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依此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在其生命存续期间终身事有,未脱离母体的胎儿不能作为民事权利主体。但从社会客观存在来看,公民在出生前就存在某些特定的民事权利,这些特定的权利在公民出生前只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只有当公民出生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产生民事权利能力,才能享有、维护和支配,这就是公民先期民事权利。公民的先期民事权利是指公民在出生前,根据法津赋予胎儿享有的利益,于出生后以自己的名义实现民事权利的意志体现。公民先期民事权利的基本特征为:一、胎儿孕育于母体时利益存在。生命开始应以出生为基本条件,所

  • 标签: 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出生 胎儿 出生前 血缘关系 抚养权
  • 简介:民事权利本质之争的三学说中,“利益说”体现了保护的目的,“法力说”则在明确保护目的的同时,强化了法律的实际应用,均不能揭示权利的固有属性,唯有“意思说或自由说”涉及主体意志的实现资格反映了权利本质。但权利创设离开法律这一媒介则与现实不符。而探究权利本质的目的主要在于准确理解法律与权利的关系,以及明确法律设置权利及其赋予权利主体享有权利的价值所在。

  • 标签: 权利本质 意思 自由 利益 法力
  • 简介:传统的民法理论中的民事权利救济方式有两种,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自力救济即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制他人,从而捍卫受到侵犯的民事权利的救济手段。如请求权,支配权的行使即是。所谓公力救济,就是通过国家的专门力量和特定程序,保护受到侵犯的民事权利的救济方法。

  • 标签: 民事权利 公力救济 自力救济 侵犯 民法理论 救济方法
  • 简介:<正>剧照是指演员在电影、戏剧等动态文学作品中艺术造型的再现。通常人们认为,剧照是电影、戏剧等的组成部分,其中体现了编导者的构思及其他智力劳动。编导者对于剧照享有版权。如果属于职务编导,则版权归于编导者所属的剧团等单位。有的同志因此认为,由于剧照反映的是电影、戏剧内的角色形象,而不是演员

  • 标签: 演员 戏剧 电影 角色形象 肖像权 版权归
  • 简介: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法隐私权较早出现,而宪法隐私权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相继为各国所确认。这样的发展顺序是否意味着宪法隐私权是由民法隐私权发展而来呢?通过对两项权利先起与后起原因的历史分析可知,两者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并且在事实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是,两者在价值上又是同源的,两者的差异不过是隐私权价值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民法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实际上是既相互独立,又在价值上相互关联的两种权利。民法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之间关系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民事权利与宪法权利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 标签: 宪法隐私权 民法隐私权 民事权利 宪法权利
  • 简介:我国大陆现存的民事权利概念是专门由民法学家经营的一个概念,是民法学视域下的民事权利概念,也是狭义的民事权利概念。法哲学视域下的民事权利概念,是应该由法理学家或宪法学家经营的一个概念,是广义的民事权利概念。该概念应是站在法哲学的高度,在整个法学领域内,对民事权利进行全景式的认识和研究,因而该概念更具全面性和普适性。法哲学视域下的民事权利概念有利于全面认识和揭示民事权利的属性;有利于全面认识和揭示民事权利对法的作用和在法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语词使用上的一致性。

  • 标签: 民事权利 自然权利 民法 宪法
  • 简介:相关部门有无权力为无名尸索赔?理论界、实务界及各自内部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各地人民法院在认识及司法实践中意见绝然相反。本文首先对无名尸民事权利的内涵作法理分析,认为应设立无名尸民事权利保护制度,然後通过封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及其缺陷的深入透析,认为应从法律上明确无名尸民事权利的保护制度,最后以中国现行法律制度、法律精神为基础,从审判程序上提出具体的保护途径。

  • 标签: 无名尸 民事权利 司法保护
  • 简介:《合同法》第2条界定了合同的概念,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但对于该条规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存在不同解释,而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到《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文章首先从解释方法的选择和适用入手,认为应当坚持文义解释优先。基于这种解释,《合同法》第2条所规定的合同变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债权关系,除债权关系外,还包括物权关系和身份关系。如果解释《合同法》第2条采广义合同说,民法典总则就应当规定合同的一般规则。

  • 标签: 合同解释 民事权利义务 民法总则
  • 简介:自分析实证法学派将生命权利化后,对于“生命权”性质的争论便从未停止。有学者支持生命作为一种权利存在于民法,然而,“生命权”作为权利的属性值得怀疑:第一,“生命权”客体的不确定性,导致其难以达到权利一般构成要件的要求,也就难以成为一种权利;第二,将生命权利化会得出“自杀权”的合法根据,违反伦理及善良风俗;第三,侵害生命的损害赔偿范围不包括生命本身,而是对于死者有密切关系的生者所受到的损失或者损害的赔偿,故生命权空有权利之名而无权利之实。因此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不应将生命作为权利来对待,而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受保护的特别利益。

