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简介:自党中央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提到同等高度以来,短时间内便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这一大得人心的治国方略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全方位渗透、多层面推进。其一,立法制规要渗透德治精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基本治国方略。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将人民的意志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而社会主义德治的核心,也恰恰是为人民服务。所以,社会主义的德治和法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党和国家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时,一定不能忘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一定不能忘记尊重事