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原始Patlak Plots法,应用两次大螺距前瞻电门扫描模式(Double FLASH)冠状动脉CTA(CCTA)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的可行。方法前瞻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负荷动态心肌CT灌注(CTP)+CTA扫描的非缺血性心脏病受试者。入组患者年龄>18岁且CTA上无中度以上狭窄。使用FRONTIER平台分析软件进行动态CTP分析,并计算心肌血流量(MBFCTP)。通过测量Double FLASH扫描2个时间点的主动脉和心肌的CT衰减值来计算MBFCTA。使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MBFCTP和MBFCTA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例受试者。MBFCTA与MBFCTP存在线性相关,室间隔中部:MBFCTA=0.936MBFCTP-11.999,r²= 0.600,P<0.01;左心室游离壁:MBFCTA=1.010MBFCTP-9.206,r²=0.448,P<0.01;心尖部:MBFCTA=0.822MBFCTP+16.904,r²=0.375,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MBFCTA与MBFCTP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偏差。与动态CTP扫描[(4.33±1.89)mSv]相比较,Double FLASH扫描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1.38±0.19)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8,P=0.030)。结论本研究以CTP为参考标准,验证了基于Patlak Plots理论、利用Double FLASH CCTA图像计算MBF方法的可行和一致,该方法有潜力为同时评估冠状动脉与心肌缺血状态的一站式检查拓展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前瞻队列是研究疾病自然病程及治疗预后的重要研究方法。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致病机制不明、临床症状易反复、具有癌变风险的疾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建立6个规模较大的CP前瞻队列,从流行病学、病因学、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未来,在疼痛管理及治疗方式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设计更加严谨、实施更加规范的随机对照研究。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前瞻性队列 自然病程 危险因素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cra™ Transcatheter Pacing System无导线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背景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观察研究,入选中国澳门镜湖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植入Micra无线起搏器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81.6岁,最大102岁。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器电学参数和不良事件。结果实施Micra植入术患者手术时间(49.0±15.1)min,X线光曝光时间(8.3±4.0)min。植入时电学参数:阻抗(803.2±233.8)Ω、感知(9.1±4.4)mV、阈值(0.6±0.3)V/0.24 ms,住院天数3~5 d。围术期内,早期并发症(植入术后3个月内)术后穿刺点血肿(3.8%,3/80)、心包填塞(2.5%,2/80)、穿刺点动静脉瘘(1.3%,1/80)、起搏器感知不良/阈值过高(2.5%,2/80)、起搏器综合征(1.3%,1/80),平均随访1.48年,无中远期并发症。结论与传统起搏器相比,Micra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单、微创,避免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为符合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随访研究 围手术期医护
  • 作者: 聂佳 陈璐 余灿清 郭彧 裴培 陈君石 陈铮鸣 吕筠 李立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100730,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 100022,英国牛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人口健康研究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 OX3 7LF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饮茶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分析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项目。饮茶信息为基线自报。死亡信息主要通过链接死亡监测系统获取。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CI。结果纳入分析的438 443例研究对象随访11.1年共发生死亡34 661例。与从不饮茶者相比,当前非每日饮茶者和每日饮茶者全因死亡HR值(95%CI)依次为0.89(0.86~0.91)和0.92(0.88~0.95)。分性别分析显示,饮茶对全因死亡风险的保护作用主要见于男性(交互P<0.05)。与从不饮茶者相比,当前每日饮茶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死因的HR值(95%CI)依次为0.83(0.76~0.92)、0.82(0.69~0.97)、0.86(0.78~0.94)、1.03(0.97~1.09)、1.00(0.87~1.16)、0.84(0.78~0.90)。在不吸烟且不过量饮酒者中,每日饮茶与恶性肿瘤死亡风险间不存在有统计学显著的关联,但在吸烟或过量饮酒者中,每日饮茶者死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交互P<0.001)。结论饮茶者的全因死亡和部分死因别死亡的风险降低;但饮茶与恶性肿瘤的死亡风险不存在关联,反而在同时伴有吸烟或过量饮酒习惯者中表现出增加的死亡风险。

