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自制记忆海绵枕垫在全麻俯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自制记忆海绵枕垫,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麻俯卧位手术中应用自制记忆海绵枕垫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维持患者麻醉指标,提高麻醉期间的安全性,可减少患者术后谵妄,改善疼痛指数和康复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4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干预组采用改良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差异情况及压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前后,2组患者间SaO2、PaO2、PaCO2、PaO2/FiO2等氧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俯卧位前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俯卧位后氧合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患者的压伤发生率(17.64%)明显低于对照组(4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患者胸部是俯卧位通气时压伤的高发部位。结论改良俯卧位方法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且能减少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压伤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部并发症聚焦预防护理在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5月行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将2019年6—10月行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给予眼部并发症聚焦预防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患者结膜充血、水肿、暴露性角膜炎以及护士、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士、患者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40 ± 0.57)、(9.30 ± 0.56)分,对照组分别为(7.51 ± 0.88)、(7.09 ± 1.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8.013、13.063,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结膜充血、水肿和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0%(4/100)、2.00%(2/100)和1.00%(1/100),对照组分别为12.00%(12/100)、10.00%(10/100)和9.00%(9/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48、5.674、6.737,均P<0.05)。结论对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开展眼部并发症聚焦预防护理活动,可显著降低该类受术者眼部并发症风险,深受护患双方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部并发症聚焦预防护理在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5月行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将2019年6—10月行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给予眼部并发症聚焦预防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患者结膜充血、水肿、暴露性角膜炎以及护士、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士、患者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40 ± 0.57)、(9.30 ± 0.56)分,对照组分别为(7.51 ± 0.88)、(7.09 ± 1.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8.013、13.063,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结膜充血、水肿和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0%(4/100)、2.00%(2/100)和1.00%(1/100),对照组分别为12.00%(12/100)、10.00%(10/100)和9.00%(9/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48、5.674、6.737,均P<0.05)。结论对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开展眼部并发症聚焦预防护理活动,可显著降低该类受术者眼部并发症风险,深受护患双方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俯卧分腿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俯卧分腿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共62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行俯卧分腿位PCNL,对照组32例行传统俯卧位PCNL,观察组取俯卧位于患侧逆行置入输尿管导管,经超声定位,建立18~24F的经皮肾工作通道,从工作通道置入11.2Fr经皮肾镜,行碎石取石术。对照组则先采用截石位行患侧逆行输尿管导管置入术,再转变为俯卧位完成后续手术过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置管和体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率等资料。结果两组经皮肾镜术均顺利进行,俯卧分腿位手术时间为(123.03±36.07)min,俯卧位手术时间为(147.69±44.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分腿位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33.44±15.83)min,俯卧位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57.60±9.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使用俯卧分腿位PCNL有效可行,减少了手术时间、通道建立及体位准备时间,并且该体位能联合输尿管硬/软镜碎石,手术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汇总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有关证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机构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及系统评价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2020年11月11日。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3篇,原始文献2篇。汇总了关于早期肠内营养评估、重启时机、体位、喂养方案(摄入量、经胃/幽门后喂养、鼻饲速率、营养制剂)、监测(胃残余量、胃窦运动指数)、药物预防、人员配置及培训7个方面的18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证据,可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地制订肠内营养计划提供循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角度下肢摆放方法,对俯卧位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腿围、腰椎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113例俯卧位腰椎后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54.57±8.47)岁,病程(13.5±4.9)个月;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53.27±8.16)岁,病程(13.4±4.5)个月。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下肢摆放角度摆放,观察组患者按照低角度下肢摆放方法摆放。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腿围、腰椎功能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左、右侧腘静脉血流速度[(8.32±2.21)、(8.79±2.8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7.15±2.28)、(7.69±2.79)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左、右侧胫后静脉血流速度[(5.76±2.03)、(5.32±1.87)cm/s]明显高于对照组[(4.06±1.69)、(4.46±1.61)cm/s](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右踝上腿围变化差异[(0.12±0.07)、(0.11±0.06)cm]明显小于对照组[(0.31±0.07)、(0.32±0.08)cm](均P<0.0501);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右髌骨上腿围变化差异[(0.12±0.05)、(0.12±0.05)cm]明显小于对照组[(0.31±0.12)、(0.32±0.11)cm](均P<0.001);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39±0.20)分比(2.46±0.30)分](P<0.001);观察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9.86±2.67)分比(11.26±2.66)分](P=0.006);观察组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5.26%(3/57)比19.64%(11/56)](χ2=5.381,P=0.020)。结论低角度下肢摆放能够减轻术后患者腰椎疼痛程度,对患者的压伤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腿围影响较小,对腰椎功能恢复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患者安全为导向的俯卧位通气护理指标体系,为临床评估、护理该类患者提供参考,为护理管理者提供质量控制与改进的依据,不断优化俯卧位管理,促进患者安全。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访谈初步拟定指标,随后经过2轮专家函询,讨论、修改并最终形成相应的指标体系。在科室实施半年后,评估护理人员满意度以验证效果。结果最终形成危重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专家可信度好,护理人员满意度高。结论基于患者安全的危重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指标体系较全面涵盖了各项护理要点,具体效果有待在医院管理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俯卧位通气是ARDS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临床实施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气管导管和静脉管路脱管、压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严重并发症,且需要一定的人力和配合度,实施难度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帮助危重患者轻松完成俯卧位通气时体位转换的支架,解决了上述难题,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 2 1847759.9)。该支架设计简单,由支架、转轴、绷带构成,可靠性强,易于操作,可明显降低俯卧位通气的实施难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患者的救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ARDS患者俯卧位下呼吸机雾化治疗过程中,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以2021.1-2022.1为截点,选取本院接诊治疗的66例ARDS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所有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各33例,所有入院患者,对其开展俯卧位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后,经临床数据分析,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4/3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32/33),观察两组数据,数值对比显著(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对两组进行临床护理之后,通过最终的数据分析,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9%(26/3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32/33),对上述两组数据予以对比,数据差异突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患者治疗中,对其实施俯卧位呼吸机雾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辅以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炎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下肢摆放角度对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患者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医院手术室行择期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需要将其分为低角度组51例,传统角度组54例。以手术前后超声下下肢静脉血流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以下肢皮温改变、腿围变化为次要观察指标,比较不同下肢摆放角度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声下左、右两侧腘静脉和左、右两侧胫后静脉的血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右踝上10 cm腿围变化和左、右髌骨上15 cm腿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皮温变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患者的下肢摆放角度可能影响其静脉回流,手术室护士在体位摆放时应当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