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正>案头上的《法学词典》(增订版),我经常翻阅的。依我所见,无论搞法学理论研究,还是法制宣传,抑或“普法”工作,这本由法学界各路专家、权威编写的工具书,绝对不可少的。但不知怎么的,近来翻阅这本工具书,总感到它缺少了些什么,思前想后,不免有些疑惑。按照常理,词典中的词条一般应该是常见的、经常用到的,不说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却也应该基本上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使之容易查找,拥有最大的的信息量。然事实并非如此。我发现,有些应该而必须有的词条,在该词典中却根本找

  • 标签: 法学界 词典 工具书 理论研究 法制宣传 信息量
  • 简介:《风与草:喻中〈尚书〉》(以下简称《风与草》)喻中先生新近的著作,在自序中喻中先生自谦地说:"本书不是关于《尚书》的学术研究,至少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学术研究……本书关于《尚书》的读书笔记",[1]而在笔者看来,此书不仅仅只是50篇读书笔记的汇编,而是一本根据《尚书》所做的关于三代政治过程、政治实践与政治状况的研究著作。

  • 标签: 《尚书》 解读方式 学术研究 读书笔记 研究著作 政治过程
  • 简介:《中国犯罪学论纲》李晓明同志撰著的《中国犯罪学论纲》,已由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的理论体系颇具新颖性,许多观点更具独创性,不愧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笔者认为,此书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理...

  • 标签: 中国犯罪学 犯罪防控系统工程 理论体系 理论与实践 基础理论 犯罪预防
  • 简介:<正>今年3、4月间,某市中级法院审理了一起公诉“强奸案”。法院查明案情如下某晚,被告人张贤(男、17岁)、陈建(男、17岁)、陈周(男、19岁),与陈庆(男、在逃)等人,分乘2辆摩托车到黄镇女青年朱××个体理发店玩,后共同策划将朱带出奸淫。张贤要朱同他们一起出去,朱不从,后猜想朱有月经,将情况告诉随后而来的被告人郑建(男,18岁),郑唆使张说:“管自把她带出来。”当晚9时许,张贤、陈建待朱下班关门后,不顾朱的拒绝和呼叫,将朱拉上摩托车带到翁镇陈××家(无人在家)。郑建、陈周、陈庆驱车随

  • 标签: 摩托车 女青年 亲属 被告人 强奸案 法院审理
  • 简介:<正>一、案情1983年元月,某家俱厂与原告某房产公司口头协商租用其在建设街房屋二间作门市部,计117.26平方米。1984年4月,家俱厂分为两家即家俱厂和皮鞋厂,分家时家俱厂将原租用的房产公司的二间房屋分给皮鞋厂做门市部,家俱厂与皮鞋厂未到房产公司办理过户手续,从1984年4月起,皮鞋厂向房产公司交纳租金,至1987年7月以前,房产公司未向皮鞋厂提出过任何异议。

  • 标签: 被告 承包合同 房屋 租金 营业执照 租赁关系
  • 简介:证据排除现代证据法的核心精神.在理想状态下,一项证据被"排除",意味着该证据所反映的信息对于案件事实的最终认定不产生任何影响.从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为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共有三种途径,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法系.总体而言,普通法系的程序设置最符合证据排除的要求,而大陆法系在这一问题上则显得力不从心.为了使证据排除规则真正落到实处,包括我国在内采取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的国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 标签: 证据排除 二元式结构 法官指示 判决理由 职权主义
  • 简介:一、我为什么关注冤假错案?先讲几个前提性的问题:首先,什么冤案?在这里,我将冤案等同于平常我们所说的"冤假错案",主要是无辜者被判处有罪,也包括因事实认定错误而导致的罪轻者被判重罪。但是,冤案不包括在事实认定正确的前提下因法律适用的选择性而导致的差异。比如一审法官判得较轻,二审法官判得较重,我们不好说一审个冤案,

  • 标签: 冤案 冤假错案 事实认定 法律适用 前提性 无辜者
  • 简介:<正>看了《法学评论》1983年3·4合刊中的《对误以为女性的男性儿童施行强奸而致死人命应定何罪》(以下简称《应定何罪》)一文后,对此文认定被告郭六社前一个犯罪行为强奸既遂,我有点不同意见,试述如下:《应定何罪》一文认为:"被告郭六社的犯罪行为虽未能实现奸淫目的,但他具有强奸决意,以暴力手段实行强奸行为,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依据刑法第139条第3款之规定,

  • 标签: 强奸行为 既遂 犯罪行为 致人死亡 犯罪分子 犯罪结果
  • 简介:正当法律程序的判断标准是一个较难取得共识的问题。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看,行政主体没有偏见,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并说明行政行为的理由,在程序上才符合基本的交往理性。这三项要素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也是据以判断某一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否正当的标准。

