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正>读书涉及一套有关如何读书的知识。即使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难免为读书的两大问题所困惑:读本如何选择?书如何读?先说读本,要给学生开列一个阅读书目清单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考虑读者的性质、阅读的目的与方式、学科范围、知识背景、读本的经典性和难易程度、推荐的理由。再说阅读的方法,这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泛读与精读、快速阅读与字斟句酌那么简单,更关乎如何从读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手段和技巧,比如:如何把握作者

  • 标签: 阅读实践 特许经营 作者思想 学习纪律 阅读问题 经典阅读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表述是故意歪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之意图而形成的,草案明明限定了“进一步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的目的,但是学术界却要强迫人们接受它为“法院统一定罪权”原则,从而把“人权”条款变成“公权”设置条款。这种法律现象可以从1789年以来无罪推定文本表述的变化规律(某种蜕变模式)得到解释。令人忧虑的是,纷纷推出的无罪推定文本建议又因为ICCPR中法文本与英俄西文本的冲突,而在“确定有罪”与“证实有罪”之间选择了较差的表述。为此,发现IC—CPR文本的冲突解决方法与借鉴俄罗斯国内法文本的先进经验,对于改善未来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立法表述都有积极的比较法意义。。

  • 标签: 无罪推定 ICCPR 证实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文本是诠释学上的专门术语和理论,文本本身的要素体系为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套分析的操作工具和话语体系。文本的法场域适用构成法律文本理论。法律文本理论对法律解释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律文本相对于文本所具有的要素特征和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所具有的比较特征上。法律文本理论吸收了符号、语境、读者、作者、意向、意义、语用等可操作的元素,从而使得法律解释学的展开可以借助于符号学、语言学、语用学、诠释学等诸多实践性学科知识和规则,从而为法律解释学方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 标签: 文本 文本理论 法律文本 法律解释 法教义学
  • 简介: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宪法 文本主义 宪法解释
  • 简介:<正>一、导论如果说长久以来法学理论对规则的重视已经导致了对人的遗忘的话,可能显得有些耸人听闻。赫伯特伯爵在"理性的人"一文中写到:"英国普通法不厌其烦地虚构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理性的人。他是一种理想,一种标准,是我们要求优秀公民具备的品德的化身。……在构成英国普通法的令人迷惑的博学的审判中旅行或长途跋涉,不与理性的人相遇是不可能的。理性人总是替别人

  • 标签: 经典文本 法国民法典 法学阶梯 查士丁尼 法律行为 德国民法典
  • 简介:我国现行法律文本有在法的名称中或法的名称之下法的正文之上设立一些说明性文字的题注,构成了我国法律文本的一个特色。在不同形式的法律文本中,法的题注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正式法律文本的题注内容包括了法的通过时间、通过机关、公布方式、施行日期、批准时间、修订时间、修订机关、修订过程等内容。法律文本中设置不同内容的题注有着不同的价值与意义,但不论是在正式法律文本中还是非正式法律文本中,我们认为法的题注在设置内容上、表达技术上都需要完善或规范化。

  • 标签: 法律文本 法的题注 设置内容 规范化
  • 简介:宪法解释权只能通过《宪法》授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是宪法解释权的主导机关。据于现行《宪法》,我国宪法解释权行使方式可分为准立法式与裁决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排他性的享有准立法式宪法解释权,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享裁决式宪法解释权。合理推断隐含的裁决式宪法解释权必须以是否拥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为前提,国务院、中央军委等一定程度上具有适用宪法的资格,但并不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 标签: 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权 监督宪法实施
  • 简介:2004年人权条款入宪,有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总体上看,是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诉求。但是,对于人权条款在宪法中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特别是放在什么位置表述,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设计方案。人权条款最终被置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而未能在序言和总纲中规定,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我国人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对于宪法中的人权条款,应当做理性、务实的解读。

  • 标签: 人权 基本权利 修宪 宪法史
  • 简介:中世纪罗马法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发现的罗马法之规范性法律文本的注释、研究,以及针对罗马法展开的教育与教学.而得以保留下来的罗马法文献逐渐演化成为中世纪罗马法复兴时期法律教育与教学的主要的权威文本,注释法学主要是注释法学家以罗马法文献为基础展开的解释、研究与教学.注释法学家使用的方法又是从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学习与借鉴的方法,特别是同“旧逻辑”密切相关.罗马法文献内容与经院哲学方法又是中世纪的学术组织进行法律教育的重要的基础与工具.中世纪注释法学是由文献、方法与教育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彼此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因此,法律教义学之所以保有其活力或者韧性在于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所在.