  • 标签: 饮茶 死亡风险 前瞻性研究 中国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职工体检队列,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选取无高血糖的3 937例本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收集基线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每年体检时进行随访,共随访7年。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360 μmol/L、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四组,分别计算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四组间高血糖累积发病率。以是否发生高血糖作为结局指标,尿酸水平为观察指标,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混杂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分别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糖发病的关系。结果总人群中各组高血糖 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7%、34.0%、38.8%、43.8%(Z=148.94,P<0.01),其中男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3.4%、29.9%、34.7%、35.8%(Z=11.17,P<0.01);女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42.5%、52.2%、65.0%(Z=141.84,P<0.01)。以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影响后,总人群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73(1.39~2.15)、1.86(1.42~2.45)、1.95(1.34~2.85)倍(均P<0.05);女性职工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2.18(1.62~2.94)、3.41(2.24~5.20)、3.02(1.69~5.40)倍(均P<0.01)。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医务人员高血糖发病风险增高,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女性医务人员中。

  • 标签: 尿酸 高血糖 队列研究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瞻护理联合中医辨证饮食对老年腹泻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腹泻的170例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8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瞻护理联合中医辨证饮食,比较两组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发生概率、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2.3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59%(P<0.05);研究组患者排便次数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分别为(1.65±0.57)d、(18.61±4.23)d及(2.57±1.09)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9.16±4.82)分比(57.73±5.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泻患者实施前瞻护理联合中医辨证饮食,能够有效降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同时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中医辨证饮食 腹泻 水电解质紊乱 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前瞻队列研究。背景西班牙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大学毕业生队列,1999—2018年。参与者1999年12月—2014年2月对19 899位(女性12 113位,男性7 786位)年龄为20~91岁的受试者的膳食和饮品消耗情况每2年进行1次随访,根据NOVA分级标准对食品的加工程度进行分类,利用已经确证的136项食品频率问卷进行评价。主要结局测量利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能量校正的超加工食品食用量(分为4个水平:低、中低、中高、高)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在全部200 432人年的随访期间发生了335例死亡。与食用低水平超加工食品的受试者相比,食用高水平超加工食品的受试者其全因死亡的风险较高(多变量校正危险比为1.62,95%可信区间为1.13~2.33),并且具有显著剂量依赖(趋势P=0.005)。每多吃一份超加工食品,其全因死亡的风险相比增加18%(校正危险比为1.18,95%可信区间为1.05~1.33)。结论食用较多超加工食品(每日大于4份)与全因死亡风险提高62%独立相关。而每多吃一份超加工食品,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18%。研究注册ClinicalTrials.gov NCT02669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护理在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护理,比较两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不良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10.0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χ2=4.812,P<0.05);观察组皮炎严重程度评分为(3.57±0.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1.12)分(t=4.324,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39.58±5.46)分、(39.94±5.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9±6.27)分、(46.25±6.05)分(t=4.684、4.325,均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12.74±1.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9±2.16)分(t=4.028,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社会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614、4.068、3.876、3.581,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χ2=4.320,P<0.05)。结论前瞻护理可有效预防危急重症患者在EICU治疗期间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有利于减轻其不良情绪和睡眠障碍,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皮炎 尿失禁 大便失禁 危重病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的可行。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卵巢扭转患儿,立即走急诊手术绿色通道,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如果手术证实为卵巢扭转,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后,立即走小儿卵巢附件扭转保守手术处理流程。卵巢扭转复位的患儿术后定期行小儿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双侧卵巢的体积、血供和卵泡情况。计算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正常卵巢体积的比值、卵巢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复位前体积的比值。统计保守手术后患儿卵巢保留成功率、血栓发生率、再扭转发生率、腹疼发生率、发热发生率、肿瘤恶变率。结果71例卵巢扭转患儿接受了保守手术治疗,年龄为(6.51±3.98)岁,术后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手术的时间为(43.91±17.37)h。本组患儿腹疼的发病时间和缺血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r=0.85,P<0.01)。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扭转卵巢复位术。所有复位卵巢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栓发生的症状和体征。2例患儿出现一过发热,所有患儿腹疼的症状和体征术后均逐渐消失。所有复位的扭转卵巢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再扭转。69例非恶性肿瘤卵巢扭转复位后,随访观察未发现恶变情况。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卵巢再扭转或者因保守手术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而需要的非计划二次手术。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果提示卵巢保留的成功率达98.60%。结论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具有可行,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指南规范,术前需与家属充分沟通、解释病情,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 标签: 卵巢扭转 保守性手术 腹腔镜手术 卵巢扭转复位术 卵巢肿瘤剥除术
  • 作者: 张维 黄宇 李慧一 朱琦 李小刚 戈之铮 陆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消化内科,上海 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消化内科,上海 2019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胃镜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方法2017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诊行初次胃镜检查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详细登记消化道主要症状,之后2周内完成胃镜检查,将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结合作为最终胃镜诊断,根据最终胃镜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组和非主要病变(慢性胃炎、反流食管炎及其他)组。分析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相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消化道不同症状者胃镜检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的风险。结果共5 885例完成问卷调查,其中5 496例(93.4%)完成胃镜检查。在消化不良症状、反流症状、报警症状、其他症状和无症状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12.3%(373/3 028)、12.6%(52/412)、17.9%(49/273)、9.5%(64/675)和9.2%(102/1 108),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2%(36/3 028)、0.7%(3/412)、7.7%(21/273)、0.7%(5/675)和0.4%(4/1 108)。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均为消化不良症状,分别占58.3%(373/640)和52.2%(36/69)。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报警症状占30.4%(21/69)。15.9%(102/640)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8%(4/69)的恶性肿瘤患者无消化道症状。相对于消化道无症状者,有消化不良症状者(P<0.001,OR=1.52,95%CI:1.21~1.92)、有报警症状者(P<0.001,OR=2.87,95%CI:2.02~4.08)胃镜检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恶性肿瘤)的风险均明显增加。结论尽管消化不良症状和报警症状与上消化道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恶性肿瘤)有一定相关,但对上消化道主要病变的预测作用有限。

