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训练选修课程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目标,在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已经开设2年。本文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所开设的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训练选修课程为例,阐述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并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参与教学的22名学生课后考核成绩均在80分以上,其中63.6%(14/22)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所有学生成绩均及格(≥60分)。学生课后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评分高于教学前[(302.64±41.34)分比(287.95±25.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将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技能和临床案例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教学综合改革对医学生内科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成效。方法对内科轮转实习的44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并通过强化电子病历与手写病历相结合,引入形成性评价工具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全方位、多维度培养医学生内科临床思维能力。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科理论考试、病历书写竞赛成绩进行统计评价,并通过自行设计的本科生导师和实习医师调查问卷,综合评价改革成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实习医师内科理论考试成绩和病历书写评阅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师生充分肯定了临床教学综合改革对实习医师内科临床思维能力培训的积极成效。结论在内科系统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与TBL相结合的临床教学综合改革对提高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质量有积极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通过线上模拟教学进行临床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线上临床思维训练模拟教学。课前通过微信群让学生做好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复习准备,课上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教学。学生扮演门诊医生,教师扮演患者。学生完成线上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开具和结果解读、做出诊断和拟定治疗原则4个部分内容,由教师进行引导性反馈。通过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对参与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70.0%(21/30)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所有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基本可以达到与线下教学同样的效果,期待类似课程。课堂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录屏方式进行,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可以对学生多方面能力进行合理评价。结论线上模拟教学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是可行的,基本可以达到和线下教学同样的效果,在远程学习及特殊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础医学系统整合联合基于问题学习、基于案例学习教学(以下简称系统整合教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以大连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9名学生实施"卓越医生新模式培养计划",进行基础医学系统整合教学,对照组95名学生实施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评价基础医学系统整合教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试验组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42.03±5.60)分比(39.98±5.47)分、(41.69±6.27)分比(39.43±5.89)分、(42.16±6.93)分比(39.61±8.13)分、(43.74±7.74)分比(40.32±5.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70个题目中,17个题目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教学中,系统整合教学能有效促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思维训练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北京大学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2014~2016级16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量表评估学生科研能力,以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教学效果。以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分析学生科研能力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课程后学生科研能力自评评分高于课程前[(107.9±11.3)分比(102.0±12.5)分],科研活动活跃组学生无论课程前[(107.2±12.2)分比(96.6±12.1)分]还是课程后[(111.6±11.1)分比(104.2±12.2)分]的科研能力自评评分均高于非活跃组学生。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经历(ρ=0.243)、学生对课程的态度评分(ρ=0.299)和评教分数(ρ=0.264)均与课程后科研能力自评评分呈正相关。对自身科研能力提高发挥促进作用的因素中,带教教师指导(加权比例61.7%)高于课程其他环节。结论科研思维训练课程对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带教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均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影像学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中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2014级临床本科(全科方向)1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56名,对照组99名,采用思维导图结合PBL开展医学影像学实践课。实验组进行形成性评价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问卷调查"评价模块设置合理,赞成形成性评价"这项中66.0%(37/56)学生持赞同,Likert分值为(4.0±0.7)。课后测试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试卷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病例分析题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适用于医学影像学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能全面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为学习提供动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应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医学生的医院感染防控培训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儿科实习、轮转或进行规范化培训的204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试验组(102人)和对照组(102人)。试验组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培训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培训方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8.18±3.81)分,对照组学生为(76.82±3.88)分;试验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2.43±2.68)分,对照组学生为(85.22±4.33)分;试验组学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为91.8%,对照组学生为62.4%;试验组学生满意度为(93.20±3.62)分,对照组学生为(77.55±6.37)分,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思维导图不但提高了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认知度和操作技能,而且其手卫生依从率和满意度也得到提高,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学英语EMP课程(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在医学本科整合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参与重庆医科大学整合医学教育的本科生120名分为EMP组和传统医学英语教学组。两组大纲知识点没有差异。授课方式方面,EMP组结合整合医学教育,按照器官系统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传统组按照传统的以构词法和词句理解为基础的医学英语教学方式进行。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结果医学英语词汇考试成绩EMP教学组高于传统教学组[(85.00±3.52)vs. (65.67±3.33)]。EMP教学组学生发表文献综述14篇,传统教学组发表6篇。教师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对学生的综述进行评分(百分制)。结果表明,EMP教学组学生专业词汇应用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84.52±2.34)vs.(70.98±1.45)];综述内容科学性评分EMP组高于传统教学组[(88.87±4.68)vs.(71.87±2.41)];语法评分EMP组高于传统教学组[(90.01±7.24)vs.(76.00±3.76)]。结论医学英语EMP课程能较好地配合医学本科整合医学教育,提高学生应用医学英语检索文献的能力和按照器官系统来认识医学英语的能力。
简介:摘要整合课程能够促进知识的运用,加强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全面整合目前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初步应用。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以器官-系统-功能(organ-system-function,OSF)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为例,阐述了基础医学阶段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从学生满意度角度着手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70.0%的模块满意度评分超过3分,学生对于OSF整合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系列教学方法总体是认可的。随着试点班人数的增加,未来还应更加深入地探讨OSF整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思维导图在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全口义齿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传统实验课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和改良思维导图教学进行全口义齿实验课内容讲授;学期末通过实验考核、理论考核及综合考核评分(实验和理论考核加权)的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个组的实验考核成绩(F=99.471,P<0.001)和综合考核成绩(F=22.909,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事后分析(Dunnett T3)发现,思维导图教学组与改良思维导图教学组综合考核成绩较传统实验课教学组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对缺乏临床经验的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来说,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全口义齿实验课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操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八年制医学生新生儿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6名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教学,对照组27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两组学生在见习出科时和出科后3个月进行理论考试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并接受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出科时和出科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9.03±0.54)分比(8.73±0.41)分和(8.75±0.57)分比(8.43±0.4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科时和出科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6.38±12.84)分比(84.81±5.87)分和(76.76±8.95)分比(74.22±8.91)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增强知识记忆[10(8,10)分比8(8,10)分]、提高学习效率[10(8,10)分比8(6,10)分]方面的满意度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新生儿疾病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八年制学生短期和长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获得良好的课堂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选取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临床实习的2015级和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3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接受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2015级2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采用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习阶段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88.03±3.74)分比(83.28±3.88)分],试验组学生在阶段性评价[(52.55±2.73)分比(49.90±2.24)分]与过程性评价[(35.48±2.33)分比(33.78±2.86)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阶段性评价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单选题[(17.55±1.37)分比(16.48±1.45)分]及简答题2[(8.45±0.83)分比(7.93±1.09)分]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过程性评价中,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病史采集[(8.46±1.14)分比(7.86±1.22)分]、病历书写[(13.61±0.89)分比(12.97±1.57)分]及病例汇报[(8.82±1.18)分比(8.14±1.13)分]等评价指标中评分更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的实习效果,从临床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建立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