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一病一品”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之间接收的行冠心病PCI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出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行差异化护理模式,组间对比护理干预成效。结果:干预后,从SAS、SDS评分、并发症率等方面展开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这些指标对比中均占据优势地位(P<0.05)。结论:针对接受冠心病PCI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对其展开“一病一品”护理干预不但能够促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作用效果卓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病一品"项目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护理质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一病一品"构建的内容框架,通过循证护理的步骤,基于UpToTate、各类指南等权威的资料转化为证据应用于临床,构建标准化的DR患者"一病一品"项目。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病房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护士,采取便利抽样法法选择2018年10月30日—2019年1月31日(实施前)在两家医院收治的223例DR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2月1日—2019年4月30日(实施后)收治的261例DR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DR患者各个关键环节评估的正确率、患者DR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实施后护士对DR患者各个关键环节评估的得分由(90.36±1.16)分提升到了(96.72±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90,P<0.05),DR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得分由(74.330±12.154)分提升到了(78.386±10.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0,P<0.05);患者术后的术后持续高眼压、玻璃体再出血、炎症性水肿、复视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31、5.618、5.788、6.128;P<0.05)。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一病一品"项目方案对提高DR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通过使用“一病一品”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展开护理,进而提升对患者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病症的复发率。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受的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84例,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的结果,本次研究将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与其进行对比。先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中的9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X组,使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再将剩余的9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Y组,并使用“一病一品”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护理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患者术后便秘的情况等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对比。结果:通过使用以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相对来说,使用“一病一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术后出现便秘以及复发的情况也大大降低,该类型的患者更愿意使用“一病一品”的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一病一品”特色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更有效,因此,应积极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康复护理方案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一病一品"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以及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功能、测量学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康复护理方案改善了患者的脊柱功能,减轻了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关节僵硬情况,提高了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联合"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应用细节管理联合"一病一优"护理模式护理,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肌力改善及护理满意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研究组FMA评分、肌力改善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节管理联合"一病一优"的护理模式可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和理解,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病种护理路径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MHD治疗的12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病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4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MHD护理干预,单病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基于临床护理路径,针对首次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患者、维持性透析期患者制订单病种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透析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耐受度。结果单病种护理组患者饮食原则、功能锻炼、用药原则、急慢性并发症、内瘘及静脉置管5个方面评分及透析知识总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单病种护理组的渗血、血栓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单病种护理组患者的肾脏病为目标的评估、生活质量评估得分以及透析生活质量问卷总得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病种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提高MHD患者透析知识掌握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透析耐受度。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所纳入的70例脑出血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没有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得到提高,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大,具备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脑出血患者实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很大具备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期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有效干预,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就诊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两组护理质量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健康教育的总满意度90.91%均高于对照组38.64%(P<0.05)。观察组沟通能力、主动服务、干预熟练度、应急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妇产科中效果显著,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脑出血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以2020.6-2022.6为截点,选取院内接诊的84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分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观察组,每组各42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78.2±6.9),护理满意度分数(85.0±6.2),平均住院天数(30.6±8.9),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0.2±2.5),护理满意度分数(94.5±2.0),平均住院天数(21.6±7.6),观察两组临床数据,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诊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近些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新型的医院管理模式,其既能够规范诊疗过程,又可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广泛应用在医院的对应专科中。直到20世纪末,美国有超过五分之四的医院均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随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光反应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因为消化内镜诊断技术逐渐更新,迫切应用标准以及规范实施对应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可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甲状腺癌患者118例,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护理方法进行改造,并分析其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实施前1年及实施后1年分别抽取100例患者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实施前后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确实有明显的提升,各方面较实施前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正确认知率、差错上报率及管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得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采取围术期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干预)与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带管日、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采用6 min步行测试距离、术后呼吸困难评分(Borg评分)评估身体活动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带管日、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7 d 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利于降低切口疼痛程度,恢复身体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川崎病患儿100例,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与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各50例。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实际干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与退热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健康知识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前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家长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川崎病临床护理中,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方法达到确切干预效果,使身体恢复时间缩短,提高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与护理满意度,更具有经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急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临床护理路径,2组均进行1个月护理,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憋喘改善时间、退热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分别为(3.45 ± 1.06)、(3.48 ± 1.08)、(4.31 ± 0.49) d,均短于对照组的(7.01 ± 1.42)、(4.56 ± 1.32)、(6.62 ± 0.7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642、7.375、6.189,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肺活量(VC)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MVV(71.42 ± 18.75) L,VC(72.41 ± 17.74)%和FEV1(67.36 ± 18.48) L,均高于对照组的(62.38 ± 16.69) L,(60.18 ± 15.69)%和(59.15 ± 17.13)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93、5.544、7.491,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方法、护理内容、护理形式、护理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7.78%(44/45)、95.56%(43/45)、97.78%(44/45)、93.33%(42/45)、95.56%(43/45),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90.48%(38/45)、82.22%(37/45)、77.78%(35/45)、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12~9.581,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急救护理中效果理想,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