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三元互克说”是季卫东教授在其《宪政新论一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中提出来的概念,旨在说明主权、霸权、人权之间的相互博弈,及其在全球化进程所起的作用。其中对中间共同的论述虽然稍嫌简略,但很有启发性。本文籍这一启发,对人权与主权之间的“中间民族共同”进行论述,揭示学术界对东西方有关人权、主权的观念差异,指出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Schmidt)和“三元互克说”作者所持“二分法”的东西方有关集体(团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看法的局限性;并得出初步结论:民族国家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正处在成为中间共同的过程之中。

  • 标签: 三元互克说 人权 主权 民族共同体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是我们党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司法体制改革 共同体意识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简介:法律职业共同作为虚拟概念的'想象共同',其成员具备相近的职业身份、职业技能、职业目标,更重要的是相似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信仰。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共同意识形态上的体现,致力于构建可被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依靠其对共同内部强大的凝聚力来维系'共同'的关系。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共同良好社会地位的有效保证,也是构筑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相反的,法律职业伦理的缺失则会直接引起共同的失信危机,法律权威可能受到质疑,稳定的社会秩序就此被打破。法律职业共同所有成员在遵循崇尚正义、信仰法律、保持独立等共同职业伦理外,基于具体角色和分工的不同,其各自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在共识的基础上存在着差异。

  • 标签: 法律职业共同体 职业伦理 伦理规范
  • 简介:一为何要提出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是个老话题,也是公司治理中的新问题,在现代公司法的指引下,员工参加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公司治理的模式。由非出资人参与公司治理从表面上看减少了出资人治理公司的权限,但从公司经营的效率和资产安全上看,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可大大减少不当利益输送情形和公司管理层不忠诚不勤勉的情形在公司发生。因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员工

  • 标签: 公司利益 共同体关系 利益共同体
  • 简介:<正>(根据欧洲共同官方公报1991年第L176期,1991年7月4日,第7页—第32页英文本译出)目录释义(第一条)第一章欧洲法院之组织第一节法官与咨议法务官(第二条至第六条)第二节欧洲法院院长及审判庭组成(第七条至第十一条)第三节书记官处第一分节书记官及助理书记官(第十二条至第十九条)第二分节其他部门(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第四节助理汇报官(第二十四条)

  • 标签: 欧洲共同体法院 欧洲法院 程序规则 书记官 七条 诉讼程序
  • 简介: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确立了今后“不再使用生产资料所有制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界定律师机构的性质,大力发展经过主管机关资格认定,不占国家编制和经费的自律性律师事务所”和“实行自愿组合、自收自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律师体制”以后,律师机构将逐步成为真正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实体。在此条件下,确认律师机构利益共同的存在,是实践中需要取得共识的新课题。律师机构利益共同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律师机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律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完成构建律师机构利益共同的基本条件是:第一,突破用“两个模式”界定律师机构的性质和推行“四自”的律师体制,使律师对律师机构不仅是间

  • 标签: 律师 同体 群体意识 律师事务所 主人翁地位 利益分配制度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思想被联大第71届会议写入决议,该思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第68届会议草案关于确认习惯国际法的结论,该思想虽在国家惯例方面部分符合草案结论的要求,但在法律确信层面依然路途遥远。若该思想能在习惯国际法的法律确信层面得到国际社会确认,继而成为国际习惯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目标的实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都将是极大的助益。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惯国际法 合作共赢 全球治理
  • 简介:<正>如果要回答哪一个机构是欧洲共同的立法机构是困难的,因为共同条约对此规定不太明确,而且共同机构的实践比共同条约的规定走得还要远.事实上,共同的主要机构在立法权方面虽有主次之分,但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了共同的立法。根据共同条约的规定,部长理事会是主要的立法机构之一,它负责协调成员国一般经济政策,并拥有管理共同的决策权,它的立法程序是根据执行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作出最后决定:①执行委员会是对共同事务负实际责任的主要机构,它拥有监督、执行管理、参与立法等多方面的职权,它的立法权主要是通过立法的动议权来实现的,此外,在政策、方