  • 标签: 正当法律程序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理性 排除偏见 听取意见 说明理由
  • 简介:<正>党和人民政府对劳动法一贯重视。在党的领导下早在1922年开展了劳动立法运动,制定了劳动法大纲,开始了长期的劳动立法斗争,1931牢中央苏区制定了第一部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此后,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政府都制定了劳动法规。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法律规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制定了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女工特殊保护

  • 标签: 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 劳动立法 劳动法 集体合同法 经营企业
  • 简介:把being翻译为“存在”或“在”.会有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遇到举例说明的时候,所举例子与它们不一致,因而无法说明它们。比如,“天蓝的”这个例子如何能够说明“存在”和“在”呢?相反,若是把being翻译为“”,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例子与所说明的东西乃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起到举例的说明作用。从举例的角度看,“一‘’到底”有道理的。

  • 标签: 举例 存在 BEING
  • 简介:<正>终于有机会到江阴采访司法行政工作。只可惜来匆匆去匆匆,没能看到世人瞩目的长江大桥的建设景象。过两年再有人从外地来江阴,大概谁都不会漏了去看看这个城市的新标志性建筑。拉索结构的大桥——这算得上世界上最漂亮、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类型了,它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设计成就在于,桥身以及桥面上所有行人和车

  • 标签: 江阴 钢索 沛县 法律服务所 司法行政工作 司法行政干警
  • 简介:<正>被告人:季某,男,二十四岁,捕前系武汉市安装公司三处会计。一九八七年九月中旬的一天中午,被告人趁本单位财务室无人之机,盗窃由出纳员周某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二张,后以工程结算单要盖章为由,骗取保管的财务专用章二枚,偷盖在空白现金支票上。嗣后,被告人又以欺骗手段,找邻居付某在支票上填写金额并伪造了取款介绍信,同年十月十二日用其中的一张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人民币三千元。

  • 标签: 被告人 非法占有 支票 欺骗手段 盗窃罪 诈骗罪
  • 简介:本刊第一期发表案例分析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专业法律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纷纷来信来稿,积极参加讨论。我们相信,由于大家的关心与支持,"案例分析"这个专栏一定能够办好的。为了活跃法学界研究问题的气氛,提高法学理论与政策业务水平,我们期望全国各地同志继续踊跃投稿。稿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案一议,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文字简练。从本期起,我们将本着择优采用的原则,陆续选登各种不同观点的来信和稿件,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案例分析 抢夺罪 抢劫罪 暴力 公私财物 犯罪性质
  • 简介:宪法学家迈克尔·佩里教授在其专著《权利的新生》中论证了美国宪法的人权价值,并且进一步探及人权的核心乃在于人的固有尊严。佩里教授继而援引《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待"作为人权的基础性规范,为宪法修正案中所列诸项权利提供了总的规范。在该书下篇,佩里教授将此人权的基础性规范用作分析免受酷刑、同性婚姻及堕胎入刑问题的标准,讨论前述在社会内部引发高度争议的基本权利的演进。《权利的新生》一书阐明的人权价值与规范,为思考人权及权利的哲学及实践问题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启发。

  • 标签: 宪法 人权 基础性规范固有尊严 规范性
  • 简介:法律监督机关这一概念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列宁,列宁为苏联检察制度实行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奠定了基础。中国检察制度创建时在全面继受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法律监督机关概念。但是,在中国检察制度放弃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之后,法律监督机关概念却经历了异化与重构的复杂过程。该概念在产生之初实行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的苏式检察机关,但在其法定化之后却在否定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的基础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上述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检察制度摆脱苏联影响、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的同时,也为此后中国的立法与法学进一步丰富法律监督机关概念的意义预留了空间。

  • 标签: 法律监督机关 列宁信件 垂直领导制 一般监督 “彭真说明”
  • 简介:本刊第一期发表案例分析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专业法律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纷纷来信来稿,积极参加讨论。我们相信,由于大家的关心与支持,"案例分析"这个专栏一定能够办好的。为了活跃法学界研究问题的气氛,提高法学理论与政策业务水平,我们期望全国各地同志继续踊跃投稿。稿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案一议,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文字简练。从本期起,我们将本着择优采用的原则,陆续选登各种不同观点的来信和稿件,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弹药 枪支 盗窃罪 被告人 案例分析 故意犯罪
  • 简介:《法律与宗教》一书由梁治平先生于1987年第一次翻译。[1]该书作者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伯尔曼教授,全书正文仅8万字上下,半天可读完。据说本书让梁治平先生初之时产生不可抑制的惊异和喟叹,以致他下定决心将其译成中文以飨国人。或许他当时只是出于作为一名学者所与生俱来的一种学术悸动,但是后来的情况却是该书成为中国学者案头必备、文中常引的经典读本,特别是书中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不知道俘获了多少法学学者以及学子的心。

  • 标签: 《法律与宗教》 中国学者 伯尔曼 美国哈佛大学 法学院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