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在刑法教义学中,如何通过法律解释方法达成刑法的公正性与法益的安全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刑法的逻辑方法的正确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刑法逻辑方法包括形式逻辑方法和实体逻辑方法。在认定犯罪的时候,要进行形式逻辑判断和实体逻辑判断。形式逻辑的判断侧重于对法条的形式特征的界定,尤其是涉及对法条之间逻辑关系的确定。而实体逻辑的判断则偏向于对法条的实质内容的界定,尤其是对法条的内容进行价值考量。

  • 标签: 刑法教义学 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方法 实体逻辑方法
  • 简介:<正>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是离不开问题的,可以这样说,办案始于问题出现,终于问题的解决。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办案中的问题,可以给它下这样一个定义:办案问题指司法人员在侦查犯罪过程和审判罪犯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是司法人员从已知的犯罪事实探索犯罪原过程的思维差距。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是:“办案问题”的一般形式结构,“办案问题”的问答域预设,“办案问题”推理,以期引起同行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 标签: 一般疑问句 提问题 选择疑问句 办案 问题逻辑 司法人员
  • 简介:行为不同于举止,行为在语义上便是有意目的。规范只能通过行为而得到遵守,却不一定需要由行为来违反。结果不法和未遂不法属于归属的对象,而将结果不法认定为可罚、有责的义务违反而加以责难,则涉及归属的标准。对可罚的错误举止的负责性,称为罪责。规范分为举止规范和制裁规范,前者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举止规范的效力。刑罚是对违反规范的交谈性回应,它表明规范应不受侵犯地继续有效。当事人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身体和认识能力)却未实施其若具有避免构成要件实现的意图时所应为的行为时,则成互义务违反;而犯罪人未在行为层面上形成自己原本能够形成和落实的避免构成要件的意图,则应受责难。与此对应,归属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行为能力和动机能力。犯罪意味着犯罪人有相应能力却没有合乎规范地行为,亦即违反义务且有责地未以其行为遵守某一规范,这不同于传统上那种认为犯罪是犯罪人违法且有责地行为的见解。

  • 标签: 举止 行为 规范 交谈 归属
  • 简介:近10年来以提出合法性审查建议为特色的“公益上书”已经成为公民社会推动国家法制改革的一种重要公益法行动。由于很多“上书”涉及宪法权利等重大问题并且是以一种向社会公开的方式进行的,因此这种法律行动很容易被政治化。这种状况使得负有合法性审查职权的中央国家机关在建立对建议人的回应机制方面持非常消极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反过来又促使提出合法性审查建议的公民和组织更加依赖媒体表现“上书”的价值。但这并不是中国“公益上书”与合法性审查制度的全部,某些地方合法性审查机关在建立回应机制方面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解除政治魔咒的情况下,我国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全可以开创出一个国家机关和公民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 标签: 公益上书 合法性审查 行动策略
  • 简介:在比较法上,关照于中国问题的诉讼证据种类区分制度的基本差异是:专门规定法律条文有无有别;种类数量多少各异;证据的总体指涉范围宽窄不同。对此,不能简单的从可通约的一般诉讼认识规律的逻辑角度来评价各种分类制度的优劣,而应当尽量从各种特定的制度语境逻辑来分析其分类制度的相对合理性。依此来看,有关的理论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诉讼制度及其观念的整体变革,中国的诉讼证据种类区分制度有改革的可能和必要。

  • 标签: 诉讼证据种类 区分逻辑 认识论 制度语境
  • 简介:公安决策的成功源于掌握科学决策的基本理论知识,科学的决策原则和程序以及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论述公安决策的逻辑起点和思维过程、逻辑要求以及逻辑思维如何对公安决策者形成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证明学习、研究公安决策中的逻辑科学,对于提高公安领导科学决策的能力,保证公安决策的正确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公安决策 逻辑科学
  • 简介:在法学领域中,学者过多地关注于法律权利的研究,而对法律义务的探讨或是隐含于或是附着于对法律权利的研究。这使对法律义务的研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法律义务进行独立的研究。本文在对既往的法律义务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尝试对法律义务进行定义式解释。法律义务是主体应当采取的行为模式,并是引起偏离行为模式者的法律责任的正当理由。又探讨了法律义务的构成要素。笔者认为法律义务应当由“应当+行为+引起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构成。

  • 标签: 法律义务 逻辑分析 法律权利 应当 行为 法律责任
  • 简介:“命案必破”是一个规范命题,承诺命题,同时又是一个必然模态命题。“命案必破”之因,产生了公安工作发展之果;公安工作发展之果又不断促进“命案必破”目标的实现;“命案必破”目标的不断实现必然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无论从逻辑上对命题本身的解读,还是对命题与实践结果的因果分析,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案必破”命题的提出不但是科学的,而且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 标签: “命案必破” 命题 逻辑解析 社会治安秩序
  • 简介:刑法与《刑法》不同,这是理解《刑法》第1条之前应予注意的。《刑法》第1条的理论地位是刑法的概念,其规范地位则是刑法的根本原则,第2至5条分别规定的是同一根本原则之两用:法益保护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它们分别侧重于为控辩双方提供话语基础。关于刑法的概念,则应从“体——用”的动态轴和“内容——形式”的静态轴构成的坐标中去界说《刑法》第1条。在此基础上,应对刑法的公法性、刑法的政策性、刑法的目的性、刑法的规范性、刑法的司法性等命题的传统理解进行澄清。

