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哺乳体位与新生儿寻乳方式对产妇乳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初产妇23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干预组指导产妇采用半躺式结合新生儿自主寻乳的方式给新生儿哺乳;对照组在哺乳时仍采用摇篮式或卧式,由产妇或旁人协助将乳头送到新生儿口中进行含接。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第3天时乳头疼痛和损伤、产妇哺乳舒适状况、新生儿含接姿势。结果干预组产妇乳头疼痛和乳头损伤发生低于对照组(χ2=13.03、11.64,均P < 0.05);干预组新生儿含接姿势正确率[73.91%(85/115)]高于对照组[61.74%(71/115)](χ2=3.90,P < 0.05),干预组产妇舒适状况得分[(84.57±6.77)分]高于对照组[(81.81±6.60)分](t=3.13,P < 0.05)。结论半躺式母乳喂养结合新生儿自主寻乳能有效减少乳头疼痛率的发生,提高产妇哺乳舒适感。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化,油气勘探开发从陆地转入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水,甚至超深水,深水钻井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ROV(RemotelyOperatedVehicle)在半潜式钻井平台对深水钻井的辅助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介绍了ROV在深水钻井作业中的基本应用,对常规深水钻井中ROV作业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是一种慢性功能性前庭障碍,主要表现为超过3个月的持续非眩晕性头晕、不稳,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本文主要围绕上述内容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CEH)静态整体姿势评估方法,量化其评估结果,进一步证明异常姿势与CEH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3例头痛、头晕、头闷、头麻患者为有症状组,根据临床症状再分为2组,其中41例姿势异常的CEH患者为A组,32例姿势异常的非CEH伴头闷、头晕、头麻症状患者为B组;同时招募3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症状患者作为无症状组(C组)。使用全身姿势矫正与功能训练系统对3组患者的静态整体姿势进行记录,与理想身体姿势进行对比,并采用"静态整体姿势简易评分"(简称"姿势简易评分")量化评估结果。结果3组间"姿势简易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患者的"姿势简易评分"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记录静态整体姿势,并与理想身体姿势进行对比的方法适用于CEH的静态整体姿势评估,且"姿势简易评分"可以量化评估结果,进而证明了异常姿势与CEH有关,姿势越异常,越可能出现临床症状,越容易患CEH。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左半肝内胆管结石的2年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三家医院收治的87例左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将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LLH)的45例患者纳入LLH组,接受开腹左半肝切除术(OLH)的42例患者纳入OLH组。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LH组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比OLH组长,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OLH组短,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OLH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LH相比,LLH治疗左半肝内胆管结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进程,但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及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解密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采取良肢位摆放、肩关节主被动活动、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治疗为每日4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治疗组接受姿势解密技术治疗,通过评价肩关节复合体、胸椎、腰椎和骨盆带中立位姿势,找到处于异常位置的关节和肌肉,将调整其结构和功能,治疗为每日4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2.00±2.29)分]、MBI[(78.65±17.99)分]和FMA[(46.30±10.20)分]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7.50±0.89)分、(43.75±13.85)分和(24.10±9.13)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VAS评分(4.90±1.02)分、MBI评分(63.25±11.15)分和FMA评分(37.00±9.5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姿势解密技术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并改善上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下肢姿势矫正训练及康复护理,为临床矫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姿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康复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及下肢姿势矫正护理。护理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膝-踝关节协调性指数。结果康复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康复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右足着地之外,两组患儿相应的肢体与步态各关键点膝-踝关节协调性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行下肢姿势矫正训练及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肌张力、提升肌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在成人-成人或成人-大体重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完成的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劈离式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相关预后。结果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受者包括3例成人和1例大体重儿童(45 kg),年龄范围14~48岁,体重范围45~61 kg,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别为21、12、41和30分。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0.85%~1.35%。冷缺血时间457~650 min,手术时长460~575 min。4例患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顺利,均未出现小肝综合征。随访至术后6个月,其中1例出现胆道吻合口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胆道狭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后反复胆道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在严格病例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握式输液托具在手部静脉置管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骨一脊柱外科2019年7~9月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手部静脉置管输液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2019年10~12月应用半握式输液托具进行手部静脉置管输液的17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外周静脉置管输液通畅检查表和患者输液满意度评价表对两组的输液通畅情况和输液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部静脉置管输液患者的外周静脉置管输液通畅率和输液满意度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该科设计的半握式输液托具能有效提升手部静脉置管输液患者的输液通畅率和输液满意度。
