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棒球式缝合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联合棒球式缝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联合连续缝合法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8.06±35.41)min]短于对照组[(119.39±33.65)min],术中失血量[(28.33±9.56)mL]少于对照组[(46.17±13.08)mL],术中针眼出血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46.67%(1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6.36,χ2=6.23,均P < 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时间分别为(19.21±5.77)h、(59.07±18.85)h,均短于对照组的(25.39±9.65)h、(77.22±27.0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3.02,均P < 0.05)。观察组术后发热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χ2=4.70,P < 0.05)。结论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联合棒球式缝合法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报告把2021.2-2023.2作为时间范围,研究对象从该时间范围内我科室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选取46例开展研究,通过红篮球分组方式分(常规护理模式)常规组(n=23),(优质护理模式)研究组(n=23)。观察对比2组病人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SDRS(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SF-36评分,改善更优(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一方面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值得临床上推广及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施治的价值。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12在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治疗方案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治疗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试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患者疼痛、肠粘连、感染、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手术结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6%(53/56)高于对照组83.9%(47/5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4%(3/56)低于对照组17.9%(10/56)(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16.7±0.5)h以及住院时间(4.1±0.5)d均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33.4±0.4)h以及住院时间(7.4±0.3)d(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90.7±4.4)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8.6±4.2)ml(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4.3±0.1)低于对照组(6.5±0.2)(P<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62.4±1.4)、躯体功能评分(64.4±2.3)、心理功能评分(51.3±1.4)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52.2±1.2)、躯体功能评分(50.2±0.9)、心理功能评分(40.1±0.2)(均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而且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低,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自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商丘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指标、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残留率、复发率及自然妊娠结局。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95.56±4.54)min,长于对照组的(80.24±3.67)min(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4%,8/102)低于对照组(17.35%,17/98),P<0.05。对照组术后无残留,复发率为5.10%(5/98);观察组患者术后肌瘤残留率为4.90%(5/102),复发率为9.80%(10/10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妊娠率为39.33%(35/89),对照组为37.50%(33/8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更长,但手术恢复更快,对卵巢功能损伤更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及自然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红蛋白(MYO)表达以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IMA、MYO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复发率及成功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血清IMA、MY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2/46)低于对照组(19.57%,9/46),P<0.05。术后2年,对照组复发率为12.50%(5/40),成功妊娠率为34.88%(15/40);观察组复发率为4.65%(2/43),成功妊娠率为39.53%(17/43),两组复发率、成功妊娠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氧化应激,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远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中医证型因素对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00例,年龄2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根据中医证型分为4组:肾虚血瘀型(A组,n=65)、湿热瘀阻型(B组,n=53)、气滞血瘀型(C组,n=43)和痰湿瘀结型(D组,n=39)。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4时,滴定式静脉注射羟考酮至NRS评分<4分(负荷量),行PCIA,镇痛泵用药:羟考酮100 mg,用生理盐水配至100 ml,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1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0 min。记录羟考酮负荷量及术后第1和2天用量。结果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羟考酮负荷量及术后第1和2天用量增加(P<0.05);B组与D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中医证型因素可影响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效果,湿热瘀阻型和痰湿瘀结型子宫肌瘤患者羟考酮术后镇痛的效力较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216例患者中2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1%。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年龄、初潮年龄、肌瘤数目、子宫大小、术中是否应用超声及术后是否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相关(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肌瘤大小、肌瘤分型、术后是否妊娠等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 35岁(OR=1.289,95% CI 1.013~1.641)、初潮年龄<13岁(OR=1.765,95% CI 1.167~2.669)、肌瘤数目≥ 2个(OR=2.487,95% CI 1.442~4.288)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中应用超声(OR=0.772,95% CI 0.616~0.967)、术后行GnRH-a治疗(OR=0.696,95% CI 0.510~0.951)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年龄≥ 35岁、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目≥ 2个预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95% CI 0.573~0.705)、0.719(95% CI 0.654~0.778)、0.622(95% CI 0.554~0.687),以初潮年龄<13岁的诊断效能最大。结论手术年龄≥ 35岁、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目≥ 2个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超声、术后行GnRH-a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216例患者中2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1%。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年龄、初潮年龄、肌瘤数目、子宫大小、术中是否应用超声及术后是否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相关(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肌瘤大小、肌瘤分型、术后是否妊娠等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 35岁(OR=1.289,95% CI 1.013~1.641)、初潮年龄<13岁(OR=1.765,95% CI 1.167~2.669)、肌瘤数目≥ 2个(OR=2.487,95% CI 1.442~4.288)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中应用超声(OR=0.772,95% CI 0.616~0.967)、术后行GnRH-a治疗(OR=0.696,95% CI 0.510~0.951)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年龄≥ 35岁、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目≥ 2个预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95% CI 0.573~0.705)、0.719(95% CI 0.654~0.778)、0.622(95% CI 0.554~0.687),以初潮年龄<13岁的诊断效能最大。结论手术年龄≥ 35岁、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目≥ 2个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超声、术后行GnRH-a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4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假电针治疗,观察组予以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肌瘤个数、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6、12 h 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3 d静脉血CD3+、CD4+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肌瘤个数及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 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 h VAS疼痛评分增加(P<0.05);术后12 h与术后6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脉血CD3+、CD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静脉血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1 d静脉血CD3+、CD4+水平降低(P<0.05);与术后1 d比较,观察组术后3 d静脉血CD3+、CD4+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减轻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电动分碎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方法报道1例典型的腹腔镜术后巨大LPD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最新文献回顾。