  • 标签: 刑法文本 刑法的自发性 刑法规范 刑法原则 司法逻辑
  • 简介: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它虽然被我国刑法第三条所确认,但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围绕着罪刑法定主义的含义以及我国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规定的理解,展开了具有深度的学术争议。关切到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理解有三个重大理论的问题:一是绝对的罪刑法定与相对的罪刑法定;二是形式的罪刑法定与实质的罪刑法定;三是消极的罪刑法定与积极的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能反向解读为"法有规定即为罪",应否定积极的罪刑法定的命题。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专属主义 形式解释论 实质解释论
  • 简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不通向资本市场的经济合作方式,高度的意思自治是其基本特点。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所存在的行政管理性、选择性条款严重缺失、企业管理开放性不足等特点成为制约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制度性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有限责任公司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与有限责任公司法的封闭性相一致,进一步加强有限责任公司法的私法性、实现公司治理的契约化和公司管理的竞争性正是有限责任公司法需要实现的三个基本点,也是有限责任公司法要完成其使命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治理 公司契约
  • 简介:浅谈“狱政逻辑”的研究对象孙淑敏,舒重熙狱政逻辑(或称“劳改逻辑”)是法律逻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办案逻辑”,“刑侦逻辑”一样,是完整的法律逻辑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狱政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狱政逻辑要结合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其思维形式与规律。狱...

  • 标签: 狱政逻辑 罪犯思维 形式逻辑 矫正罪犯 新兴学科 劳动改造罪犯
  • 简介: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商法都应该选定一个逻辑起点,如以商人、商行为或者企业为逻辑起点。基于我国商法的发展历史、商法本土化理论,通过对德国商法和法国商法所设定的逻辑起点的探讨,我国若制订《商事通则》,应选择以“商人”为逻辑起点,以此来构建我国的商法体系。

  • 标签: 商人 商行为 商事通则 商法本土化
  • 简介:警民关系是警务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在对警民关系研究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警民距离的概念。围绕不同分类维度,分析了警民物理距离、警民心理距离,警民政治距离、警民社会距离,警民事实距离、警民理解距离的含义。综合静态截面视角和动态过程视角,对警民距离理论模型框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警民距离曲线考察警民关系的方法,探讨了警民平衡距离和警民平衡"通道"的理论内涵。最后应用警民距离理论对警民关系悖论、和谐警民关系进行了解释。

  • 标签: 警民关系 理论 警民距离 警民平衡距离
  • 简介:法律职业化理论和司法能动理论是对中国司法发展道路的不同探索理论。中国能动司法理论的可能宪政逻辑是:民族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司法社会主义特色的塑造、司法服务于政治、转型时期需要司法快速做出回应等。能动司法理论宪政逻辑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是从中国国情、中国民众的社会需求出发而不是西方的现行司法理论出发去论证自己的合理性。但中国能动司法理论始终面临着司法规律的普适性、政治统摄司法抑或司法控制政治、法律是统治工具抑或法律具有自身价值等理论追问。中国能动司法宪政逻辑面临的困境是政治系统和法律系统相对分立而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危机。通过论争来寻求更多的政治共识,对中国司法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能动司法 宪政 政治 民族国家
  • 简介:学界有关犯罪构成论体系的学派之争主要表现为平面体系与阶层体系之争。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次序不代表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性。不影响评价结果。根据逻辑推演模式不同,犯罪构成论体系分为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前者在逻辑推演上表现为由总到分,犯罪是支命题。后者在逻辑推演上表现为由分到总,犯罪是联言命题。德日等国与我国通行的犯罪构成论体系分别属于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不同的犯罪构成论体系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基本逻辑构造是,通过对犯罪观念形象分别进行事实限制与价值“褪色”,推演犯罪成立: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基本逻辑构造是,通过对行为分别进行事实概括与价值“着色”,推演犯罪成立。

  • 标签: 犯罪构成 逻辑推演模式 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 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
  • 简介:宗教自由是指个人或一定团体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并由宪法确认为基本权利加以保障。这一基本权利从内在逻辑结构上看,涉及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

  • 标签: 政教分离 价值 适用
  • 简介:2005年1月2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规定今后在党政干部参与引进资金项目过程中,一律不得向党政干部发放任何形式的招商引资奖金等物质性奖励.这一"潜规则"不仅仅风靡浙江政界,在全国各地都有其市场,成为招商引资的热潮中激发党政干部干劲的"法宝"和"高招",且屡试不爽.这一"招商政策"在十年前就悄然献身,即按招商引资数额的一定比例来奖励有关的党政干部,一般的奖励比例在千分之三以上,个别地方最高甚至达到实际到位资金的百分之一,当时甚至被作为某些发达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而广为宣传.

  • 标签: 政府官员 中国 招商引资 廉政建设
  • 简介:本文旨在对英汉语中逻辑连接的不同类型和在英汉翻译中对逻辑连接的处理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在翻译中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交际目的等因素分别采用省略、对译、增译等方式,使译文与原文在最大程度上对等。

  • 标签: 衔接 语境 逻辑连接
  • 简介:目前学界关于税权概念存在着一些争拗,而税收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的引入和运用,有助于对税权内涵及其本质的深层解构。显然,税权作为国家税权力与纳税人税权利的统摄,并非仅仅是一种语义上的概括,而是税权力与税权利互为债权债务关系表里的必然,其主体不仅包括行使税权力的国家,还包括授权国家行使税权力的纳税人,而且始终以保障纳税人权利的良好实现为依归。本文试图运用税收债权债务论和社会契约论来分析税权的概念和内涵,澄清税权的外观结构与内在本质,进而揭示宪政语境下税权结构生成的价值逻辑

  • 标签: 税权 外观结构 内在本质 权利本位 价值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