  • 标签: 欧洲法院 共同体法 欧洲共同体 立法权 判例法 立法活动
  • 简介:和谐社会要求法律职业共同的和谐,而法律职业共体的和谐建设与发展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前提,并决定着和谐社会构建的兴衰成败。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应具有规范化、知识化、良性互动、独立自治及奉法律为圭皋的职业体等特质,本文最后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提出了和谐法律职业共同的构建设想。

  • 标签: 和谐社会 法治 法律职业共同体
  • 简介:法律解释共同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法学研究中的一种共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源于法律追求的普遍性特征。但是,如何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建构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律解释共同还有待深入探索。借鉴韦伯和鲍曼关于共同的理论可以看到,利益上的分离解构着法律解释共同的形成。我们需要从最低意义上的解释共同做起,基于中国法治的现状去重构法律解释共同

  • 标签: 法治 法律解释 法律共同体 唯一正解 法律职业
  • 简介: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中。作为计划经济主要特征和经济调控手段的由上而下、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已退出历史舞台。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可以说,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

  • 标签: 依法治国 宪法 经济体制 法官 行政管理 经济体制
  • 简介:现代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都在采取文化多元主义政策的同时,积极建构一种超民族认同或泛国家认同。然而,这种超民族的建构亦必须十分谨慎。如果这种超民族认同建构是立基于各族人民的"共享的价值"或"共享的认同"之上,那么这种建构将较容易成功。相比其他多民族国家的超民族建构而言,"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族人民"共享的价值",亦是各族人民"共享的认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华民族"明确入宪,将使我国深厚的统一的思想观念,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转为宪法上的自觉,这对于我国有效地反击各种分裂势力,切实维护国家统一乃至实现两岸统一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文化多元主义 超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 统一
  • 简介:受到相同的法律教育和职业训练,使用相同的法律语言,共享相同的法律思维和法律信仰使法律职业成为一个共同。法律职业共同的形成需要相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具备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这其中,法学实践教育对法律职业共同的形成具有基础的作用。这种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教育满足了法学实践性的要求,促进了法律职业共同的发育和生长,并保障了法律职业共同的持续与发展。法学实践教育对我国法律职业共同的形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学实践教育 基础作用
  • 简介:<正>主席国在此将《<欧洲联盟条约>和<欧洲共同条约>的改革条约》完整文本提交给政府会议,该文本包含了会议记录以及经过向法律专家咨询而作出的最终文本的解释。主席国将于10月15日在卢森堡的各国外长会议上将该文本提交给政府会

  • 标签: 欧洲联盟 欧洲议会 欧洲法院 欧盟部长理事会 立法程序 外长会议
  • 简介:在社会主义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实证化寻求确定性的民法典,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维持并发展自由的中介。民法典承载的自由为政治国家的存续合法性提供基础,为建立法权共同提供支撑。

  • 标签: 民法典 法权共同体 自由
  • 简介:<正>随着共同法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成员国日益频繁地适用共同法,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共同法与成员国法的关系问题。对于这种关系,不应简单地用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模式加以规范。共同法不同于国际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共同法与

  • 标签: 欧洲共同体法 效力原则 成员国 共同体义务 直接效力 国际法
  • 简介:亚里士多德确立了西方古典法治理念的法律至上、正义、法律中立、平等、民主和中庸的原则。市民社会和法律职业共同的存在是西方法治社会存在的前提。中国的法治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西方。“依法治国”的推行,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依规治国”的强势劲头。执政党以“法治国”作为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执政方式的转变。国家成为建构“法治国”的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及突现道德的治国功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特色。在当今中国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不可能通过如西方社会那样的方式从市民社会的土壤中逐渐地生长出来,而更可能通过政府或半政府行为促成。目前所需要建构的应当是法律职业共同的精神或理念——“职业认同”,其内容应当以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为基础。“职业认同”无法通过行政的方式构建,其自然生长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且依附着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 标签: 法律职业共同体 “依法治国” 法治社会 市民社会 “政治文明” 西方法
  • 简介:大学法治观念淡薄,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在校大学"这一群体的自身特点出发,其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缺失是一个主要原因。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关注在校大学法律意识状况,对当代大学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缺失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大学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对策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