  • 标签: 法律权威文本 经院哲学 法律注释 罗马法
  • 简介:宪政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世界各国的治理格局与宪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宪政,无论是一种实质意义还是象征意义,在人类这个特有的历史文明阶段已经成为政治法律生活的必需品。这从当代中国治理方式的逐渐宪政

  • 标签: 82年宪法 执政党 宪政制度 宪政文化 宪政史 文化冲突
  • 简介:我国司法鉴定管理的法律文本颁布实施后,因其条文粗疏、功能缺损,导致与法律文本相关的续造性解释丛生,并出现了执行中的紧张局面,立法机关欲借助于答复竭力维护其文本的效力与权威,但这些答复与解释对法律文本的变奏严重影响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形成。重整法律文本的基本立场,制定司法鉴定法,已成为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力量。

  • 标签: 司法鉴定 法律文本 文本解释 结构重整
  • 简介:作为一个历史文本,“五四宪法”展示了现代宪法之理念及理想,其内在体系具有逻辑自洽性和价值合理性,然而作为一个制度实体,“五四宪法”的外在运行却遭遇无以化解的困境。“五四宪法”遭遇困境之根源在于宪法认同之缺失与宪法权威之缺位。鉴于宪法之为权威所凭借的民主、法治、人权等价值理念未被习识和采信,以宪法为最高权威之法治未能成就,在宪法文本和社会现实之间于是出现断裂。“八二宪法”秉承“五四宪法”的价值理念,因而“五四宪法”的历史境遇对当代宪政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五四宪法 宪法权威 宪政启蒙 中国 法治 宪法文本
  • 简介:一部良好的宪法是能够自我实施的,其关键在于建构健全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就文本而言,我国宪法设计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制度、一元审查多元配合的违宪审查制度等共同构筑起了促进其自我实施的保障制度。然而,就实践而言,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宪法融入社会生活,文本预期与实践效果之间遭遇断裂。因此,有必要回应当下实践的诉求,对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进行改良,让其从文本走向实践,实现宪法理想与宪政实践的对接。概而言之,其前提在于强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基础在于建构中央与地方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核心在于建立专门机关的直接审查与人民法院行政法庭的间接审查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违宪审查制度。

  • 标签: 宪法实施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分权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 简介:《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不同阶段的定位、发行、编辑风格有巨大差异,反映出检察工作从运动化到专业化、常规化的变迁轨迹。《公报》选编案例的变化,表明检察机关长期以刑事检察工作为重心、诉讼监督检察业务从起步到规范的发展历程。《公报》的未来发展应以追求司法的透明、民主为理念,以实现“检务公开”为目的,坚持“检察业务”的专业性定位;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和与检察工作相关的重要通知、规定为主要内容;以“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为核心竞争力。

  • 标签: 检察制度 检察机关 检察业务 案例 公报
  • 简介:木版水印是以雕版木刻为载体,用水溶性颜料来印刷的复制艺术。充分利用水分和纸张的融合性,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色彩和色阶,水分的掌控是十分关键的技术。用水印方法印制的作品,其色彩的浓淡深浅、对象的阴阳向背等,都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艺术效果可达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 标签: 艺术效果 水印 古代 水溶性 融合性 水分
  • 简介:CISG、UPICC和PECL是国际贸易统一实体法的重要成果,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违约损害赔偿制度方面,三者作出详尽的规定,统一化程度较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合同法》对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在实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具体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CISG、UPICC和PECL中有关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规定,对完善我国《合同法》中违约损害赔偿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国际法律文本 违约损害赔偿 《合同法》
  • 简介:伦理与道德概念需要讨论。黑格尔两次区别了伦理与道德,但他对伦理和道德的使用自身存在矛盾。与社会经历了传统(总体性)社会一理性化社会一现代(多元化)社会这三个阶段相伴随,道德伦理的样式也相应地表现为"身份伦理一抽象道德一角色伦理"的演进,由此,黑格尔的概念矛盾得到了解决。现代社会表现为"从契约到角色"的过渡,伦理与道德的概念也得到了澄清。

  • 标签: 道德 伦理 黑格尔 概念
  • 简介:美国《联邦证据规则》404(a)确立了品性证据一般禁止的规则,即品性证据不具有可采性.基于一般禁止条款涉及的主要问题,特从品性或品性特征、可采性、相关性三方面对其进行文本分析.首先厘清与品性相关的概念,接着分析品性证据禁止的原因,并对品性证据的相关性进行论述,在此,引入艾伦教授对判断证据相关性的连续性推论:证据性事实-推断性事实-要件性事实,从而对品性证据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最后,在借鉴美国品性证据规则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品性证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确立我国对待品性证据的应有态度:“可以采纳、必须谨慎”.

  • 标签: 品性证据 一般禁止 认知偏见 相关性
  • 简介:“恶搞”:现代艺术的起源谈论《现代艺术150年》之前,我刚好读了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总监卫毅在《寻找桃花源》一书中,有如下叙写。广州美院副教授、艺术家苏坚为四位民工作画,用卖画的钱请民工们来京看奥运会。期间,苏坚和他们参观蔡国强艺术展,后者除了在电视上看过的“大脚印”,并不明白展厅里的那些东西是什么意思。

  • 标签: 艺术家 《南方人物周刊》 现代艺术 “恶搞” 桃花源 副教授
  • 简介:王少卿简介王少卿,1938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历任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兼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开封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20世纪60年代,王少卿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学习,师从我国著名画家马晋、王雪涛先生,后又受著名花鸟画家康师尧先生指导,深入研究工笔花鸟画。

  • 标签: 王少卿 工笔花鸟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王雪涛 美术研究所 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