  • 标签: 体征和症状,消化系统 胃镜检查 消化性溃疡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I类切口出现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收集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间收治的I类切口骨科手术患者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779例,随访观察其术后早期感染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27个指标[患者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城市或农村、BMI、吸烟史、过敏史、手术史、术前合并症、致伤原因;手术相关因素: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方式、术中有创操作(桡动脉测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晶体输入量、术中胶体输入量、术中体温、ASA分级;术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分析]进行单因素筛选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骨科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75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97.4%。随访时间(6.7±0.9)d,其中男420例,女339例,平均年龄(41±22)岁。随访期间共24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其中浅感染22例,深感染2例,感染率为3.16%,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55.6%)。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P<0.05)为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骨科无菌切口早期感染概率。血清白蛋白≤35 g/L时,感染率高达23.43%。结论骨科患者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是I类手术切早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有利于预防切口早期感染。

  • 标签: 前瞻性研究 骨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托吡酯(TPM)、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对4~12岁癫痫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初次诊断癫痫患儿160例,根据患儿的发作类型,分别予口服TPM(40例)、OXC(40例)、LTG(40例)、LEV(40例)单药治疗,观察4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包括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结果1.各试验组用药前多种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OXC组治疗6、12个月后血Ca较治疗前减低[2.38(0.08) mmol/L比2.47(0.17) mmol/L、2.44(0.10) mmol/L比2.47(0.17) mmol/L],PTH较治疗前升高[37.64(17.52 ) ng/L比34.23(20.53) ng/L、40.74(16.15) ng/L比34.23(20.53) ng/L];TPM组治疗6、12个月血Ca较治疗前降低[2.40(0.11) mmol/L比2.42(0.10) mmol/L、2.41(0.09) mmol/L比2.42(0.1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OXC组在治疗6、12个月血Ca低于LEV组[2.38(0.08) mmol/L比2.44(0.10) mmol/L、2.44(0.10) mmol/L比2.44(0.12) mmol/L]、LTG组[2.38(0.08) mmol/L比2.44(0.13) mmol/L、2.44(0.10) mmol/L比2.42(0.13) mmol/L],血PTH高于LEV组[37.64(17.52) ng/L比36.52(20.71) ng/L、40.74(16.15) ng/L比31.89(14.84) ng/L]、LTG组[37.64(17.52) ng/L比39.39(24.03) ng/L、40.74(16.15) ng/L比33.01(12.20) ng/L],TPM组在治疗12个月后血Ca低于LEV组[2.41(0.09) mmol/L比2.44(0.12) mmol/L]、LTG组[2.41(0.09) mmol/L比2.42(0.1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V、LTG对于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较小,TPM可能会使癫痫患儿血Ca下降;OXC可能会使血Ca降低,血PTH升高,导致患儿的骨转换增加。

