带自发性恢复。本文就儿童声带麻痹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声带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影响情况。方法选取61例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进行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干预,比对护理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7%比70.00%),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梗塞患者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可有效提高其肢体功能恢复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老年脑梗塞 肢体功能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步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及步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保定泰和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步行训练,试验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时长与频次的认知-步行任务训练。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用E-Prime软件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包括Flanker任务、1-back任务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三个子测试,记录各个测试的反应时;记录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的分值变化;计算10 m步行测试(10 m Walk Test,10MWT)时的单任务步行时间、连续减3运算时的任务步行时间以及任务步行时间成本。最后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试验组(26.39±1.90)分与(24.42±2.69)分,t=10.824,P<0.001;对照组(25.45±1.77)分与(24.61±2.16)分,t=7.325,P<0.001],并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049,P=0.04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执行功能三项测试用时较干预前显著缩短[Flanker任务:试验组(752.38±178.28) ms和(939.42±260.11) ms,t=10.467,P<0.001;对照组(863.40±227.86) ms和(951.67±265.93) ms,t=8.140,P<0.001。1-back任务:试验组(983.31±314.16) ms和(1242.10±444.77) ms,t=10.386,P<0.001;对照组(1186.89±293.80) ms和(1238.27±305.95) ms,t=9.569,P<0.001。More odd shifting任务:试验组(1121.29±260.17) ms和(1362.32±352.80) ms,t=13.084,P<0.001;对照组(1255.81±269.41) ms和(1351.37±287.46) ms,t=8.550,P<0.001],并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Flanker任务:t=-2.198,P=0.032;1-back任务:t=-2.691,P=0.009;More odd shifting任务:t=-2.044,P=0.04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成绩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单任务步行用时:试验组(20.71±9.61) s和(26.10±13.88) s,t=6.312,P<0.001;对照组(22.42±9.60) s和(25.62±10.97) s,t=13.009,P<0.001。任务步行用时:试验组(22.73±10.28) s和(31.64±16.07) s,t=7.931,P<0.001;对照组(28.30±11.72) s和(31.89±13.65) s,t=9.348,P<0.001。任务步行成本:试验组(10.32±6.87)%和(23.26±11.40)%,t=10.602,P<0.001;对照组(27.39±7.38)%和(24.94±7.48)%,t=2.719,P=0.011]。试验组任务下的10 m步行测试用时较对照组短(t=2.027,P=0.047);试验组任务步行时间成本低于对照组(t=9.583,P<0.001)。结论认知-步行任务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相较于常规步行训练更有助于患者执行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双任务 执行功能 步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化构音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疗效。方法选取52例FAD化构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化构音语音特点并进行针对性语音训练(包括基础训练、舌位稳定训练、舌位诱导训练、引导送气居中训练等)。结果入选患者舌尖前音(71.2%)、舌尖后音(63.5%)、舌面音(61.5%)化构音比例较高,其次为舌尖中音(17.3%)及双唇音(13.5%);FAD化构音可合并不送气化、辅音置换等错误发音方式。入选患者经15~50课时针对性语音训练后,通过朗读普通话声韵母及音节表发现其化构音字数由训练前(90.35±41.59)个减少至训练后(10.37±7.81)个,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FAD患者化构音主要涉及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化构音可合并其他异常发音方式;基于化构音发生机制采取综合性语音训练方法是纠正FAD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侧化构音 语音特点 语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