  • 标签: 民事权利 人格权 生命权 死亡赔偿 利益
  • 简介:本文作者作为当年设计德国审级制度修改的主要立法专家,在其撰写的学界建议意见发表20年后,以本文重新审视了当年司法改革制度的后续进展、实效与不足。一审的诉讼效率虽然从数字上看确有提升,但是其实现主要源自对以正式开庭为代表的程序保障程度的减损,一审程序的功能和其中的法官职权行使并没有如预期般增强。从功能上将二审程序向事后审转变的目标得到基本实现,但是二审程序受一审事实认定约束的原则仍有较多例外,比如二审法院何时有权自行认定事实和攻击防御方法例外的不失权的问题值得关注。司法改革最初规定的、通过不可上诉的裁定随时可以书面驳回上诉的做法遭到普遍质疑,虽然立法者在十年后已做出补救,但修正的实际效果仍十分有限,可以考虑彻底废除本条规定。如今普遍适用各类案件的许可上告制在改革后使最高普通法院面临案件激增的压力,更宜通过提高最低不服标的额或减少合议庭人数来缓解。三审程序也应当承担个案救济的功能,应当直接将出现个案错误规定为上告理由。

  • 标签: 审级制度 事后审 许可上诉 德国 民事司法改革
  • 简介:最近某一网友以“上海热线”删除了其注册的citiz.net免费邮件地址为由向上海热线质疑,这位网友认为其在申请注册免费邮件时,“吸铁石”的“用户接收条款”并没有告知用户这方面的内容,因此,“上海热线”此举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围绕着免费邮件是否应受法律保护问题,存在着争议。对此,我们予以分析。

  • 标签: 免费邮箱使用者 民事权利 法律保护 网站 合同关系 《免费注册协议》
  • 简介: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义务的载体,因而非法人组织不应具有权利能力,但这并不妨碍其取得商主体资格,而从事经济交易.由于我国民法理论的偏差,因而会出现非法人组织应否具有权利能力之争,但商主体地位的取得并不能认为是对权利能力的承认,营业执照的取得与民事权利能力的承认产非一致,赋予非法人组织当事人能力与非法人组织应具备权利能力也无必然联系.

  • 标签: 法人 非法人组织 权利能力
  • 简介:近代德意志法系私法制度创立自然人权利能力制度的主要法哲学依据乃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意志理论。依据此等自由意志理论,只有具备自由意志这一质的规定性,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才既能谋求自己的利益,又能受理性法则的约束,从而才具备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才可以成为私法上的主体。

  • 标签: 自由意志 人格 伦理人 经济人
  • 简介:民事推定法律效果的权利分析是一种研究推定规则的新思路,借助霍菲尔德权利分析理论中的基本术语,能够将推定规则下三方主体——推定受益方、法官及推定不利方——的法律利益变动的法律效果清晰呈现出来。由于权利分析方法中各术语在逻辑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就使得推定规则下三方主体法律利益变动的内在联系亦得到揭示。

  • 标签: 民事推定 法律效果 权利 霍菲尔德
  • 简介:一.何谓权利(力)配置(一)从法理角度看权利(力)配置权利与权力是两个紧密相关却内涵外延不同的词汇,两个在中文中发音相同.但是在西语中.代表权利与权力的词,无论写法.还是读音皆大不相同.比如古希腊文dikaion与dunamis,拉丁文jus与potestas.德文Recht与Macht.英文right与power等等。

  • 标签: 代表权利 配置 民事诉讼 撤诉 power RIGHT
  • 简介: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较完善的民事主体制度,需要对法人的民事能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存在范围限制问题,也不是指法人可以享受权利的范围.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殊性实指其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自然人一样,由于其意思能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应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民事能力宣告制度.这一制度应包括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宣告制度和行为能力宣告制度两大系统.

  • 标签: 法人 民事能力 宣告
  • 简介:民事裁判瑕疵,系指民事审判中发生结案效果的判决、裁定和调解文书中存在的对裁判结果不产生重大影响的轻微错误.主要是裁判上或法律文书制作上的技术性疏忽和遗漏,其范嘲以技术性错误为主,以认识、判断错误为例外。民事裁判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法官和当事人的过失尤其是疏漏而产生瑕疵,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 标签: 民事裁判 瑕疵 法律文书制作 程序 救济 权利
  • 简介: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第三人的权利保护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现有规则的规定来看,包括第三人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再审之诉、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以及恶意诉讼规范等具体保护措施,具有全面性。然而,因设计缺陷、制度交叉重合、彼此之间脱节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应当进行协调与整合。

  • 标签: 第三人 权利保护 全面性 局限性 整合
  • 简介:私法范畴的民事责任能力不是一个内涵统一的概念。本文运用语境分析的方法,揭示出处于惩罚语境、责任构成语境、后果承担语境中的民事责任能力概念的不同内涵。每一种语境都有自己的表达需求。民事责任能力概念成了稀缺资源,供不应求。无论哪个语境垄断民事责任能力概念,都将造成其他语境的表达困难。学者们围绕民事责任能力产生的很多争论实质是不同语境中的话语权之争。解决话语权之争的途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不同的概念来防止歧义。

  • 标签: 责任能力 过责能力 权利能力 识别能力 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