  • 标签: 新型抗癫痫药物 骨代谢 癫痫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压与糖尿病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参加中国慢病监测项目2010年基线调查和2016—2017年队列随访中年龄≥18岁的血糖正常且调查资料完整的6 846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城乡、收入、地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身体活动状况、是否蔬果摄入不足、是否红肉摄入过多、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空腹血糖(FPG)、75 g口服葡萄糖试验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计算体重指数(BMI)等。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FPG<7.0 mmol/L且7.8 mmol/L≤2hPG<11.1 mmol/L,和(或)6.1 mmol/L≤FPG<7.0 mmol/L且2hPG<7.8 mmol/L定义为糖尿病前期。将研究对象按照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4 30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96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277例)和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组(1 305例)。用χ²检验和F检验比较各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与糖尿病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在6 846名研究对象中,男性2 936名(42.9%),女性3 910名(57.1%),年龄(46.67±13.33)岁。平均随访6.4年,在随访期间共有809例进展为糖尿病前期,正常血压组、ISH组、IDH组及SDH组分别为452、147、31和179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城乡、地区、身体活动、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蔬果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多、BMI以及血脂异常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ISH组糖尿病前期的发病风险增加45%(OR值为1.45,95%CI 1.11~1.90,P<0.05),SDH组糖尿病前期的发病风险增加53%(OR值为1.53,95%CI 1.21~1.94,P<0.05),IDH组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我国高血压人群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增加,应将该人群(尤其是ISH和SDH人群)作为今后重点干预对象。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血压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的效能。方法前瞻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胃镜检查的849例年龄≥35岁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从未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者对任何可疑病灶活检;溃疡型病灶于溃疡边缘活检;萎缩区域外,贲门部对白光下呈红色的病灶活检,非贲门部对具有清晰边界或白光下呈白色的病灶活检;萎缩区域内,隆起型病灶中具有清晰边界或顶部有不规则凹陷者活检,平坦/凹陷型病灶中边界不规则或窄带光下呈赭色者活检。此外,可对不符合上述策略但认为有必要活检的任何病灶进行活检。其后根据活检或手术病理,对胃癌高危患者进行胃镜随访,分析该策略对胃部早期肿瘤性病变的检出及漏诊情况,明确该策略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共对548例患者的781处病灶进行了活检。在符合上述策略的327处病灶中,诊断上皮肿瘤性病灶16处(4.9%,16/327),其中高级别肿瘤10处(3.1%,10/327);而在不符合上述策略的454处病灶中,诊断上皮肿瘤性病灶仅1处(0.2%,1/454),无高级别肿瘤。该筛检策略对胃上皮肿瘤性病灶和高级别肿瘤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不符合策略而取活检者(4.9%比0.2%,χ2=19.49,P<0.001;3.1%比0,P<0.001)。共有146例(17.2%,146/849)患者接受胃镜随访,随访中发现2处黏膜内高级别肿瘤,符合筛检策略。该筛检策略在初次胃镜检查中检出了84.2%(16/19)的上皮肿瘤性病灶和83.3%(10/12)的高级别肿瘤。结论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可以高效地检出早期胃癌。

