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化内镜检查教学中应用教学法,以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教学满意度及学习兴趣的目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临床见习的2个长学制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个班全体学生为试验组(SCS教学班),共计55;另外一个班全体学生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共计56。两组学生于教学前进行摸底考试并进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评分;于教学后再进行闭卷考试,并进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评分;最后以问卷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评分及学习兴趣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教学后考试成绩,理论总分(68.11±9.27 vs. 58.66±6.55,t=-6.19,P<0.001)、选择题(21.85±3.94 vs. 18.96±4.59,t=-3.56,P=0.001)、简答题(13.55±3.67 vs. 11.18±3.23,t=-3.61,P<0.001)、简单病例分析(12.67±3.82 vs. 11.14±2.82,t=-2.40,P=0.018)、复杂病例分析(20.04±5.62 vs. 17.38±5.30,t=-2.57,P=0.012)、阅片考试(36.53±7.59 vs. 33.14±7.82,t=-2.31,P=0.02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评分(98.91±9.81 vs. 91.09±10.60,t=-4.03,P<0.001)、满意度评分(6.76±1.78 vs. 5.66±1.91,t=-3.14,P=0.002)、学习兴趣评分(6.49±2.00 vs. 5.41±1.82,t=-2.98,P=0.00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检查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对消化内镜检查的理解,诱发他们对消化内镜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教学 创客教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辅助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天玑"机器辅助治疗的31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7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7~71岁)。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5例,横形骨折1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T形骨折8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9.0 d(2~21 d)。23例患者采用经皮内固定术,8例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患者的螺钉固定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ICU使用率、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1例患者平均置入螺钉1.9枚(1~5枚),手术时间平均为3.3 h(1.0~8.5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98.7 mL(20~2 000 mL),异体输血量平均为77.4 mL(0~800 mL),自体输血量平均为56.5 mL(0~800 mL),并发症发生率为9.7%(3/31),ICU使用率为29.0%(9/31)。住院时间平均为6.0 d(1~23 d)。2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4.2个月(6~65个月)随访,2例失访。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平均为16.7分(12~18分);Majeed评分平均为85.4分(60~100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6.2%(25/29)。结论骨科机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定位髋臼螺钉的安全通道,并辅助安全置入通道螺钉,实现髋臼骨折的微固定,效果良好。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技术,包括腔镜和辅助机器,在临床外科领域的应用已愈加广泛,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可,也被诸多患者接受和推崇。然而,目前血管外科仅部分开放手术可以实现机器辅助,而辅助血管腔内手术虽有报道但并不成熟。本综述旨在总结机器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运动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革命浪潮,国内各级院校纷纷开始建设教育空间,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主流。文章将安徽财经大学作为研究实例,以剖析教育空间的概念及基本构成要素为起点,借O2O商务模式架构将校园教育空间结构升级为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物理空间两部分,并深入探讨分析不同情况下空间实施路径的选择,为我国高校教育空间的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创客 创客空间 教育改革 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机器导航经皮内固定治疗钩骨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1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治疗的21例新鲜钩骨钩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6~56岁,平均40.7岁。患者均采用骨科机器导航定位,经皮精准置入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测量并比较患侧与健侧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角度,尺侧、桡侧偏斜角度,捏力及握力;采用改良 Mayo 腕关节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腕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55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0.5~1.0 mL,平均0.75 mL。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尺神经损伤、环小指屈肌腱损伤。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5个月。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患者末次随访时:患侧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角度,尺侧、桡侧偏斜角度,捏力及握力分别为69.4°±1.5°、54.5°±2.1°、41.2°±1.7°、14.5°±1.6°、(10.5±1.5)kg、(35.1±1.6)kg,健侧分别为70.2°±1.4°、55.3°±2.0°、42.3°±1.6°、15.3°±1.5°、(11.3±1.3)kg、(35.9±1.5)kg,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腕关节主动活动疼痛VAS评分0~2分、平均0.88分,被动活动疼痛VAS评分0~2分、平均0.98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9~100分,平均94.5分,其中优20例、良1例。结论应用机器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微内固定治疗钩骨钩骨折具有精准定位、精准置钉及不损伤尺神经、环小指屈肌腱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可作为治疗无移位的钩骨钩骨折的优先选择。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钩骨钩骨折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导航技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联合O形臂X线机微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民医院收治的53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40.4 ± 15.5)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属C型骨折。32例采用O形臂X线机导航下TiRobot机器辅助微内固定治疗(TiRobot组),21例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进行微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透视时间、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术后1周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骨盆功能恢复效果。记录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3.2 ± 0.3)个月]。TiRobot组手术时间为(85.2 ± 6.9)min,对照组为(101.0 ± 6.7)min(P <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iRobot组螺钉置入透视时间为6(5,7)s,对照组为10(10,15)s(P < 0.05)。TiRobot组螺钉置入位置优3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7%(31/32);对照组优15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76%(17/21)(P < 0.05)。两组术后1周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周两组Matta影像学骨盆复位质量和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如螺钉松动或断裂、异位骨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O形臂X线机导航下TiRobot机器辅助微内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较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提高螺钉置入位置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机器人 骶髂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研究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系统辅助骨盆骨折微复位的效果。方法以10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骨盆为实验对象(男7例,女3例),参考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骨盆骨折模型(依据Tile分型:B1型3例,B2型4例,C1型3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新型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系统完成模型骨的自动复位并测量术中配准导航时间、自主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和复位误差。结果10例骨盆模型均通过机器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导航时间平均为47.4 min(32~74 min),自主复位时间平均为73.9 min(48~96 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21.3 min(83~170 min)。复位误差平均为2.02 mm(1.67~2.62 mm),复位结果满足临床手术要求。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系统可以辅助完成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同时彻底避免了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放射暴露,为临床骨盆骨折微复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解剖学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
  • 简介:摘要《黄帝内经》经文应该如何去解读,在科研、临床工作中,许多初学者常常遇到一些《黄帝内经》译文,其存在医理难通,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对《灵枢》中"神乎神在门"释解探讨,结合医理、哲学思维,通过查阅文献,实践体悟等方面进行解读探讨。旨在让更多医家了解中医经典,从而解读中医经典著作,增加对中医医理的理解和感悟,思考未来中医的发展之路。

