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唇部脱毛的改进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女性脱唇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至10月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810 nm以色列飞顿半导体冰点激光脱毛仪,超级滑动式脱毛(SHR)+定点脱毛(HR)联合模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表面麻药麻醉、SHR模式哑铃形滑动(起始能量密度8 J/cm2)+HR模式(起始能量密度43 J/cm2)盖章式治疗,患者局部鼓腮配合。对照组未敷表面麻药,采用SHR模式直线往返式滑动+HR模式(起始能量密度41 J/cm2)。2组均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毛发较重一侧口角处的1 cm×1 cm部位,采用毛发分析仪计数1 m左右社交距离肉眼明显可见类似毛发数目,计算脱毛率。评价治疗效果:脱毛率≥90%为痊愈;70%~90%(含70%)为显效;40%~70%(含40%)为好转;<40%为无效。对比2组患者3、5次治疗后的脱毛率、最终脱毛率,分析治疗次数、2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情况及患者的舒适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00例,患者的年龄为(28.58±6.01)岁;对照组100例,年龄为(28.57±6.07)岁。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在年龄、皮肤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为5(5,6)次,低于对照组的7(6,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79,P<0.001)。试验组患者唇部的3次脱毛率为70.0%(68.0%,74.8%)、5次脱毛率为86.0%(83.0%,88.0%),最终脱毛率为89.0%(86.7%,90.0%),均高于对照组[40.0%(37.0%,42.0%)、72.0%(70.0%,74.0%)、86.5%(85.0%,8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次=43.986,T5次=25.151,T最终=5.547,P值均<0.001)。单次SHR治疗间断次数试验组≤2次,对照组>2次,治疗期间均无水泡及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发生。末次脱毛后均随访半年,2组口角均有稀疏的不纳入毛发计数的新生细软毛发生长,纳入计数的毛发较治疗前变细。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提高治疗能量、应用表面麻药麻醉、SHR模式哑铃形滑动、患者配合鼓腮、治疗中充分冷却保护,与传统方式比较,治疗周期更短,效率更高,患者舒适度更高。
简介:摘要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设计也是企业设备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需要有设备管理的支持。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不仅在设备使用寿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资金的保障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与高频电刀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牙龈瘤患者10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组予以半导体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半年复发率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龈沟液(GCF)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两组治愈率与随访半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及GCF、TGF-β1、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方案与高频电刀方案治疗牙龈瘤的治愈率、复发率相近,但半导体激光方案可更好地缓解术后疼痛,促进GCF、TGF-β1、IL-1β水平更快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运用半导体激光和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所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就诊的9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半导体激光组(简称激光组)、果酸组、半导体激光与果酸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组),每组30例。激光组采用MeDioStar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果酸组采用薇诺娜果酸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MeDioStar半导体激光和薇诺娜果酸联合治疗。激光组和果酸组均每2周1次,共治疗4次;联合组在果酸治疗1周后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果酸治疗和激光治疗各4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每组治疗效果,并比较3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激光组治疗有效率为66.7%,果酸组治疗有效率为70.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38)。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采取牙周牙髓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的价值。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86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86颗患牙。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牙周牙髓治疗,研究组给予牙周牙髓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5.82±5.05)ng/L、(0.95±0.12)ng/L]低于对照组[(19.03±5.11)ng/L、(1.06±0.19)ng/L](均P<0.05);研究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5.18±0.55)mm、(5.46±0.49)mm、(2.62±0.75)mm]低于对照组[(5.51±0.51)mm、(5.81±0.55)mm、(3.03±0.82)mm](均P<0.05);研究组探诊出血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P<0.05);研究组牙齿松动度评分[(0.58±0.13)分]低于对照组[(0.72±0.24)分](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中应用牙周牙髓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周指标,增强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肢体超干型静脉畸形(EVM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收治172例采用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的肢体EVM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94例。所有患者均有病变部位不同程度肿胀、疼痛,术前行MRI明确病变范围。评估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皮肤损伤、神经损伤)及死亡率,术后观察病变部位体积变化以及肿胀、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7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激光腔内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100%。皮肤灼伤2例(1.16%),治疗部位感觉异常13例(7.56%),皮下瘀斑67例(38.95%)。随访时间为(12.90±4.84)个月,随访期内163例(94.77%)病变部位疼痛缓解,111例(64.53%)肿胀缓解。术后12个月畸形病灶直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5±2.89) cm 比 (16.36±3.05) cm,t=23.879,P<0.01]。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导致的长期功能障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事件发生,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EVM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470 nm半导体激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通道止血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肾结石患者42例,分成置管组22例和部分无管化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清除率、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周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无管化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疼痛发生率和大出血等方面要低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尿外渗和术后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无管化组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短于置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70 nm半导体激光可以在PCNL术后进行通道止血,该激光在临床上的运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的100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14~41(25.62±8.35)岁,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研究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12~43(26.43±8.12)岁,给予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记录患者皮肤纹理特征变化、不良反应,并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色斑[(35.41±6.22)%比(40.16±9.37)%]、毛孔[(25.10±6.83)%比(29.65±8.40)%]、红斑[(21.05±8.42)%比(28.18±9.23)%]、紫质[(28.02±9.02)%比(32.60±10.67)%]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t=2.986、2.972、4.035、2.318,均P<0.05);第2次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44.00%(2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54.00%(27/50)、78.00%(3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11);对照组与研究组痤疮总满意度为88.00%(44/50)、100.00%(5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2,P=0.004)。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可显著改善痤疮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同时应配合规范化护理措施,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治疗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治疗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每日治疗1次,每次照射2部位,每次10 min,连续治疗2周)联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NDI、SF-36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NDI、SF-36评分分别为(2.38±1.11)分、(3.11±3.15)分、(96.81±19.1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可显著缓解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