  • 标签: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呼吸学科肺隐球菌病的诊疗现状,完善对HIV阴性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多中心、开放队列研究设计,通过涂片培养、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在22家参研单位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筛检肺隐球菌病,连续纳入研究期间收治的所有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病例,采集并分析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肺隐球菌病患者457例,其中播散性感染占3.28%(15/457),病死率0.88%(4/457),主要的诊断依据为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74.40%,340/457)和隐球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37.64%,172/457)。肺隐球菌病占同时期呼吸科住院患者总人数的2.04‰(457/223 748),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该比例最高;70.24%(321/457)的患者不合并任何基础疾病,87.75%(401/457)的患者无已知免疫缺陷;咳嗽、咳痰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5.16%(115/457)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影像表现方面,肺内多发病变多于孤立病变,胸膜下病变多于肺门周围或内中带病变,形态上则以直径1~5 cm的中等大小结节和直径3 mm~1 cm的小结节最为常见。血清隐球菌抗原的敏感率为71.99%(203/282), 抗原阳性患者在基础免疫状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感染类型等方面均有别于抗原阴性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感染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影像学特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以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非免疫缺陷患者。结论我国HIV阴性肺隐球菌病多数无合并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总体预后良好,但临床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职工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4 027名职工体检队列,于2011年2月1日至2012年1月29日进行基线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排除502例不符合入选条件的受检者,于2012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根据年度体检结果对3 525例受检者进行随访。根据基线尿酸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尿酸正常组(3 232例)和高尿酸血症组(293例),以基线时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作为观察指标,7年内是否发生高血压作为结局指标,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婚姻、文化程度、岗位、吸烟、饮酒、锻炼情况作为混杂因素,构建5个Cox回归模型,计算其HR值、调整HR值和95%CI,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结果随访(6.19±1.25)年,共随访21 831人年。总人群高血压7年累积发病率16.5%,其中女性12.5%,男性30.1%,尿酸正常组14.1%,高尿酸血症组42.0%;总人群高血压发病密度26.6/1 000人年,其中女性19.6/1 000人年,男性53.8/1 000人年,尿酸正常组22.4/1 000人年,高尿酸血症组85.6/1 000人年。未调整任何混杂变量时,总人群、女性人群、男性人群高尿酸血症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均高于尿酸正常组[HR=3.86、5.69、1.60(95%CI:3.17~4.72、4.36~7.43、1.18~2.16)](均P<0.05);逐步调整混杂因素后,这种相关仅表现在女性人群中[调整HR=1.91(95%CI:1.08~3.36)](P<0.05),男性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医院职工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相关性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和HCV发病率。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的清洁针具交换点为平台,开展前瞻队列研究,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队列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调查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HC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结果社区吸毒人群队列随访5年,共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31人,5年随访率为82.0%(164/200)。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第5年尚未发现HIV阳转。研究队列共有89名HCV阴性注射吸毒者,观察总人时为384.6人年,HCV发病率为0.26/100人年。结论该地区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和HCV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需继续在吸毒人群中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该人群HIV传播。

  • 标签: 注射吸毒人群 前瞻性队列 艾滋病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地区18~42月龄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社会家庭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及发育行为学门诊就诊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病例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自编问卷及语言发育量表评估调查,病例对照配比为1∶4。应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校正分析。结果病例组共收集语言发育迟缓患儿126例,男女比例为2.05∶1.00。对照组纳入504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母亲文化程度、屏幕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显著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母子互动及屏幕时间。GMDR分析显示屏幕时间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风险最佳单因素模型;而母亲文化程度及屏幕时间构成有统计学差异的双因素模型,且母子互动纳入了三因素模型。结论屏幕时间和母亲文化程度是厦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两者与母子互动存在交互作用,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成影响。

  • 标签: 语言发育迟缓 危险因素 婴幼儿 厦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睡眠状况与肾结石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睡眠时间为极端值的研究对象,共纳入501 701人。研究收集的睡眠数据包括失眠症状、白天嗜睡情况、午休习惯、打鼾情况和睡眠时间;并根据失眠症状、白天嗜睡情况和睡眠时间构建睡眠评分(0~3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睡眠因素、睡眠评分与肾结石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随访(10.7±2.2)年,随访期间首次记录的肾结石病例共12 381例。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没有对应失眠症状者相比,有入睡困难或过早醒来症状者的肾结石风险比(HR)分别为1.12(95%CI:1.06~1.18)和1.06(95%CI:1.00~1.12)。使用安眠药、白天嗜睡、午休习惯、打鼾与肾结石风险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的关联。与每日睡眠时间≥7 h者相比,<7 h者发生肾结石的HR=1.13(95%CI:1.08~1.18)。与睡眠评分为3分(睡眠质量最高)者相比,睡眠评分为2、1、0分者对应的HR值分别为1.08(95%CI:1.03~1.13)、1.16(95%CI:1.10~1.23)、1.19(95%CI:1.03~1.37)。结论中国成年人中有失眠症状或睡眠时间短者的肾结石风险增加。

  • 标签: 失眠 睡眠时间 打鼾 肾结石 队列研究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