  • 标签: 医学,中国传统 古籍 理论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辅助下微经皮通道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4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4例;年龄为11~78岁,平均40.6岁。骨折Tile分型:C1型20例,C2型23例,C3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1 d,平均8.2 d。所有患者均采用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辅助下行经皮骨盆通道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累计透视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研究共置入通道螺钉96枚,患者术中累计透视时间为17~66 s,平均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17.8 s;手术时间为50~355 min,平均179.7 min。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36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41/44)。44例患者术后获6~42个月(平均20.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3个月。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为51~100分,平均83.7分;优28例,良8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36/44)。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内固定物松动或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经皮通道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疗效良好,具有精准、微、安全等优势。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外科手术,微创性 手术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辅助微入路与传统切开入路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4例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均为AO C1.3型骨盆骨折,术前均接受神经核磁检查明确腰骶神经未被骨折断端或骨块卡压;骨盆损伤均一期采用前后联合固定,骶骨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机器辅助微入路组[简称机器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3±1.2)岁(范围,22~56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神经损伤2例,Gibbons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和传统后正中切开入路组[简称切开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38.2±1.6)岁(范围,19~58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神经损伤3例,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Majeed功能评分采用t检验,Mears和Velyvis评价、内固定置入准确度、骨折愈合率采用卡方检验,术后感染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Gibbons分级变化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3.2)个月(范围,14~36个月)。手术时间,机器组为(100.3±14.5)min,切开组为(202.0±18.5)min;术中出血量,机器组为(180.0±17.4)ml,切开组为(850.0±15.2)ml;术中透视时间,机器组为(23.3±4.5)s(包括切开前机器扫描定位图像时间);切开组为(90.0±7.7)s。Mears和Velyvis评价,机器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切开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两组复位满意率均为91.7%(11/12)。两组均置入36枚螺钉,其中机器组螺钉置入准确率100%,切开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77.78%(28/36)。两组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机器组(8.5±1.9)个月,切开组(12.8±2.4)个月。Majeed评分,机器组(86.2±3.4)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切开组(84.2±2.7)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机器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开组术后出现1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表浅感染,感染率为25%。Gibbons分级,机器组1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切开组2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机器组与切开组患者Gibbons分级变化、Mears和Velyvis评价、骨折愈合率、Majeed评分及术后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而在手术时间(t=14.99)、术中透视时间(t=32.13)、术中出血量(t=100.46)、内固定置入准确率(χ2=9.00)及骨折愈合时间(t=4.87)方面,机器组均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机器辅助微入路三角固定与传统切开固定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少、出血量小、内固定置入更为准确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更优选择。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内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肥胖症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观念的改变,手术机器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逐步增多。本文就当前微手术机器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探讨手术机器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中的优劣,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减肥手术 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JSP动态网页技术和MVC设计模式进行设计和开发,完成了基于JSP技术的旅游网站管理系统。

  • 标签: You 客网&rdquo 网络平台,MVC,JS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0例以S1及S2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机器组(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辅助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为(38.2±8.8)岁。徒手组(采用普通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37.3±9.2)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螺钉置入所用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螺钉置入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Majeed评分、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组螺钉置入透视时间[(8.2±2.9)s]、导针调整次数[(0.4±0.2)次]、手术时间[(67.4±5.5)min]、术中出血量[(36.5±8.0)mL]显著少于徒手组[(40.4±4.5)s、(8.6±0.7)次、(78.4±7.2)min、(41.6±7.8)m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0(4.0, 5.0)分]显著低于徒手组[4.0(5.0, 6.0)分],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100%,40/40)显著高于徒手组(85.0%, 34/40),并发症发生率(5.0%, 1/20)显著低于徒手组(35.0%, 7/20),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ajeed评分、功能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手术治疗骨盆折效果确切,可以减少辐射暴露、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螺钉置入准确率,增加安全性。