简介:摘要尽管人类替换恒牙的牙板在胚胎时就已经形成,但直到6~12岁期间才进行乳恒牙替换,这种替换恒牙时空启动的调控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因以往牙发育研究多以啮齿类动物为研究模型,没有乳恒牙替换,无法进行人类乳恒牙替换相关研究。本课题组经过10余年努力,创建小型猪牙发育研究平台,利用此大型动物模型开展乳恒牙发育替换模式和机制研究。明确了小型猪乳恒牙替换的时空发育模式,进一步的牙替换机制研究表明,乳牙发育速率快于颌骨产生的组织内生物应力;该应力上调乳恒牙之间间充质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Wnt信号,抑制替换恒牙牙板发育,使替换恒牙牙板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该分子表达模式在人乳恒牙牙胚之间间充质内得到验证;乳牙萌出释放组织内应力引起Wnt信号从间充质转位至恒牙上皮启动恒牙发育。由此发现了组织内应力调控乳恒牙替换的机制,提出"组织内应力调控牙齿替换"学说。乳恒牙替换模式及调控机制的发现为通过调控生物力学及Wnt通路实现器官发育与再生提供了科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C2段脊神经鞘瘤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C2段脊神经鞘瘤患者,均采用半-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对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结果所有1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其中包括8例为哑铃型肿瘤,4例为小型球型肿瘤,术后及随访期内(6~36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发生。结论半-半椎板入路手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骨性结构及脊柱稳定性,为C2段脊神经鞘瘤的切除提供足够的空间,可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技术应用于成人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的疗效并比较左半供肝(LHG)和右半供肝(RHG)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25例fSLT的供受者资料。13例fSLT供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M(IQR)]38(19)岁(范围:25~56岁),身高168(5)cm(范围:160~175 cm),体重65(9)kg(范围:50~75 kg)。25例受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 52(14)岁(范围:35~71岁);原发性肝癌1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10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9)分(范围:7~23分)。按供肝类型将受者分为LHG组和RHG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技术特点。随访截至2022年1月。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按LDLT技术实施原位完全左右半肝劈离,获取有效左半供肝和右半供肝13对,获取时间230(53)min(范围:125~352 min),获取出血量250(100)ml(范围:150~1 000 ml)。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13个LHG和12个RHG用于本中心25例等待者。与RHG组(12例)相比,LHG组(13例)女性和良性终末期肝病占比高,体重和供肝质量较轻(P值均<0.05)。总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2(0.4)%(范围:0.7%~1.9%),其中LHG组为1.1(0.5)%(范围:0.7%~1.6%),RHG组为1.3(0.5)%(范围: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管分配方面,肝中静脉主干均归LHG组,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和胆总管分配给LHG和RHG的比例分别为10∶3(P=0.009)、9∶4(P>0.05)和4∶9(P=0.027);腔静脉前期12例归LHG,后期1例分别归LHG和RHG(P<0.01)。总体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分别为240(90)min(范围:138~420 min)和50(16)min(范围:31~98 min),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4(138)min(范围:294~680 min)和 800(640)ml(范围:200~5 00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HG组3例受者的GRWR≤0.8%,术后有小肝综合征表现,经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6例(24.0%),其中LHG组4例(4/13),RHG组2例(2/12),经再手术及介入等处理好转5例,术后2周死于继发严重感染1例,术后住院病死率为4.0%,两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赖精准的供受者评估和LDLT技术的应用,成人间原位fSLT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
简介:摘要姿势控制是一项复杂的运动任务,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尤为重要。一般认为,姿势控制主要由皮质下神经网络和脊髓网络参与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皮质在姿势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额叶和顶叶。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主要是通过检测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来反映神经活动,具有方便简单、实时检测等优势,是研究脑功能连接的重要工具,且其成像深度主要在皮质表面。衰老、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的姿势控制自动化调节水平降低,其机制和表现上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fNIRS在姿势控制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姿势控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指导思路。
简介:摘要一位头胎妈妈在分娩后24小时出现左乳头疼痛,尽管尝试了乳头罩和局部涂抹羊脂膏,这种情况仍然存在。第7天,她出现左侧乳房乳腺炎,并服用氟氯西林,但是乳头和乳房仍持续疼痛,朋友建议口服益生菌,但没有效果。在母乳喂养诊所(产后6周),左乳房剧烈疼痛,右乳房也开始出现灼痛。她还担心孩子的体重增长缓慢。在检查时,她的乳头对轻触很敏感,检查结果显示婴儿有斜颈。当观察她哺乳时,在右侧可以看到良好的含接和吸吮,但婴儿的斜颈使他很难以正确的姿势含接和吸吮左侧乳头,因为太疼了,这位母亲很快把婴儿的口脱离左侧乳房。哺乳后,左侧乳头变得扁平。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邀请11名妇幼营养、妇产科学、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11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并最终确定入选条目。结果两轮德尔菲法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1.8%(9/11)和87.5%(8/9),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11)和(0.85±0.06)分;营养素养条目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03±1.24)和(4.64±0.50)分;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556(χ²=163.42,P<0.001)和0.400(χ²=64.41,P<0.001)。第2轮咨询结束后,条目均在纳入标准范围内,最终入选3个维度(基本知识与理念、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10个主题(基本营养理念、食物与营养知识、喂养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喂养行为、体重管理、辅食制作、营养信息的获取、信息识别与营养决策),共计24个条目。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入选专家代表性好,积极性、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好,均达到了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