结果术中发现腹腔镜术后巨大LPD寄生于既往腹腔镜穿刺孔腹膜瘢痕处,开腹切除术后1年无复发。结论LPD与医源性使用子宫肌瘤电动分碎器有关,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首选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分析及其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术后性生活质量现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5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总分为(705.87±25.63)分,其中性心理、性唤起、性欲、性高潮、异常症状方面分别为(155.91±27.46)分、(135.68±24.15)分、(135.85±30.97)分、(135.79±24.45)分、(140.27±21.4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性欲降低、性交频率降低、性兴奋障碍、阴道痉挛、性高潮功能障碍、性交疼痛及性困难是影响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影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放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性欲降低、性交疼痛及性高潮功能障碍是影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性生活质量总分为(705.87±25.63)分,性欲降低、性交疼痛及性高潮功能障碍是影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提示应加强对患者及其伴侣的健康宣教,使其意识到手术并不会影响术后性生活,保持正确性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尽早进行相关功能锻炼,以提升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比不同静吸复合麻醉用药策略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7例L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年龄(43.47±5.28)岁]和对照组[63例,年龄(43.59±5.14)岁]。两组实施不同静吸复合用药策略,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观察组给予七氟醚+瑞芬太尼。对比两组麻醉安全性指标,麻醉前、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血清皮质醇(COR)],围麻醉期不良反应风险。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麻醉前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8.73±0.25)分比对照组(28.69±0.2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0,P=0.397);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8.02±0.24)分比对照组(27.1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4,P<0.001)。观察组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为(132.47±12.15)μg,低于对照组的(189.43±23.67)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99,P<0.001);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47±1.25)min,短于对照组的(7.76±1.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6,P<0.001)。观察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率[3.13%(2/6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9/63)](χ2=4.999,P=0.02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策略应用于LM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策略,可以减少瑞芬太尼用药剂量,降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风险,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评估策略基础下行针对性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70例,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风险评估策略基础下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采用风险评估策略基础下的针对性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FUAS(FUAS组,763例)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组,1 205例)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影像学数据、手术情况,随访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症状复发、再治疗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FUAS组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730/763)、95.5%(1 151/1 2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27,P=0.869)。FUAS组治疗后1、3、5、8、10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6.8%、11.9%、15.2%、15.9%,累积再治疗率分别为0.7%、4.1%、6.8%、9.9%、11.0%;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术后1、3、5、8、10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5.9%、10.6%、14.2%、14.9%,累积再治疗率分别为0.9%、4.5%、7.8%、10.3%、11.4%;两组累积症状复发率及累积再治疗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中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复发率及再治疗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FUAS组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9%,235/245)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89.1%,115/129),症状复发率(11.9%,28/235)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27.8%,32/115),再治疗率(7.7%,18/235)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17.4%,20/11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UAS组浆膜下肌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0%,132/145)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97.0%,322/332),症状复发率(32.6%,43/132)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9.9%,32/322),再治疗率(22.0%,29/132)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6.2%,20/32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UAS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14/763)、21.9%(264/1 205)]及轻度、中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P均<0.001)。结论FUAS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长期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大部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接受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子宫成形术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大部切除术+子宫成形术的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未增加其他手术切口,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发生术中并发症的共2例,程度均较轻,术中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术后密切观察,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对切口愈合后的美容效果满意度高。出院后随访发现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单孔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大部切除术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欲顺势心理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长春市妇产医院妇科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围术期护理)和试验组(50例,常规围术期护理+情欲顺势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生理健康、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时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加入情欲顺势心理护理内容,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术后疼痛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太谷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免疫功能。结果术后,观察组FSH、LH、IL-10、CD3+、CD4+、CD8+水平分别为(7.81±2.29)IU/L、(10.52±2.73)IU/L、(12.64±2.18)ng/L、(52.67±4.87)%、(31.56±3.82)%、(22.55±2.16)%,均高于对照组的(7.36±2.11)IU/L、(9.86±2.48)IU/L、(8.64±2.03)ng/L、(46.32±4.64)%、(27.62±3.78)%、(16.87±2.14)%,观察组的E2、IL-6、TNF-α水平分别为(65.56±5.45)ng/L、(13.67±3.56)ng/L、(23.58±4.0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70.64±5.81)ng/L、(30.57±4.11)ng/L、(27.56±4.21)ng/L,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2.589、9.495、6.675、5.184、13.209、4.509、21.977、4.817,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能更好地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FSH、LH、E2水平,缓解术后的的炎性反应,同时利于患者免疫功能快速恢复。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的剖宫产率高达50%。为避免严重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子宫切除术等,传统上并不主张在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近些年不断有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产后出血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对于有指征的子宫肌瘤孕妇,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行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目前,对于不同特征的子宫肌瘤,剖宫产术时是否剔除尚无统一标准。
简介: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术期配合要点以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试验者是2021.05至2022.07在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离术者82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对护理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利于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