  • 标签: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微创性 骨科手术机器人 三维成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辅助下微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机器辅助分为机器组(n=12,机器辅助下完成经皮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徒手组(n=12,徒手完成经皮微椎弓根螺钉固定)。机器组男8例,女4例;年龄35~74岁;徒手组男7例,女5例;年龄36~69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术中导针调整次数、术中出血量、置钉精准度,以及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来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组共置入螺钉128枚,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26枚,机器组手术时间[(129.2±10.5) min]、透视次数[(8.5±2.1)次]、透视时间[(9.8±1.9) s]、导针调整次数[(2.3±1.4)次]、术中出血量[(65.3±9.8) mL]均显著少于徒手组[(153.8±18.1) min、(39.8±5.1)次、(43.9±4.8) s、(18.6±2.6)次、(96.8±10.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精准度机器组为93.75%(120/128),徒手组为84.92%(10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附加手术、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机器辅助下微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量低、术中出血量少、置钉精度高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亚急性舟骨骨折的治疗迄今仍有争议。延迟的石膏固定使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亚急性舟骨骨折也并不都需要植骨手术,稳定无移位的骨折可通过微经皮螺钉固定实现愈合。但由于舟骨特殊的解剖形态,徒手拧入螺钉可能出现位置及长度不满意,这使得术后关节磨损、骨折不稳定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机器辅助技术能大大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及安全性,且目前尚无应用于稳定亚急性舟骨骨折的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2例稳定无移位的亚急性舟骨骨折患者在导航机器与腕关节镜辅助下行微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行性及初步临床疗效。

  • 标签: 腕损伤 关节镜 舟骨 机器人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手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微手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并获得随访患者,基于骨盆脆性骨折(FFP)分型对老年脆性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前环不稳的内固定架(INFIX)加后环骶髂螺钉或髂窝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患者年龄,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随访术后2年死亡率和Koval行走能力指数以评价微手术治疗老年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65~88岁,平均(76.9±5.5)岁。受伤机制59.4%(19/32)为平地摔倒,25.0%(8/32)为坐位摔倒,15.6%(5/32)例外伤史不详。受伤至手术时间3~36 d,平均(9.6±3.3)d。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FP分型包括Ⅱ型50.0%(16/32),Ⅲ型31.3%(10/32),Ⅳ型18.8%(6/32)。患者术前VAS评分5~9分,平均(6.41±1.07)分;术后VAS评分1~4分,平均(1.71±0.63)分。手术出血量20~200 ml,平均(65.9±35.2)ml。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4%(3/32),其中消化道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56.3%(18/32)患者术后4周下地活动,31.3%(10/32)患者术后6周下地活动,12.5%(4/32)患者术后8周下地活动。术后24个月随访死亡6.3%(2/32),其余30例患者Koval行走指数1级46.9%(15/32),2级18.8%(6/32),3级6.3%(2/32),4级18.8%(6/32),6级3.1%(1/32)(手术后1年脑梗后肢体偏瘫卧床)。结论微手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允许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 标签: 骨折 骨盆 外科手术,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手术系统经肛微手术(R-TAMIS)方式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7例直肠肿瘤行R-TAM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为(60±7)岁。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后1、3、6个月随访,其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30 d再入院、肿瘤复发及转移、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TAMIS,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手术。7例患者中,2例行直肠全层切除术,5例行黏膜下完整剥离肿瘤术;2例因直肠创面太大未缝合,5例切除病变后选择人工合成缝线缝合直肠创面;2例术中预置肛管,5例未安置肛管。7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2~50)mL;总手术时间为(91.4±18.4)min,其中经肛手术平台安置与达芬奇机器手术系统安装时间为(19.1±2.3)min,手术实际操作时间为(72.3±16.6)min;未发生尿道损伤等术中并发症。(2)术后恢复情况:7例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饮水并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进食流质食物,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1~3)d。2例预置肛管患者于术后第2天拔除肛管。7例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3(3~9)d。(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7例患者中,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癌组织侵及黏膜下层(SM1期);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内层(Tis期);1例为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浅肌层(T2期)。7例患者手术标本切缘及基底部均无肿瘤细胞残留。(4)随访情况: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42)个月。7例患者中,1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直肠腺癌,癌组织侵犯浅肌层,建议患者行补救性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拒绝再手术治疗,遂予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3个疗程;6例患者未进行术后化疗。7例患者中,无术后30 d内再入院,随访期间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亡病例。结论直肠腺瘤及早期直肠癌患者以R-TAMIS方式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及短期肿瘤学疗效可靠。

  • 标签: 直肠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经肛微创手术 早期 局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